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调查历时10年。是目前国内*部大规模的细菌战专题田野调查报告和区域性战争灾难亲历者口述历史记录。这部聚焦平民百姓苦难的1943年家国记忆,是对 中国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国家课题的补充和完善,为敌后根据地抗战史、战争灾害史、流行病史、战时农村社会史、经济史等研究提供了实证性的参考,具有重要的史料和人文价值。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为七三一部队固有名。《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于1945年1月1日编成。所谓《留守名簿》,日本陆军省为了管理战时派出的“外征部队”,强化“外征部队”与其留在本土的家属联系,明确规定“留守业务”的各项规则,《留守名簿》即是基于上述文件编成的“在籍人员名册”。详细记载了七三一部队3497名成员的姓名、出生时间、原籍、编入七三一部队时间、此前所属部队及编入时间、兵种官阶及授予时间、留守担当者以及《留守名簿》补修时间等信息。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为七三一部队固有名。1945年12月1日,日本政府设立了 复员省,负责处理战后陆军复员事宜。1946年5月30日,日本内阁发布“一复省令第七号”命令,命令要求陆军军人和军属向其原籍所在的市、区、镇、村呈报“登记表”,据此编成的部队“复员名册”即《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复七名簿》。《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复七名簿》原件现存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于 1948 年 8 月 31 日编成,详细记载了七三一部队成员的复员信息,包括部队成员姓名、职级、兵种、原籍及复员时间等。
创新人才培育是创新型 建设的基础,也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本书围绕中国创新人才培育途径与模式,采用文献调研、政策挖掘、国别比较与综合评价等多维度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 16个创新型 创新人才培育的模式和特点,量化分析了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优势与差距,提出面向未来的中国创新人才培育的行动建议。 本书适合创新人才培育与管理、教育科技与政策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人才科学管理与政策制定工作的政府公务人员、管理人员与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期刊文章发表与引用方面的统计报告,是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基础上,以“中文知识链接门户”为基础,以我国正式出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6000多种中文期刊(包括英文版期刊)为统计源期刊,对全部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分项切分、规范化处理和有效连接,经统计分析后编制而成。本报告可用于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期刊的特征和学科地位,客观地反映期刊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这是一本全面讨论中国改革发展中的收入分配问题的重量级学术专著。本书基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近40年的时序数据,从理论与实践、发展与改革、轨迹与格局、城镇与乡村、行业与地区、总体与家庭、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分配与贫困、现状与趋势、政策与建议等角度,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的变动,进行了综合性、全局性的研究和探索。这本书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是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者的 之书。作者陈宗胜是 研究收入分配的 学者,以其对分配问题的 贡献,先后荣获 经济学的两项至高荣誉:孙冶方经济学奖(2003年)和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7年)。这本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对陈宗胜重要学术贡献的概括、总结、充实和完善:既全面阐述了被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所印证、 外产生广泛影响的“陈氏倒U曲线理论”,又综合考察了中国居民
\"“中国秘密社会”这个概念, 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时期,日本人平山周将对中国华南社会的考察报告出版,名为《中国秘密社会史》,这是 早把两大秘密团体——秘密教门和会党置于一起的著作。后来中国学术界引进“秘密社会”这个概念,把教门和会党合称为“秘密社会”或“秘密结社”。 从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来看,中国秘密社会可分为秘密教门和秘密会党两大系统。秘密教门是带有 性的秘密结社,以师徒传承的方式结成,以“弥勒救世”、“末劫说”和“无生老母”崇拜融合而成的“天盘三副”信仰,作为精神支柱和维系内部团结的纽带。以入教可以 获福或避劫免厄来吸引信众,要求徒众茹素食斋,诵经礼佛,但不要求信众脱离家庭,服饰同常人无异,故自称为“在家出家”。秘密会党是由历 的异姓结拜弟兄组织演化而来。这类组织
《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宁夏卷》是关于宁夏土壤发生发育、系统分类的一部专著。根据景观具有代表性、空间分布具有均匀性的123个采样区的野外调查和土层取样分析结果,进行土壤系统分类的 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的鉴定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划分。《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宁夏卷》的上篇论述区域概况、土壤分类的发展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成土过程、诊断层与诊断特性;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典型土系,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 分类单元、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参比土种、代表性单个土体及其理化性质。 附宁夏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本书聚焦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历史演进论”“传统特征论”与“现代转型论”三大核心论题。首先将发生现代转型前的城市叙事历史划分为宋前、宋元、明清、近代四个阶段,确立为“都城圣咏”“市井俗调”“城镇和声”“都市变奏”四个时期, 次系统论述了中国城市叙事的发展轨迹和演进脉络;其次,通过对演进过程的完整梳理,探求城市叙事发生、发展的各种形态以及演变规律,从叙事形态、心理向度、空间意义等方面对古典城市叙事的特征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 ,落脚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古今演变研究,系统阐释城市叙事之主题、模式等的古今之变,揭示从“乡土情结”到“都市意识”之叙事心理转变的文学与文化意义。本书通过对中国城市叙事发展的渊源追溯和价值反思,可为当代城市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历史借鉴和学理启示。同时,本书横跨
......
