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詹姆斯在杜瑜编著的《地理学思想史》中也承认“古代中国对地理学的研究是很重视的”,中世纪“中国人的成就为重要”,并认为:“中国地理学的研究作为其广博学术传统的一部分,那时就有了长足进步,超过基督教欧洲所知道的任何东西。”的确,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于先秦,成熟于秦汉,发展于唐宋,辉煌于明清。无论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对域外的地理认识,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一直处于*地位。即使在科学地理方面,早在北宋时,沈括就在地理学的很多领域探寻自然规律,已见科学地理学说的端倪。本书就对中国古代地理学所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作了叙说。
宫殿是集中社会财富、智慧与技能而建造的*的建筑,是王权或皇权的象征,是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生产水平和工程技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宫殿建筑史话》这本书概括、通俗地讲解了中国宫殿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列举了历代典型宫殿实例,生动具体地显现了历*为辉煌的建筑成就。《宫殿建筑史话》由杨鸿勋编写。
由于东西方在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督教自唐代传人中国起,便因与中国政教礼俗的冲突而备受国人排斥,《教案史话》是中西方文化在交流和碰撞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现象。但是,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已不属于正常的文化交流范围,而是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托,在洋枪洋炮的庇护下,强行切入,从一开始就和列强对华的殖民扩张活动紧紧连在一起。夏春涛编著的《教案史话》所记述的大量确凿的史实,正向人们昭示了西方传教士究竟是如何与本国政府的“炮舰政策”密切配合,亦步亦趋,从而将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向半殖民地深渊的。
本图是地学研究所于1932年编制的天津地图,比例尺为两万分之一,地貌及人文景观一应俱全。另有天津市区域图、京津形势图。
本书分辽代文化、西夏文化、金代文化、元代文化四个板块,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在和汉族政权的对峙、融合过程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具体包括科学技术、思想与宗教、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风俗等方面。全书结构清晰明了,语言 简明易读,以通俗流畅的笔调,勾勒出民族文化的全景图。同时这些少数民族在这一时期创造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封建时代后期的特征,既吸收了汉族政权文化的某些方面,又体现出一定的成熟性。因此,本书是一本简明的了解这一时期文化特 色的读本。
帛书是中国古代书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常与简牍并列而称为“竹帛”。迄今为止,经考古发现出土的帛书原物主要有三批:英国人斯坦因于1908年在敦煌发现的两件帛书;长沙蔡季襄于1942年在长沙获得的著名的楚帛书;湖南省博物馆经科学考古发掘,于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大批西汉帛书。《帛书史话》全书紧紧围绕帛书原物对其出土、流传、整理、研究的历史作了细致的回顾和描述。全书共分为三部分,部分“帛书概说”,主要介绍帛书的名义、撰抄年代、形制、内容、性质等,其中以马王堆帛书的内容介绍为重点;第二部分“帛书的发现、流传经过”,主要介绍楚帛书的发现与流传始末;第三部分“帛书研究综述”,重点概述楚帛书和马王堆帛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帛书史话》作者陈松长。
李宗山编写的《家具史话》概述了中国家具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家具特征及其与社会文化形态的关系。在家具分类的基础上,从纵横两个方面对中国家具史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提出了因起居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中国家具史的两个发展阶段——早期古典家具和晚期古典家具。早期古典家具自战国时期开始走向繁荣,其代表便是楚式家具及后来的汉式家具。晚期古典家具至明代趋于鼎盛,其代表便是明后期至明中期以前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家具史话》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历代家具的发展状况展现出来,尽可能全面、清晰地反映中国家具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规律,以期使读者对中国家具的历史演变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商口岸,一般是指国家或地区间为贸易往来而设立的港口,但在近代中国,则具有特定内涵,是指通过不平等条约的有关条款开辟的条约口岸。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先后开放了100余处通商口岸,初期仅限于东南沿海,但很快就从沿海扩展到内地,并由原本彼此孤立的点连成一体,逐渐形成一个通商口岸城市网络。通过这一网络,列强不仅实现了其侵略、剥削、奴役中国的目的,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由于通商口岸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城市网络,拥有其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也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商口岸是孕育近代中国变革动力的基地。
从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世界资本主义进入迅速上升时期,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新经济,驱使西方资本家把人口众多、国力孱弱的中国作为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于是,英国商人开始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作为打开中国门户的重要手段。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灾难,林则徐奉命开展了坚决有力的蔡烟行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中国的诸兄弟民族关系中,汉藏民族关系是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关系。汉藏建立友好关系的历史,由来久远,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汉藏文化交流史话》从历史、宗教、敦煌学和科技等方面,探讨和论述汉藏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和特点。系统地探讨和论述汉藏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而又崭新的课题,汉藏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文化交流的基础,给文化交流以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本书由刘忠著。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文化一直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因此,逐渐形成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观念。但自19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历史的进程出现了急剧的变化。欧美各国以工业革命为起点,近代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新兴资产阶级还建立了一整套维护自己利益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欧美诸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而留学的历史亦由此而展开。奉书就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留学为主线,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勾勒出了清末民初留学情况的轨迹。
中国近代航运业的孕育和诞生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航运势力的入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它既直接扭曲了旧式木船航运业的嬗变过程,又从客观上刺激了新式轮船运输业的产生。半殖民地化进程与近代化进程的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航运百年沧桑史的基本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航运史,是一部民族航运业备受外国列强侵略、摧残、欺凌、排斥的屈辱史和灾难史,同时也是一部在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及其代理人的重重压迫下顽强崛起,为挽回江海航权,振兴民族航运奋起抗争、艰苦探索、曲折前进的斗争史和发展史。
本书以问答的方式,精选了多条史实,能够让读者在较短时间里对 抗日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重温抗日战争历史,了解今天中日关系。
本书是由吴伯娅编写的《圆明园史话》。《圆明园史话》的内容提要如下: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奇迹,也是中国当时收藏珍宝、文物和图书的皇家博物馆,更是中国当时的一个政治活动中心。圆明园的兴衰始末与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息息相关,几乎是清王朝自康雍以后的一个缩影。它所经历的辉煌与屈辱,铭刻在亿万人的心灵深处,世世代代难以泯灭。
自2000多年前东周列国筑长城开始,秦、两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金、明各代都筑有长城,清代对长城予以了终结。长城遍布北方诸省、区和直辖市,总长达5万余公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长城是我国境内民族间强烈对抗的结果,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入侵的游牧民族,保卫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和人民的安全。长城对中国的历史有着巨大的、深远的意义,它影响了王朝的兴衰、人民的生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民族的交往和融合,催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长城文学和艺术。《长城史话》对此均有较系统、详细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