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坦言做了一辈子旁观者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心怀故土与世界,回望自己的生命之真:天生的脚部残疾、乱世的流亡生涯、藏书丰富和兴趣广泛的父亲、慈祥而坚强的母亲,这一切都降临在他身上,开启他不平凡的人生之门。在日后的求学生涯中,有严耕望、钱穆、李济、沈刚伯、杨庆堃、董作宾、张光直等恩师挚友的引领和陪伴,使他执着地踏上探索知识和智慧的旅途。一个有情有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超脱通透的许倬云先生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 许先生这一路走得艰辛而踏实,遇合离散、成败兴亡、荣辱悲欣,这些在我们有限的一生中,又何尝不是时时发生?!
《带一本书去巴黎》的林达又踏上了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负历史的所在总是沉重的:“一百年,可以积淀、挣扎、反思而产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陈出新,埋葬一段历史,因而忘却,整个民族并不因为经历了什么而有所长进。巴黎是一个城市,也是一段历史缩影……你会感受一些他们的历史观。”
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也会一眼就看出~大堆毛病来。但是我们马上就明白自己必须从沾沾自喜中醒来,因为后来很快发现,这并不见得就一定是自己比美国人更高明且目光更敏锐。他们似乎也很清楚有这么一片阴影,他们只是迫不得已在承认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我们开始奇怪,美国人在容忍这片阴影的时候(这种容忍常常使他们痛苦不堪),什么是他们心中不熄的光明呢?他们在寻求着什么,以至于不惜支付出沉重的代价呢?对于我们,这真是一个问题。在了解它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个历史短短的陌生国家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兴趣。根据自己作为一个平民的经验,我们发现,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品读史书的心得体会。本书撰写过程中所依据之资料丰富严谨,所引文献上迄 《战国策》《尚书》《左传》《论语》等先秦经典, 中间涵括 二十四史 ,下及近现代著名学者的作品,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全书近六十个篇章, 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标题借用古语为题或自行凝练为题, 言简意赅,气势强劲,情感浓郁,颇有古风。作者娴熟于史料的运用, 每篇都由若干个经典历史故事组成,信手拈来,生动鲜明,有天然玉成之感。本书是《读史札记》的重新修订,对原书中的若干表述、图片等细节进行了细致修改,意在不改变原书整体面貌的基础上,为读者呈现出更为完整美观的图书风貌。
本书是《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的姊妹篇,作者继续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细节,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周恩来、朱德、、陈云、等领导人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工作方法,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工作方法的价值并不因时间的流逝和条件的改变而失去作用,今天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地挖掘它、继承它、使用它、发展它,以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进程,学习的同时也是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传统的优选方式,让它们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对我们国家的干部来说这是国情教育的优质读本。
辛德勇著的《制造汉武帝(增订本)(精)》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发生重大转向的史学定论,提出质疑从史源学研究和新史学的思路出发,论述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指出其所依据的史料《汉武故事》等存在严重问题,认为汉武帝晚年并没有司马光所期望的政治路线转变,指出《通鉴》不能作为研治秦汉史的一般史料使用。本书是一个案式的史学研究,提示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史料的准确性是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
古今中外的重要文学作品,不外发挥以下三种关系:生死、金钱与性,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曾予以详细分析;但今日的局势则是这三种关系都在进行重大的修订与转变,各种关系丛集交织,令人有无法抽身之感。 历史学家黄仁宇尝试了一种新的书写角度,编著《关系千万重》,悠悠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将复杂变为明晰。
......
暌违三年,再叙长安。朱鸿著的《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继《长安是中国的心》一书描绘长安全景之后,作者将目光西投,再觅长安与丝绸之路的万千关联。此书横跨沙漠高原,纵贯大汉盛唐,狼烟烽火与波谲云诡相织,市声胡乐与梵音驼铃交错,既有宏阔的时代变迁与国族传奇, 有个体生命深情的凝思和慨叹。开卷难放,读罢洞明。
如今古装剧充斥电视荧屏,其故事情节良莠不齐,其中的错误真是千奇百怪。被穿越的建章宫、昭仪、户部、《随园食单》;被早产的面条、胡椒、辣椒、土豆;被摆错的玻璃镜、《罂粟图》、《雨霖铃》、古琴;被篡改的五刑、细柳营、十八路诸侯、李世民;被误解的吕后结婚、逻辑、甄嬛、《四书》;被创造的公山不狃、500万两饷银、蜡烛、板凳;被张冠李戴的华佗、汉贼不两立、李显、黄龙府……影视剧中的那些错——你知道吗?
。。。
。。。
黄仁宇在长达半个世纪内所写的散文,结集成为《地北天南叙古今(精)》,从多个侧面展开了他作为历史学家耳闻目睹的世界和他的大历史观念。全书没有长篇大论,多从亲历的角度抚今追昔,思考中国20世纪的长期革命,借鉴欧美的历史经验,读者可以随手翻来,了解现代世界所面临的 的局面。
本书包含了陈尚君教授解读唐代为主的人和事的文章四十余篇,约十六万字。深厚的学养和旷达的心性,使得陈尚君教授的文章深入浅出,颇具阅读趣味的同时,使读者对一个问题或一类现象有 深刻的认识或反思,带给读者大家写小文 的阅读体验。
本书以明清江南士人的生活和交游为主,主要写了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爱好,作者根据《板桥札记》等记载,言必有据,对明清日常生活做了“复制”,是明清日常生活图景的再现,有阅读价值。作者说:“这本小书中的大部分士子美姝早已封存在了落满尘埃的故纸堆里,他们只是历史的配角,甚至只是“士子甲”和“美姝乙”,有的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在历史的抉择关头,他们同样显现了人性的力量,或许,他们才是“历史真相”的书写者。”书稿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兴亡,还可以通过观察社会精英层的日常活动,来启迪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