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教授的这部读史札记集,汇集了其在准备和制作 百家讲坛 栏目中的《史记》和宋史系列讲座时的心得体会。全书五大篇章,以锐利笔触剖析政治家的道德底线,展现历史人物情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探讨命运与个人选择的交织,阐述对权力运作和政治智慧的理解,并通过对历史的 当代性 分析,揭示历史记录与解读之间的微妙关系。书中不仅剖析了百余位历史人物,更深入挖掘被历史忽略的小人物,如陈恢、三老董公等,他们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不仅是一部国民历史普及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性、情感、道德、政治与智慧的沉思录。作者引导读者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洞察人性的复杂与多元,探讨历史的规律与价值,值得细细品读、引为镜鉴。
十多年来,罗新老师陆续撰写了多篇 与专业反思有关 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史学工作的思考。《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是这些思考的结晶。 本书用诸多个案讨论了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民族主义史学的克服、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帝国体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爱哭的刘备,持羽毛扇的诸葛亮,偶像派的赵云、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这些经典甚至刻板的形象,其实是被立场不同的史家、文采飞扬的文人、情感朴素的百姓共同塑造出来的。这些真实历史人物的脸上,被涂抹了一层又一层个人与时代的色彩。 本书是将这一层又一层色彩卸去,还原三国历史人物本来的面貌。全书以 英雄 成败 渔樵 笑谈 为四大主题,或评点历史人物,或新解历史事件,或探讨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或将古今各种通俗作品做当下的解读。 所谓三国气度,既有赤壁之战时,少年孙权、诸葛亮对抗老辣曹操的血性与志气;又有蜀汉阵营的仁厚侠气,像刘备携民渡江、关羽挂印封金、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的魅力,历时1800年而不衰,恰如老三国电视剧片尾曲所唱: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罗新教授近年撰写了许多 与专业反思有关 的学术随笔,反映他对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学工作的反思与理解。这些与他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历史、发现中国、认识世界异曲同工,一个目的即追索历史的纵深感,尝试发现和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本书用一系列个案讨论了诸如历史学家的美德、史料的运用及反思、历史叙述的多样及其背后的原因、历史的记忆与遗忘、怎样超越民族主义史学、古代民族的起源传说与神话、历史研究的想象空间、华夏文明西部边界的进退波动、帝国帝制的内外轻重等问题,以历史学家的方式质疑传统的历史论述,示范了一种健康的看待和解释历史的态度、方法。
携手在黑暗中前行,共同换来人间光明 这是共产党人的极致浪漫。本书选取24对革命伉俪,通过梳理珍贵文物、深挖权威史料,以温婉而深刻的笔触,细腻勾勒出革命者炽热的爱情与崇高信仰交织的点滴:他们以誓言之坚,共绘岁月长情;以无畏之姿,奔赴向往的未来;在携手并进中,见证信仰的力量。近150幅珍贵图片,让那段风雨如晦却因爱而闪耀的岁月清晰可见,形象地展现了革命者铮铮铁骨背后的柔情似水,也从侧面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历史,塑造了血肉丰满、英勇伟大的革命者形象。今日重读,我们不仅看见了爱情最美的样子,更读懂了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密码,从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记录了作者昔日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回忆。内容主要分为衣食住行、民俗传统、田园耕作三个部分,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乡村的田园生活,反映了田园耕作的细节,乡里乡亲朴素真挚的情感,还有家乡父老的世界观。华北平原上的普通村庄,农耕文化的基因样本,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人。 什么是潜规则?作者在书中有详尽的阐述。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的现实“规则”之后所隐藏着的另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尤其是官僚权势集团)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与他们的利害计较紧密相联。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说,“潜规则”是他杜撰的词。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作者的目的是想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不再重蹈从秦汉到明清的历代王朝的覆辙。 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本书入选“30年30本书”。 入选理
本书是许倬云先生五十余载治史文章精选,以中国与世界、中国的特质、历史与变化为主题,勾勒史学大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史学观念与关注时下的人文关怀。 精耕细作的农业、以家族为本的社会网络、儒家的思想方式,这三套东西相配,就变成中国文化互相辅助的几种特色。 《中国历史特质》 公元前300年到200年,此时正是秦汉统一,南北一家的时候。现在的食物在当时几乎已样样不缺,只是烹饪方法仍不出煎、煮、烤、炸、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西瓜、芝麻、苜蓿、葡萄、核桃、胡瓜、大蒜等皆由西域输入。南方海路交通发达,自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引进了芋头、柑橘、蔗糖等。茶也成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饮品。 《有一点不同的中国历史》
再没有什么,比夏天的英国乡间别墅更美了。 再也没有一个夏天,可以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个 印第安之夏 相提并论。那是一个缓缓衰落的时代,夕阳在大英帝国的土地上徐徐落下,影子在全国1000座豪华宅邸的草坪上渐渐拉长。 乡间别墅里破碎的石头和银灰色的橡木横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英国 它有能力带给人们稳定感和延续性,有能力为人们提供庇护所,在文化和社会变革的漩涡里,扮演静止的中心。 这本引人入胜的读物探究了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贵族在乡间别墅的生活,是一部活色生香的英国生活史。作者以英国乡间别墅的生活为研究主题,展现了以此为代表的英国贵族生活方式,以及在社会变革期间,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作者研究了大量珍贵的回忆录、书信、日记,并采访了很多亲身经历者,把神秘的乡间别墅大门
