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剖析宋朝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的原因;第二部分讲述不同时期的宋朝政府汲取的方式,以及百姓如何辗转腾挪求生存;第三部分则是解释了两宋增加的财富没能转化成再生产资本的原因。 谌旭彬的写作打破了当前大多数宋史著作自上而下的正统史观,聚焦无法在历史中出声的底层群体,呈现他们真实而又残酷的生存状态,揭露了两宋 以九千万贫弱者,供养一千万食税群体 的 繁华 本质,颠覆了其所谓古典中国黄金时代的形象,对全面理解两宋的王朝体制富有启迪意义。
本书为冯天瑜先生遗作,综合了冯先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传统制度和历史研究的心得。本书题作 周制与秦制 ,并不是狭义上 周代的制度 秦代的制度 ,而是指自周代至晚清,历时三千年的周制文化、历时两千年的秦制文化,虽有多种变态、解构,但一直没有缺位于波澜起伏的中国制度历程。在中国制度文化进程中, 周制 秦制 是中国制度文化的一对基本范畴,切近历史枢要。关于选择周制或是秦制,历代朝廷和士大夫都曾争论不休,在秦初、汉初、唐代、明清之际,论战尤其激烈。几千年来的政制实践中,呈现出二制起伏的现象,周制与秦制不断转变,代有轮替。不过,历代帝王术的基旨中,则是霸、王道杂用,儒表法里,阳儒阴法。该书对周制和秦制这两大制度文化遗产的优劣做了简要评述,主张摒弃周制和秦制的负面内容,鉴取其优秀可取之处,同时吸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成的座现代化博物馆。其雄伟庄重的唐风建筑、丰富精美的藏品和博大雄浑的历史陈列,代表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水平,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馆藏的170余万件文物,不仅反映了陕西历史文化的概貌,而且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荟萃了3000余件组馆藏精品的基本陈列完整勾勒了陕西乃至中国古代文明孕育、发展、鼎盛的过程,凸显了周、秦、汉、唐几个盛世王朝的文明成就,是公众了解陕西历史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载体,长期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文物 展览和 唐代壁画 等专题陈列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特色,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为辉煌的大唐王朝的盛世繁华和恢弘气象。
《跟着悟空游山西》是一本专为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精心打造的文化旅游指南。本书不仅结合了国产3A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中的古建筑场景,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山西的国宝级古建筑群,体验一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之旅。 本书以高质量图片展示、通俗易懂的解说、文化与游戏的巧妙结合,为古典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吸引年轻一代的强烈关注。 本书真诚邀请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希望亲身体验游戏中的古建筑的游戏玩家,计划前往山西旅游,想要深入了解当地丰富文化遗产的旅游爱好者,以及打算收集用于教学或学习中国古建筑和历史文化资料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在完美通关游戏的同时,带着这本《跟着悟空游山西》,不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初心,迎接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
银元时代的生活,讲起来,真有一番沧桑史。 陈存仁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名医,陈存仁以个人亲身经历为线索,从细微处着笔,通过一个个故事,生动记述了上海由清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近半个世纪的经济、金融、贸易、医药、民情、风俗,描摹了他所接触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遗闻轶事,上至文化界、商界、政界风云人物 章太炎、于右任、蔡元培、杜月笙、黄金荣、荣氏兄弟等,揭开这些奇人名流普通生活的一面;下至底层小民 小伙计、巡捕、妓女、 白相人 、里弄瘪三、贩夫走卒,各有做派,娓娓道来的笔下是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浮沉。 从柴米油盐到十里洋场,陈存仁从一个市民的生活视角出发,以银元流通为线索,串起老上海的经济变迁;通过有趣甚至惊心动魄的掌故逸闻,细致刻画了民国的人事风物,呈现出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此
