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几个富有特色的历史主题与文化意象作为线索,串联起世界多地在历史上开启互动的广泛历史。 作者向我们呈现,哪吒所代表的 莲生/莲化 意象并非中国特有,而是埃及经由西亚和印度传到中国的;商周时期中原内地的海贝,也并非从本土的南方沿海地区传来,而是从马尔代夫经印度自西传入我国西北和北方。而元明时代江南官仓中的海贝则大多来自琉球,以此为切口,作者向我们展现了琉球在此时所发挥的连接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乃至南亚的重要枢纽职能。 除此之外,作者还以海底磁山传说、龙涎香贸易为线索,揭示其背后的中国和印度洋(阿拉伯)世界的文化贸易交流史;并揭示了1815年,位于南半球的坦博拉火山大爆发(号称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大火山爆发),及其引发的极端气候异常,如何对全球,特别是19世纪的古代中国形成意想不到的阻碍力量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为中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人民历次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及奋发自强的救国运动,分析和总结了历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中国的出路、开放与自强等重大的问题,清晰地辨明了很多近代史令人困惑的问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名著,累计发行三百多万册。 《二千年间》从皇权、官僚、军队、农民等角度,叙述了自秦朝到清末两千年间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发展到崩溃的历史,剖析了专制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必然灭亡的命运。指出历史的车头轰轰隆隆地前进,把旧的时代撇在后面,产生了新的事物,出现了新的情势,提出了新的问题,向着民主化、现代化的前途猛进,这是谁也违拗不了的前进的主潮,读来催人奋进。
自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起,人类就一直在尝试用各种方式捕捉和记录时间的流逝,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了大量令人惊叹的计时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安排自身活动的可靠参考。 人类既珍惜时间,也珍视这种用于记录时间的工具。本书中,作者精心挑选了二十八件计时器。它们有的毫不起眼,有的极尽奢华;有的为了彰显自身地位,有的为了改变国家的命运 从旧石器时代的狒狒腓骨到太空腕表,从地中海海底到月球表面,从詹姆斯一世时期的伦敦到11世纪的中国,人类一直在不断尝试 驯服时间 。书中还特别介绍了历史上那些令人惊叹的、奢华的钟表 从大本钟到劳力士,并试图告诉我们,计时器并不再纯粹关注功能,也关注设计。
在畅销百万册的洋洋洒洒的《五百年来谁著史》,以及荣获 中国好书奖 并畅销20万册的《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之后,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又撰写了这部重磅作品 《龙兴:五千年的长征》。 这本书从制度与治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矛盾的角度,深刻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诸多 大事因缘 ,是一部通史。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开辟,中篇为稳定,下篇为复兴。沿着殷周之变、周秦之变、魏晋隋唐之变、唐宋之变,通过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讲到今天 数千年未有之新时代 ,梳理中华文明发展脉络,阐释中国制度变革逻辑,解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书将中国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是一部从制度与治理角度总结历代得失的学术思想史,更是一部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
《听古代考霸一声吼》 科举考试制度从隋唐开始,到明清结束,历时1300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作者选择了几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他们或是通过科举考试一鸣惊人,或是在看不到尽头的科举考试中蹉跎了青春。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创作出众多流传千古的 名篇佳作。 从他们的励志人生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 《人间惊鸿客》 你知道吗,李白是古代有名的赘婿。不羡富贵的诗仙,为何两度 赘 入豪门? 苏东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还是个名副其实的 吃货 !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这些现代人深爱的美食,都和他老人家有关。 千古才女李清照也为 渣男 所困,宁可蹲两年大狱,也要状告丈夫,
《利玛窦书信集》收录了本书收录了利玛窦1580年至1609年之间从印度和中国寄出的50余封信件,几乎包括了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利玛窦书信,其中还有两封信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这些信的收信人包括利玛窦的领导、师长、朋友、家人,内容多为传教工作的情况汇报以及个人见闻,这些信从另一个角度还原出明末 会在华传教事业从无到有的大概发展轮廓,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因为收信人也有朋友和家人,所以其中必然有利玛窦本人的情感流露,从中可以窥见利玛窦的内心世界。 本书译者对书信中涉及的人名、地名、称谓、著作、事件及拉丁语引文等内容做了必要的注释,还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解释,并在意大利籍汉学家梅欧金先生的鼎力支持下核校译稿,力图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尽量可靠的汉语译本。另外书中还梳理了这些信件原件的索引信息,
正仓院是海外收藏唐代文物的机构,原是日本于8世纪中叶在奈良建造的东大寺附属仓库。东大寺是日本建造的全国佛教总寺院,规模宏大,其仓库用于收藏寺院珍宝器物。后来,笃信佛教的圣武天皇去世,光明皇后将其生前珍爱的器物用具捐藏于正仓院,里面包含不少来自唐朝等地精妙绝伦的物品,备受瞩目。本书是继傅芸子先生《正仓院考古记》之后,几十年来对于正仓院文物介绍最为全面系统的汉文读物。全书文字约5万字,图片150幅。本书的价值在于对正仓院文物背后的隋唐中原文化、中日文化交流以及文物本身所蕴含信息的解读,在于将这些知识介绍给对历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书稿谈话者为费孝通(1910—2005),有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书、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书稿记录、整理者张冠生,为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文字助手,在费身边工作数十年之久,跟随晚年的费孝通做全国性的考察、调查,有时几乎天天随侍左右,帮助晚年的费孝通整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全书稿分为两大部分。部分的时间段为1993—2000年,为张冠生跟随费孝通时,亲笔记下了费老当时的一言一行;第二部分的时间段为1981—1999年,为费老生前陆续交张保存的一些谈话录资料,不是张在现场记录整理出来的文字,但亦为费的“晚年谈话”,具有史料价值。晚年的费孝通在经历了人生大劫后,得以功成名就,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他政治上居高位,学术上亦树起不可撼动的非常不错。对于一位耄耋老人来说,拥有这样的身份
与以往的“生活史”不同,本书包括政治、文化、社会三编,通过大量史料,重新诠释了明代物质和精神生活史的特点。作者将其定义为“狂欢时代”。所谓狂欢时代,是指明朝中后期社会礼教松懈之后个人自由意志得以充分发
书里有当今社会发展的全景式观察和讨论,其话题与思想充满知识人的关怀,有丰富的社会材料,不但接地气, 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通。费氏自己也承认对改革以来的社会发展有过贡献,他的“小城镇、大问题”一类的思考在改革之初即引起 的关注,由其引发的政策带来了中国城镇市场的繁荣。 读此书,借助费孝通先生的调研,我们可以重温二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那些当初不起眼的现象,如今看来都是社会演进的“推手”,是民众福社一点一滴累积的“资粮”。
本书回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探寻吕思勉、许思园、范文澜、张荫麟、萧一山、柳诒徵等最有成就与影响的史学大家的学术追求与人格魅力,以同情地理解、分析特殊历史境遇中的思想遭遇与人生遭遇,并从整体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