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提供的,不是“中国医学史”,或者“中国疾病史”,而是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涉及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青楼文化、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从中不仅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 本书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贴近人心,呈送细节,不作大而化之的概述,而是尽量将一些历史碎片缀合在一起,展现疾病与历史进程关系图谱;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能够让枯燥的史料鲜活起来,展现人类生活史“另一面”的部分细节。
日本史学界 他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史学家” 汉唐史研究 傅乐成先生代表作, 引进大陆本书原名《汉唐史论集》,收录有关两汉、南北朝、隋唐论述十八篇,系傅乐成教授二十五年间历史研究的精华内容。全书内容丰富,从汉唐时代的政治问题、地域观念、文化形态、民族文化,到历史人物、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所探讨,是研习中国中古史读者较佳参考书。 简体版拟重新编排篇目,并根据实际情况增补。 【评论】傅老师治史,为的是求真。——高明士名篇《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这是有关唐宋变革研究中,中国学者一方的重要论述。这篇文章格局宏大,而且重点突出,真是一代好文章。——豆瓣读者
17世纪30年代,法国外省小城卢丹发生了一系列中魔事件,中魔的大多是卢丹城内圣于尔叙勒会的修女,而本堂神父于尔班?格朗迪耶则逐渐被指为施魔者——他 终因此在1634年被送上火刑架。 怪事深深根植于社会之中,或许揭示的是 深刻的整体变化。卢丹城的中魔事件体现了中世纪价值观与当时已开始露头角的启蒙运动思想的冲突、科学与 的对抗。 在中魔事件前后,卢丹城像是成为了一个舞台,中魔者/驱魔者、医生/官员、被指控者/审判者等各种身份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抱着各种目的,使用各种话语,从不同立场和角度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法国思想家、历史学家米歇尔?德?塞尔托利用这些文献,将史料与史家的评述深度糅合,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历史书写方式完成这本书。本书是新文化史的一部名著,也是塞尔托作品中一部极富可读性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以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字典以释字(现通行汉字)为单位,一个字头下,收录对应的多个甲骨文,同时指出这些字在书法书写中可以通用的字,并标明出处(详见样稿),因而无论是学术检索,还是书法家参照字型,都便捷而可靠。书前有体例严谨、要言不烦的编写说明,以及拼音、笔画两种检索方式。末有刘钊教授所撰后记。双色印刷,拟设计为与《汉字之美日历》一致的小开本,既别致美观,又便于携带使用。希望为学界、书法界,以及对甲骨文有兴趣的大众读者提供一目了然、便于使用、经典可靠的文本。
本书是一本回顾文明历史、展望未来发展的书,作者通过古往今来的历史对比,细数了中西两大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该书共收入48篇文章,包括文明问题作为一个中国问题、生存的逻辑、定居的逻辑、游居的逻辑、碰撞的逻辑和维新的逻辑六个方面,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如中华文明是 具有“永在性”的文明,也是世界上 的广土巨族,郡县制和封建制是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政商之争在天下格局面前只能是政赢得胜利等等。由于近现代西方话语权的存在,西方中心论的观点流毒甚广,如弗朗西斯?\\\\\\\\\\\\\\\\;福山认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将终结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摩尔根认为西方文明具有高等文明的中心地位。作者对这些西方中心论的观点一一分析并反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中国史学名著题解》是 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晚年主编的一部史学入门工具书。编者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中精选出210余种,按实际内容归为古史、编年、纪传、纪事本末、实录、制度史、学术史、传记、地理方志、杂史、史评史论、金石甲骨考证、历史研究法、笔记、类书丛书、文编、书目、表谱等20类。全书材料丰赡,选择精当。 全书分类收录史学名著,实则 佳作,便于读者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编者讲究以学知人、由人论世,每介绍一种名著,经常对其作者扼要地写出一段传略,且各篇文章颇多撰述上的掌故,引人入胜。除介绍作者和内容外,编者还指明了每种书的流传情况、后人研究成果,以及各种新版本、好版本,可扩大眼界,激发兴趣。对史学爱好者、研读者来说,本书不失为一部实用好读的史学入门导航书目。
本书选编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的随笔类作品30余篇,反映了作者自80年代末起,为展开实地考察而行走于东南、华北、西南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 作品大致归为三组,内容多有穿插交叠。前一组主要是关于东南区(特别是闽南语言文化区)的,中间一组主要涉及华北地区,后一组则勾勒了作者穿行于西南区的行动路线。作者用选编于此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在这些区域从事研究工作的有关体会,内容广泛涉及历史时间性、区系差异、礼法、物质文化,及“中间圈”的文明处境等。
作为爱书之人,你知道书的来龙去脉吗?本书作者基思·休斯敦通过纸张、墨水、装订线、胶水、纸板乃至皮革的使用,讲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疯狂之举。休斯敦广泛搜集资料,辅以珍稀图片,从书写、印刷、插图和装帧四大方面,揭示了人类这一 重要也 普遍的科技结晶背后令人惊叹的历史。本书既是对书籍的致敬,也是献给所有图书爱好者的精彩礼物。
中西方大规模的接触和交往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的,西风东渐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西风东渐之前,有一股强劲的东风西渐。欧洲于十八世纪曾掀起长达百年的“中国热”,把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乃至市井细民全都卷入其中,不少欧洲人如痴如醉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将中国看作是世界上 理想的国度。 思想家们为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商品的西去和传教士的东来,固然为欧洲的“中国热”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应该承认,这些条件并不是中国人为他们送上门去的,而是欧洲人自己主动创造的。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它是中西文化的一次大规模接触和交流,其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堪称 。