中美两国之间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漫长而复杂。本书编者从近现代美国影响 的综合性大众文化期刊的海量资料中,精选有关中国的近千幅画作珍品,生动呈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以及生活在美利坚的华人的普遍认知,这其中,既有鲜明的歧视与恶意的攻击,也有美好的误解与善意的认可。这些题材丰富、描绘细腻的画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清末多事之秋的中国自然景观、社会生态与 交往,使得本书不仅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具有极高的社会历史价值。
......
《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宁夏卷》是关于宁夏土壤发生发育、系统分类的一部专著。根据景观具有代表性、空间分布具有均匀性的123个采样区的野外调查和土层取样分析结果,进行土壤系统分类的 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的鉴定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划分。《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宁夏卷》的上篇论述区域概况、土壤分类的发展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成土过程、诊断层与诊断特性;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典型土系,包括每个土系所属的 分类单元、分布与环境条件、土系特征与变幅、对比土系、利用性能综述、参比土种、代表性单个土体及其理化性质。 附宁夏土系与土种参比表。
本书基于三江源 公园试点建设中生态经济功能协同提升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评估了三江源 公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规范、通用并不断创新的野生动物调查监测方法对三江源 公园的野生动物进行了持续观测和保护研究,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多样性数据库,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适宜栖息地进行评估和风险预警;对日益频发的“人兽冲突”事件进行解析与有效防范示范;以黄河源园区为案例评估了草地承载力并构建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三江源 公园生态经济功能的协同提升。三江源 公园的先行先试成了我国 公园建设的示范 ,对其他试点建设的 公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适合从事 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管理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适合生态
《上海市志·大事记(1978-2010)》是上海市第二轮修志成果之一,市政府《上海市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规划》、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市志(1978-2010)〉编纂实施方案》的分卷之一。本大事记是一部专门反映1978-2010年上海地方志出版的志书,力求全面、客观、系统反映断限内历史与现状。篇下设章、节、目、条,采用述体,横排竖写。本大事记内容按照“分工负责、集中讨论、把握进度、注重质量”的要求,达到框架脉络清晰、文字表述规范的要求,确保志书的质量。
《抗日战争的细节4》内容简介:1942年春天,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与此同时,美机轰炸东京后回降中国,直接引发浙赣会战。进入1943年,敌我力量开始发生逆转,常德会战再次把第74军推上万众瞩目的舞台。养精蓄锐的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拉开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1944年全年烽火不息,日军在这一年发动了明治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即纵贯大陆的豫湘桂会战。在酷热的衡阳之夏,爆发了震惊中外的47天攻防战,方先觉0军以不足一万八千人的兵力,阻击三倍于己的日军,却取得了我死一人敌亡一双的创纪录战绩。进入1945年,在最后一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中,各路中国军队再次痛歼顽敌,与敌后战场上的抗战军民一起,迎来光辉的八年战争和十四年抵抗的最后胜利!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