我们生活在这片名为 亚洲 的地域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 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体的,为什么分成亚、欧两大洲?分界的依据又是什么?从欧洲人命名 亚细亚 ,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成为 亚洲人 ,中间又经历了哪些曲折? 清华大学教授宋念申告诉我们: 古地图是探索亚洲形成史和反思现代性的关键一环。 在新作《制造亚洲:一部地图上的历史》中,他借由百余幅珍贵的古地图材料,描摹了亚洲(及中国)在地图上出现、发展、变化、定型的过程,同时观察了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权力结构 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领土国家 在地图上的呈现与表达。 地图的演进,是否真的朝向科学? 殖民主义语境下的 发现 ,究竟是 发展 还是掠夺? 研究和思考 亚洲反题 ,能为现代带来何种新的可能? 以古代地图为视觉材料,本书通过看图、说图,走近真
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 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 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 安史之乱 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剖析宋朝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的原因;第二部分讲述不同时期的宋朝政府汲取的方式,以及百姓如何辗转腾挪求生存;第三部分则是解释了两宋增加的财富没能转化成再生产资本的原因。 谌旭彬的写作打破了当前大多数宋史著作自上而下的正统史观,聚焦无法在历史中出声的底层群体,呈现他们真实而又残酷的生存状态,揭露了两宋 以九千万贫弱者,供养一千万食税群体 的 繁华 本质,颠覆了其所谓古典中国黄金时代的形象,对全面理解两宋的王朝体制富有启迪意义。
汉武帝无疑是个雄才大略而又充满矛盾的皇帝:他是一个政治家,果决、自信、大气,非常有政治头脑;他又是一个普通人,欢喜和哀愁、小气和算计、失眠和焦虑,喜怒哀乐俱备。 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杀伐任性,他既立下盖世之功,又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 他像一个演员,对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精彩的演绎:本色鲜明,尽职到位。或许在很多时候,他的角色并不讨巧,甚至令人厌恶,但是,他的演出是精彩的。
这本书是郭建龙 密码三部曲 的第一部。 本书以财政为主题,全新梳理从秦到清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用讲故事的方式,以现代的经济理论来梳理古代中国的财政逻辑,分析历代财政得失,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两千余年的王朝兴衰与财政之间的关系。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以中央王朝财政体系演变的三个周期为划分标准。第一周期为秦汉魏晋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官营经济、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周期为北魏北周隋唐两宋时期,以北魏的土地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均田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朝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周期为辽金元明清时期,自元朝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讲起,进而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及其惰性为终。 作者以财
《历史的棋局》 历史如棋谱,时代变了,那些历史的棋局还能教会我们什么? 刘邦开国后大杀功臣? 东汉书生、宦官、外戚到底在争什么? 北魏实行了 子贵母死 制,为什么反而出现太后专权的情况? 在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双主角光环下,李治真的柔弱吗? 唐代宦官权力为何这么大? 从 洪武 到 建文 ,靖难之役背后的深层矛盾是什么? 历史不只是一种学问,真正的用处在于人生。 本书由国民历史读物《国家人文历史》团队编著,讲述了从商到清的政治兴衰重要节点,解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鲜为人知的历史趣闻或者人物,呈现历史的原貌。不误导、不戏说,让历史发出真实的声音。 在历史的棋谱里,看中国人在应对时代挑战时的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学习历史智慧。 《历史的棋局2》 史书上的寥寥数语,是王侯将相波澜壮阔的一生。 武则天晚