本书为“辛德勇读书随笔集”系列中的一本,主题为版本与目录,共收录文章16篇,所收录的文稿,大多与古籍版本或是古籍目录有关。作者深受黄永年先生治学影响,在版本目录学方面颇有研究。作者不仅读书,而且藏书,本书多篇文章中谈及的古刻本,均为作者自己收藏的版本。全书对于读者认识版本目录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文章中举述的例子、涉及的书籍,也具有代表性。
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其 初的起点形成于汉帝国的中心地区。然而,随着东亚 交流的发展,特别是在日本列岛上经历了由倭国向日本国的历史性转变后,这条横亘欧亚的文化、商贸之路 终延伸至了东亚世界的 东端。 日本是东亚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其古代 的形成与发展,丝绸之路也 终扩展到了东亚世界的 东端。希望通过这本小书为读者展现日本是如何从地域性政权的倭国发展而来,以及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其又与东亚世界经历了怎样的碰撞与融合。
缪钺先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治学有文史兼通之特色,善于将思想史与文学史的考察相结合。本书荟萃了缪钺先生的经典论文,如其魏晋史研究方面的力作《清谈与魏晋政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新释》等,以及古典文学方面的代表性文章《论词》《论李义山诗》等,全面展现了缪钺先生的研究特色与成果。
本书是一本回顾文明历史、展望未来发展的书,作者通过古往今来的历史对比,细数了中西两大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该书共收入48篇文章,包括文明问题作为一个中国问题、生存的逻辑、定居的逻辑、游居的逻辑、碰撞的逻辑和维新的逻辑六个方面,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如中华文明是 具有“永在性”的文明,也是世界上 的广土巨族,郡县制和封建制是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政商之争在天下格局面前只能是政赢得胜利等等。由于近现代西方话语权的存在,西方中心论的观点流毒甚广,如弗朗西斯?\\\\\\\\\\\\\\\\;福山认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将终结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摩尔根认为西方文明具有高等文明的中心地位。作者对这些西方中心论的观点一一分析并反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当前语文教学脱离作品的顽症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有日益扩散之势。无效分析已成为制约语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而对作品的有效分析则是检验语文教师是否优秀的试金石。有效分析的美妙在于:既展示独特的视角,给予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的深刻启示,引发思维的震荡,同时分析文章本身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罗兰·巴特在淡到文论时曾说:“尼采要求超越事物的粗略形态以感知这种精微的生成”。
酷刑已经以秘密或公开的形式存在于人类历史数千年,就像人类文明的另一个反面,带着极其野蛮的惯性延续至今。处于反面的酷刑,维护着正面的“人道”,共同构造了人类的文明。本书全面呈现了酷刑从古至今的历史,从肉体酷刑到精神酷刑,从中世纪的地牢、裁判所、女巫审判、现代的战争暴行,等等。人类实施酷刑通常出于两种原因:惩罚罪犯和获取情报。酷刑的本质在于使人软弱并屈服。《酷刑简史》是一部细致入微的研究著作,对于合法的权力使用和非法的权力滥用等问题,本书都做了很好的阐述。
本书是列奥·施特劳斯的一本文集。作者试图从一些众所周知的政治现象出发来阐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本书的主题是重新发现显白写作,即极尽所能对苏格拉底谈话方式所进行的写作模仿。它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哲学必须讲究“写作艺术”吗?如果必须,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哲学的写作艺术关系问题至关重要?这本书会为我们作出解答。 施特劳斯每一本书的出版都具有思想 的标志性意义,而本书 是具有特别的标志性意义:它提醒我们古老的西方哲人一直没有忘记的苏格拉底问题。
《当代人文译丛》以翻译和介绍当代世界各国学者关于人文精神和人性研究的精粹为己任。革新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跨学科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倡导和确立,已经成为当代人文研究的主流。人们今天关注的热点正在从以往的“我们知道什么?”转向“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当代人文译丛》以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在选材上力求通俗而不失学术品位,新颖而不流于猎奇,开放而不崇尚空谈,明快而不乏优雅文采,平实而蕴藏深邃内涵,从而摒弃小资的装腔作势,陶冶真善美的真性。 《当代人文译丛》辑包括《男人的气味》、《新大陆vs.旧大陆》、《说完了一切的上帝》和《死的世界,活的人心》四集。她们将告诉你从遥远的古罗马到巨变的今天,从欧洲旧大陆到美洲新大陆,从绚丽的大洋洲到神秘的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种种传奇与故事,启迪你从文学、历
本书为“辛德勇读书随笔集”系列中的一本,主题为版本与目录,共收录文章16篇,所收录的文稿,大多与古籍版本或是古籍目录有关。作者深受黄永年先生治学影响,在版本目录学方面颇有研究。作者不仅读书,而且藏书,本书多篇文章中谈及的古刻本,均为作者自己收藏的版本。全书对于读者认识版本目录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文章中举述的例子、涉及的书籍,也具有代表性。
作为爱书之人,你知道书的来龙去脉吗?本书作者基思·休斯敦通过纸张、墨水、装订线、胶水、纸板乃至皮革的使用,讲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疯狂之举。休斯敦广泛搜集资料,辅以珍稀图片,从书写、印刷、插图和装帧四大方面,揭示了人类这一 重要也 普遍的科技结晶背后令人惊叹的历史。本书既是对书籍的致敬,也是献给所有图书爱好者的精彩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