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腔调》选取两宋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19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爬梳剔抉了流传下来的大量历史资料,集宋代文人评传与诗词品读鉴赏于一体,讲述了这些文豪们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及艰难险阻的官道仕途,既有感人至深的趣味故事,也有扼腕痛惜的辛酸遭遇,读来发人深思又饶有趣味。 还撷取了文豪们留存于世且经久不衰的名诗佳句为解读案例,娓娓道来,即兴评价,条分缕析,要言不烦,准确恰当,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宋代诗词鉴赏书。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历史学是什么》一书作者围绕 历史 历史学 中国历史 等核心词汇高屋建瓴,结合普通读者熟悉的多个案例深入浅出地呈现了一个学科的精彩面貌。
知识的历史是什么?这本引人入胜的小书揭示了知识史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与科学史、思想史、知识社会学和文化史的区别。著名文化史家彼得 伯克首先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印度、东亚、欧洲、美洲和伊斯兰世界)广泛撷取范例,讨论该领域学者关注的核心概念,继而梳理了"信息"转变为"知识"的"加工"过程,后指出了当前该学科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尝试为之提供解决的方案。本书对于所有学习历史和人文学科的学生,以及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都是的。
《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上起史前,下迄当代,对人类五万年发展史做了精辟的高度概括。作者打破了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叙述历史的传统,选取了自古至今始终与人类命运生死攸关的四条 生命线 (生态、两性关系、社会关系、战争)展开分析,将人类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紧紧地串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及鲜明的当代特点,见解丰富而深刻,堪称一部全球史观下的人类简史。
本书作者长期收集、整理陕北说书方面的资料,多年来坚持深入乡村,对说书艺人进行了长期的追踪采访。作者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了陕北说书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陕北说书的分类和演唱形态,并对陕北 瞽蒙 文化的遗存及个案说书艺人进行了调查,从不同层面展示了陕北说书文化的多样性。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寻找、发现、了解、研究陕北说书必不可少的作品。
本书主要介绍了武昌历史上的著名老建筑以及老建筑里发生的故事,分为辛亥遗址、红色遗址、公共建筑、学校建筑、宅邸民居、工业建筑和宗教建筑等七类,通过历史、形态与文化考察的方式,尝试性地对武昌近代城市历史中的政治、工商业、文化教育、金融经济、行业设计与市井生活进行梳理与总结。
黄永年,著名文史学家,室名树新义室。该书荟萃自先生去世以来回忆黄先生为学、为师高风亮节的文章,概述先生学术思想、总结其学术成就、评价其著述的文章,记述先生论学要旨的文章,对弘扬先生为学为师的优秀品行、了解先生谨言笃实的学风、促进学术发展大有助益。
《大明帝王的三张面孔》主要讲述了明代的三位帝王朱元璋、朱棣和朱厚照的一生,围绕他们的人生经历、治国理念与性格特点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三张不同的面孔背后是三个性格与处事方式迥异的人,而他们对明王朝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随之不同。 从开朝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肃清,到夺了侄子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再到明朝盛时的明武宗朱厚照,三位个性、眼界、手腕迥异的帝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定义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大明朝的这三位皇帝,在历史的迷雾与烟云中,面目早已朦胧模糊。作者以犀利、生动的笔锋,扭转时空,还原历史。三张面孔,三种人生,带领读者走进大明三位帝王的传奇经历!
本书追溯了脚注的本质和起源,将以往零散的研究线索编织成一部历史,这是一段少为人知却又趣味纷呈的旅程,充满了未可预期的人文和思想意趣。脚注不是如一些历史学家所以为的那样一以贯之或者值得信赖;也并非是另一些历史学家所抵制的自负不凡、独裁专断的花招。脚注是由一个成分多样且又天才颖悟的人群创造出来的产物,在这个群体中既有哲学家也有史学家。脚注的发展变化历时甚久、波折重重,它的故事将一缕新的光芒照向了史学史尚未被述及的部分中很多幽暗的角落。
《技击余闻》是林琴南的笔记体作品,书中所记大都是闽中拳师的轶闻琐事。林琴南自幼娴习拳击剑术,精于此道,所以写得颇有神采。此书面世后,引领了民国初年“技击”系列作品的写作风潮,有多人为其作补或续。钱基博所作《技击余闻补》,于1914年在《小说月报》连载,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种。有研究认为,“技击”作品的出现,实际上是对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积极回应,其对侠的着力描写,反映了时代的心声。本次出版,把两种小书放在一起,既有可读性,又能窥见清末民初爱国、尚武风潮之一斑。
本书由杨书铭编著,该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透过100个故事来讲述有关历史学的100个问题,让你在妙趣横生的故事阅读中,不知不觉了解到关于历史学的概念、历史学的分类、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学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前景。 翻开本书,就是打开了一面镜子,它会呈现给你那些古老岁月中的灿烂和辉煌,带你重返往昔神奇的时光之旅。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而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名革命家,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与 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两种伟大的文化在他身上有着很好的结合。(据傅斯年语)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精选了蔡元培先生一生当中精彩的演讲稿、杂文和书信。一方面体现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另一方面体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旨在通过这些文章阅读到他在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对待教育改革、青年人发展和社会变革三个方面的思考,为当今青年建立独立人格与思想提供一种参考。
有关明史的研究,在20世纪前期,多以政治事件史及政治制度史为主。后来,其重点转移到社会经济史研究,特别是对商品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的转型的研究上。本书所辑九篇论文,以元的角度重新审视明史,希望能呈现一个首尾贯通的明史脉络,反映出一种与当前明史研究不同的面貌。
《炉边话清史》由金性尧著
《大唐创业起居注笺证:附壶关录》由[唐]温大雅,[唐]韩昱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