湘军,一支维护了清王朝统治,但也给清王朝带来隐忧的湖南地方武装。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无力抵御,不得不命地方官员筹办 团练 应对。儒生出身的曾国藩借机打造了一支以儒家学说治军、用乡土观念维系的、凶悍敢战的私人武装 湘军。湘军将领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等人的军政活动为晚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他们无法根治社会病症。 知名学者龙盛运用丰富的史料论述了湘军从咸丰三年(1853)建立发展到光绪四年(1878)被裁撤的全过程,对于湘军产生的社会背景,湘军发展的内在原因、外部影响,湘军的规章制度、后方基地、军饷状况、将帅与幕僚、战略战术,特别是与满族贵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博深入的研究,可谓一部全面而深入的湘军全史。 湘军崛起打破了满汉权力格局的平衡,重新塑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兵
经过三十多年 自强 求富 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的清帝国不仅未能奋力图强,反而进一步深陷泥沼。甲午、维新、灭洋、赔款 帝国尝试着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应对危机,结果连续失败,并在世纪末导致一场国家参与动员的义和团运动。与此同时,东亚格局彻底转换,中国遭遇日、俄直接压迫,西方各国在清廷不断失败和排外浪潮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改革派或流亡海外,或图谋下一场 新政 ,革命者则彻底来到历史舞台的中央。资深媒体人、近代史研究者、历写作者家李礼,以全球史视野和全新文本重述中国近代史。从清国皇室、高官、士绅、变革派、革命家、拳民到欧洲皇帝、外交官、教会、传教士、军人、记者的全景视角,描述了全球视野下甲午战争前后的动荡中国,揭示了19世纪最后十年的战争、变革和失败。作者避免了宽泛的宏大叙述,用简洁而生动的文
历史上的统治者都用法律来维持秩序,但是法律不仅仅是权力和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还让普通人有了表达个人期待的机会。 牛津大学法律人类学教授费尔南达 皮里追溯了古往今来、存在于世界主要文明的复杂法律体系的兴衰,同时展示了普通人是如何借助法律来定义社区、规范贸易和建设文明的。 皮里认为,真正将人类团结在一起的是我们对法律能够产生正义、对抗压迫、从混乱中创造秩序的信念。
本书以北宋史学家、政治家、一代大儒司马光的成长轨迹、人生经历、社会活动为核心,讲述了其生命所跨越的自真宗、仁宗、英宗、神宗至哲宗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变迁,以及与其休戚相关的北宋政坛上如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轼兄弟等名臣的互动、恩怨与纠葛。 司马光究竟是谁?是宋人眼中恤民爱民的司马丞相,还是当代人悉知的顽固的守旧派、王安石变法的死对头?是古代孝子的典范、温和敦厚的友人,还是坚刚勇毅的台谏官、保守稳健的改革者?是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名垂史坛的文正公?还是充满局限的大儒、宽容政治的掘墓人?虽然时代赋予了他诸多标签,但隔着千年历史,他在当代人认知中的形象与面目依旧遥远又模糊,甚至古往今来对他的解读多少带有一些暧昧或偏见。 北京大学宋史专家赵冬梅教授以多年宋史研究积淀为依托,自司马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清史专家林乾继《雍正十三年》之后,围绕 张居正改革 这一影响明中后期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铺陈开来的一部通俗历史叙事作品。 张居正是辅佐万历帝开创 万历新政 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个性鲜明的改革家,更是彪炳史册名流千古的传奇人物。他登上首辅之位前后理政长达10年之久,其间,他整顿吏治,刷新颓风;整治教育,延揽经邦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开创 一条鞭法 。拯救朱明王朝于将倾之际,不仅延续了明代历史的命脉,更使得万历时期成为大明历史上十分富庶的时代。 张居正思想深邃,刚毅深沉,多谋善断,在波谲云诡、风云际会的明代官场中辗转腾挪,终得位极人臣;然而,一朝大权在握,他便开始独断专行,偏信阿谀奉承之徒,引得攀附权势者趋之若骛。权势欲促使其迈向了人生巅峰,也为其身后祸端埋下了重
1945年,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数千万人流离失所,重建的需要和东西欧的冲突合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欧洲各国领导人、各国际组织及知识分子群体持续思考欧洲文明的历史和未来。 保罗 贝茨以 文明 的概念和话语为线索,讲述了欧洲的重建及其政治文化版图变迁的故事,呈现了另类的20世纪欧洲史。战争尚未结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即已成立,与其他国际救济机构和慈善工作者一道在物质和道德上重建欧洲。为恢复国际司法秩序,战犯被新成立的国际军事法庭以反人类罪起诉。濒临破碎的基督教世界重新团结起来,提出了基本人权与信仰自由的主张。在战争破坏与核威胁的阴影下,舒适的家庭生活成了欧洲人首要关心的问题,各国都把捍卫家庭价值作为社会文明化的核心,致力于发展社会福利。老牌殖民帝国不甘失败,试图通过掠夺殖民地来挽救衰败的
