中国旧时乡村,是典型的 熟人社会 。乡居的生活,乡愁的眷恋,儿时的记忆,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渐行渐远。《过去的乡居生活(典藏版)》记录了一件件陈年旧事,描绘了一幅幅风情画卷,近三百个乡居生活场景,能打动无论是否有此经历的读者,在记忆的荒漠溢出清泉,种出花朵。
阿德里亚诺 德 拉斯 科尔特斯(Adriano de las Cortes,1580 1629),西班牙耶稣会教士。1596年加入耶稣会,1604年经新西班牙(今墨西哥)到达菲律宾。1625年乘圣母指引号由马尼拉去往澳门,于广东沿海失事,包括他在内的船上人员被当地人擒获,成为囚徒。他在《中国纪行》一书中讲述了这一年半的囚徒生涯,该书成为十七世纪描写中国的西班牙语著作中文献价值较高的一部。科尔特斯的记述不仅仅局限于潮汕地区,他也在本书花费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广州市的一些情况。本书很好地还原了明末潮汕地区的民风民俗、社会状况以及风土地产,其作为历史、地理、民俗学以及海外汉学的文献价值极高。
《鸽经》于《檀几丛书》,以为古可证今,今可溯古,得笔之于书也。旋以南行而未果。年届八旬,始先后获观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鸽谱四种。彩笔写真,出名家之手,绘制年代,历康、雍正同、光,共二百二十四幅,其侧标有鸽名者一百八十四幅。古今中外,*,不禁为之狂喜。于是萌经、谱、于记三者一而贯之之想,时萦吾怀,乃至不可终日。
本书用一个中国乡村案例来讨论互惠制度的变迁。基于田野调查,本书呈现了西村仪式性礼物交换由请客收礼向不收礼、部分收礼的微观变化。基于这一微观事实,剖析出仪式性礼物交换中的双重互惠制度:一重是资助型互惠(宴请-的礼物型资助及相互出力帮忙的劳动型资助),一重是关系延续型互惠(指在宴请-回请、-回礼过程中的为了延续关系而发生的互惠),进而对互惠制度变迁的多重制度化过程进行剖析。对推广 不收礼 新规则,解决中国社会(金)负担重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是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 的一种。本书整理、翻译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东亚同文书院在华调查手稿的部分目录。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在上海所设立的高等学府,作为该校最有特色的便是其学生在最后一学年开展的长达数月的集中于中国的民俗风情、商业经济方面的专题实证调查。其如蜘蛛网般的调查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调查时间绵延近半个世纪,调查人数近5000人,路线近700条,形成调查资料数十亿字,其事无巨细的调查项目包括从城市到乡村的经济、金融、贸易、物产、家族、村落、土地、村政、交通等,并由此形成了当时唯一的一套《中国省别全志》。对这批日文手稿目录进行翻译整理,可为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的参考素材。
本书稿是一部以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为主题的农业民俗领域论文集,由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季中扬教授、杨旺生教授主编,并得到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资助。本论文集共收录22篇文章。其中, 节气研究 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海外传播,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流变及其与农业民俗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保护等内容; 农具研究 主要包括民具学的发展研究,通过实例研究农具与农民、与民俗的关系等; 乡土景观研究 主要包括日本乡土景观研究方法及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借鉴意义,太湖东部平原 浜村相依 、哈尼族梯田文化、兴化垛田等方面的实例研究。
本书是北京画家老葛编绘的一部关于老北京、个人回忆和1980年代特有小物件的图文并茂的作品。 资深 80前 老葛在后海边上度过了难忘的童年,长大后经过不断的观察、思考,更加体会到从前那种生活的珍贵,于是他想 通过画笔呈现儿时的碎片化记忆 , 唤醒您心里的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念想儿 。书中有人物,有风景,有物件的 图解 ,衣食住行、花鸟鱼虫,无所不包,几乎每一页都可以提取出来供人单独欣赏,合起来则共同构成了一幅用情怀渲染过的老北京风情画。
阿兰 邓迪斯是20世纪后半期美国民俗学界的代表人物。他在民俗学基本理论方面确立民俗阐释为民俗研究的*终目标,积极推动民俗的语境研究,扩大了民俗的范围;他在民俗学研究方法上融汇历史-地理、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综合研究方法;他在民俗学研究实践上对具体民俗事象往往做出异于前人的独到阐释。他的民俗学研究对中国的民俗学发展有启迪意义。本书即是对阿兰 邓迪斯民俗学研究的论述。
《2017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民俗文化》主要介绍本年度民俗学界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科领域的关注方向,学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及学术研究的现实关怀;介绍在民俗文化抢救保护方面,本年度所作的努力,全方位、多角度讨论 后非遗 时代抢救保护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寻求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推介学界在民俗学学科理论体系完善、研究方法探索、保护发展实践性学理性研究等方面具有前瞻性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思研究历程,讨论学术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曾经说过:“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 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饮食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的餐桌见证了中国古代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本书由中国 博物馆 策展人在其承担设计的中国 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基础上,充分挖掘史料,以文物为叙述线索,梳理了中国万年来的饮食文化发展脉络,从“食材”“烹饪”“器具”“礼仪”“艺术”“人物”等多个角度阐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将传世文献、典型文物、封泥简牍、画像砖石、壁画帛画等多种材料融于一体,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还原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图景。
本书将词放在“言志”和“缘情”的历史长河中考察,一方面,从宏观上揭示晚唐五代出现的“词”这一新文体的历史作用、社会内涵、地区特色等;另一方面,也从微观方面对一些词人和词作进行了考证,如对苏轼在宋词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对秦少游、晁补之、朱敦儒等词人词作的研究,对蒋捷家世、王沂孙生卒年、张炎家世的考证等。
内容简介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本书深入阐释了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中国精神的关系,全面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国精神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具体体现和价值意蕴,深刻分析了实现中国梦与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在关系,探索提出了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的途径和要求。 目录 略
本书是对手工艺在当代都市语境下的传承走向即其新变的考察和思考。本书较为细致地展现了手工艺的变迁过程与多样化的传承形态,特别重视手工艺对人的意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民众创造性地化用传统资源的生活实
古典中国,书画文章是读书人接受的基础训练。本书是作者耕耘多年,感时应物的生活沉淀。以春、夏、秋、冬四季及二十四节气中的其中二十一个节气为主题,分为杨柳依依、行夏之时、蒹霞苍苍、雨雪霏霏。在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生活情趣,体现出对自然、生命、万物的观察与哲思。本书贯穿作者多幅书法作品,以及古代精美的山水风景人物图画,四色彩印,精美大方,既可阅读、欣赏,也可作为藏品收藏。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附赠12幅作者撰写的二十四节气诗歌,笔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适合书法爱好者临摹。
《韩国民俗生活的记忆与叙述》作者钟俊昆在韩国大田大学靠前语言文化学院任教期间,以民俗学理论与田野调查方法对韩国民俗生活进行参与式体验、观察与思考,并借助相关文献,写下大量的民俗笔记,本书主要从制度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