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智人踏上演化之路起,人与物的关系便牵引着历史前行的轨迹。 从游群到部落到酋邦再到国家,从起初掌握用火的奥秘,历经石器、青铜与铁器时代,直到工业与信息文明,人类前进的每一步都被与其紧紧纠缠的造物命名和定义。今天,人们感叹越来越难以摆脱对物的依赖,殊不知自远古时起,人类便一直如此。 带着对人?C物关系的追问,考古学家伊恩 霍德带领读者返回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从谷物的驯化到轮子的发明、从棉纺织工业到消费资本主义,借助考古学独特的远见,重新思考人类的演化方向,审视我们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本书内容设有导读篇、经营篇、兴学篇、纾难篇、参政篇和精神篇,另设了校史篇和播迁篇,目的在于让海院学子和广大的校友了解百年校史,看得见乡愁,守得住乡愁,这是所有嘉庚弟子应该具备的母校情怀。我们期待本书能吸引 多师生与校友参与到陈嘉庚精神研究活动中来,为之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陈衍涛是济南柴油机厂退休工人,1996年起他开始拍摄济南的泉水。在8年多的时间里,将300多处有名和无名的泉水记录在底片上,建立了珍贵而翔实的“泉城之泉影像库”。 画册《名人与名泉的故事》讲述了济南各大名泉背后的故事:大舜掘出“舜泉”,曾巩改“瀑流泉”为“趵突泉”,刘邦一箭射出“拔箭泉”,曹操一屁股坐出“饮马泉”……华美的图片配上精彩的故事,画册非常耐读。 在济南老城区南门里,有一条得街,名叫舜井街,街名源自于一处名泉。这处名泉叫舜井,在金代《名泉碑》中序列第二十九。它距今已有四千年,泉甚有名气,欧阳修,苏辙、曾巩、元好问等大文学多有赞咏。
本书包含了陈尚君教授解读唐代为主的人和事的文章四十余篇,约十六万字。深厚的学养和旷达的心性,使得陈尚君教授的文章深入浅出,颇具阅读趣味的同时,使读者对一个问题或一类现象有 深刻的认识或反思,带给读者大家写小文 的阅读体验。
......
……
……
暌违三年,再叙长安。朱鸿著的《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继《长安是中国的心》一书描绘长安全景之后,作者将目光西投,再觅长安与丝绸之路的万千关联。此书横跨沙漠高原,纵贯大汉盛唐,狼烟烽火与波谲云诡相织,市声胡乐与梵音驼铃交错,既有宏阔的时代变迁与国族传奇, 有个体生命深情的凝思和慨叹。开卷难放,读罢洞明。
。。。
。。。
黄仁宇在长达半个世纪内所写的散文,结集成为《地北天南叙古今(精)》,从多个侧面展开了他作为历史学家耳闻目睹的世界和他的大历史观念。全书没有长篇大论,多从亲历的角度抚今追昔,思考中国20世纪的长期革命,借鉴欧美的历史经验,读者可以随手翻来,了解现代世界所面临的 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