这是一场随时都能开启的沉浸式环球文明之旅。文明被解构为符号、想象、组织、大工程、城市、碰撞、重大发明、现代世界、挑战未来9大板块,45个地标打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在全新的认知框架下,展示人类灿烂文明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如果你对世界文明充满好奇,那么随着书中每一个古老秘密的揭开,你将再次见证人类群星如何闪耀,重新收获雄心与勇气。 如果你计划或即将踏上旅程,这本书将是一个贴心的礼物,帮助你安排优先级、挑选目的地,在旅途中越过表象、直达意义。 如果你有一个问东问西的孩子,这本书会变成你们的秘密武器,在共读中戴上想象的翅膀,在碰撞中了解世界的奥秘。 如果你暂时被牵绊住脚步,远方深藏在心里,这将是一个常看常新的高浓度预览,带你坐地日行八万里,放肆扫描地球人一生中重要的45个地标。
本书以秦晖在清华大学讲授“秦汉史”课程为蓝本,增加了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资料,几经整理修改而成。不同于最初的课堂录音,此次成书比录音记录多出近一倍内容。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断代史著述,本书略于政治史,而从纵(时间上的周秦、汉唐对比)横(空间上的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来探讨秦汉帝国那套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的由来,以及它们在秦汉以后的影响,高屋建瓴,对于当下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个王安石,千年金融史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理财,而青苗法是王安石最重要的理财新法之一。 青苗法推行了近半个世纪,对北宋王朝的历史走向有着重要影响。因为青苗法的推行,北宋政坛严重分裂,形成了激烈而持久的新旧党争,直至北宋亡国。无数人的命运因为青苗法而发生变化。苏轼因反对青苗等新法而身陷囹圄,司马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废除青苗而战斗,蔡京通过恢复青苗等新法而成功崛起,北宋王朝在关于青苗法的争议中灭亡,南宋开国宋高宗即宣告青苗法永不施行,朱熹反思青苗法而行社仓法结果依旧深陷困境 本书讨论了宋朝历史上青苗法行、罢、复行、再罢的曲折历史以及相关人物的历史命运,借青苗之眼,管窥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并从青苗法的实际运作方式入手,参照古今中外农业金融的实践经验,回应了王安石到底是 金融宰
1982年6月6日,黎巴嫩的边境燃起了战火,以色列兵分三路入侵黎巴嫩南部。当天深夜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诗人哈利勒 哈维手持猎枪走向自家阳台,面朝大海与学校钟楼,对准脑袋扣动了扳机。他的尸体摔出栏杆,掉到了楼下的一簇茉莉花旁。八天后,以色列军兵临贝鲁特城下。 压垮哈维的后一根稻草,不仅是国家战败的耻辱,还有对整个阿拉伯民族走向复兴的绝望。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哈维在内的无数阿拉伯人曾为他们的世界构想过一座团结、进步、现代化的梦想宫殿。然而,传统派与改革派的争吵、世俗主义与神权政治的对抗、本土对西方的仇视,以及日趋狭隘的民族主义,终耗尽了阿拉伯人心中的希望。 在本书中,黎巴嫩裔学者福阿德 阿贾米透过一双来自阿拉伯世界内部的眼睛,从政治、文化、文学的角度回顾了20世纪以来的阿拉伯历史。他沿着哈维
本书是 二战 之后十年的德国日常生活文化史及人民精神史。作者抛弃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和政治框架,从普通人的日常出发:清理废墟的动员,物质匮乏与黑市,及时行乐的追求,流离失所的困顿,女性的自主意识,盟军的再教育,经济起飞的奇迹,重塑思想的政策,艺术的变迁,以及集体回避战争的罪责感。通过本书能重新理解战后德国的复苏与德国人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也能了解德国如何以及为何能够从法西斯主义转型为现代民主国家。
许知远 梁启超五卷本 第二卷,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却意外踏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一时期的梁启超以日本横滨为基地,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促发了中文世界新知识与新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影响巨大且深远;同时他游历夏威夷、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呼应海外华人广泛觉醒的政治意识,建立保皇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的全球网络。 本书以大量细节还原历史场景,塑造了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维度的政治亡命者形象;并以梁启超为中心,牵引出严复等维新同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李鸿章、大隈重信、西奥多 罗斯福等政治人物,更有温哥华的叶恩、新加坡的邱菽园、悉尼的梅光达等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他们的热情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