《王化与山险:中古边裔论集》收录作者历年所撰关于中古时期边疆族裔问题的论文二十九篇,充分结合简牍、石刻与传统史料,分“边裔与中心”“发现与想象”“名号与传统”“墓志与历史”四个主题,对于汉唐游牧地理、中古南方族群的历史变迁、十六国北朝时期内入北族的政治发展与文化转型、北朝碑刻墓志的调查与研究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精当的论说。
本书剖析26个重大历史争议,如 烽火戏诸侯 真伪之辨,管鲍之交的深层动机,秦始皇因何遭千年误读,楚霸王项羽何以走向穷途末路;揭示杨修、岳飞以及徽钦二宗的悲剧根源,倭寇的真实面目和张献忠屠蜀真相;拨开郑成功身世以及孙中山国籍问题上的重重迷雾 探究历史真相,破解千年悬疑,匡正讹传谬理。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历史文化随笔。陇坂是早期中国东西互动的轴心,聚合并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本书以 陇坂 这一地理概念作为切入点剖析中国历史进程,对曾翻越陇坂的十二位历史人物,如汉武帝、李广、杜甫、解忧公主等的人生轨迹进行追述,梳理他们翻越陇坂的时代背景及过程,记述他们穿越关陇古道的历史意义。从秦始皇到林则徐,横跨两千年持续不断的翻越,演绎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互动交融的进程,揭示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
《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一一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本书追寻26位历史名人的足迹,记录孔子、王阳明两代儒圣的思想苦旅,芈月、李清照两位女性的人生传奇,商圣范蠡、医圣华佗的精彩故事,李白、苏轼等文坛巨子的风流不羁,张骞、郑和两代丝路英雄的千秋功绩,唐玄宗、李后主酒色误国的深刻教训 打破传统印象,展现多维视角,透视跌宕人生。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入选影响中国改革开放“40年40本书”。 这本书和作者的另外一本《血酬定律》,让我们打开了中国传统历史真实游戏规则的密码。吴思的著作和美国 的政治经济学家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样,给出了一个对社会转型动力模式 有效的解释范式。
黄仁宇编著的《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是规模宏大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历史”,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他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才形容他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
作者选取吉林省行政区域内著名地标以及重要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地,系统梳理其历史文化脉络,对1919年之前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遗址进行系统深入的叙述和解读,以比较通俗活泼的语言进行吉林省地方历史文化的宣讲普及。本书既是人们了解吉林地方历史文化的通俗读本,也可作为所叙及地方进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参考。作品构思奇妙,内涵丰富,叙事有章法,语言洗炼,富有哲理,具有启发性,可读性强。
正在发生的事,很快会成为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往往会出现在未来。蔡元培,在中国近代风云际会的舞台上,为何能一直做到言行合一?辜鸿铭,一代“狂儒”,又有过怎样的挣扎和矛盾?……总有几次,我们会站在十字路口,或面对未有之巨变,是向左还是向右,是向前还是向后?这是曾摆在辜鸿铭、蔡元培等人面前的抉择,也是当下我们时常面临的选择。面对真实世界,你怎么选择你所能相信的?是否还有潜在水面之下没显露的事实?如果你透过一些表象触及内核,你会发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依然与个人的选择有关,与人性有关:贪婪、恐惧、孤独、虚荣、自私、迷茫……性格决定命运,人性决定选择。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当他们站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时,影响的可能就是他们之后的整个人生,甚至历史。而后人读史,当感
本书作者以学术随笔(诗化评论)的形式书写 帝国、国际法与普遍历史 ,且不像格奥尔格那样只书写本民族,而是将眼光投向普遍历史,在普遍历史中重新诠解中华政法文明和历史。本书按历史顺序共分五辑,并辅以大量注释,交待相关知识和背景。*辑为 古代 ,第二辑为 中古(中世纪) ,第三辑为 近现代 ,第四辑是 瘟疫、医学与帝国 ,第五辑是一些自由诗。
数十年来,顺手牵猴窜行于欧美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终成此另类的或曰没有体系的西方艺术史。从巴黎到纽约,从柏林到阿姆斯特丹,从威尼斯到雅典,本书讲述了凡尔赛宫、巴黎工艺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加德纳博物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保罗 盖蒂博物馆、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乌菲齐美术馆、佩吉 古根海姆美术馆、卫城博物馆等数十座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及其相关历史和逸闻趣事等。达 芬奇、拉斐尔、梵高、米开朗基罗、伦勃朗、莫奈、杜尚、马蒂斯等代表性画家自然是讲述的重点,《蒙娜丽莎》《向日葵》《夜巡》《睡莲》《喷泉》等名作亦是诸多故事片段的核心。 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他在这些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历史典故及奇闻逸事信手拈来,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对西方艺
本书聚焦26个未解之谜,如《易经》何以被称为千古奇书?围绕九鼎发生了哪些离奇的故事?匈牙利人到底是不是匈奴后裔?《洛神赋》与甄宓究竟有无关系?《兰亭集序》身在何方?《永乐大典》是否陪葬永陵?乾陵无字碑下埋藏着怎样的真相?万里长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 梳理来龙去脉,综合各家之说,作出新颖解读。
本书是西汉风云系列的第三册,记述了文景二帝励精图治、开创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盛世 文景之治 的历史,以细腻笔法探讨文景二朝之君臣论对、文治武功、治政失误,以独特视角剖析活跃在历史大幕上的英雄人物,以宏大布局触及两千年前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 本书采取文史融合的方式,广泛汲取《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古史资料,以及后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保证史实可靠的同时,伴之以适当的艺术创作,颇具《史记》风采,但可读性更强。 本书颇多新见解,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既可为大众读者了解西汉历史提供帮助,亦可为文史研究者研究西汉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以思想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