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解答了老年人应该如何实现居家养老,是一本相当实用的晚年居家养老规划书。本书是写过希望临终前能有完善规划的人的,同时也写给那些想要让家人走得安稳舒适的亲友们的对于同日本一样越来越为老龄化问题所困扰的中国来说,这是一部直击社会痛点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设性作品,对于社会机构配套和政府规划层面,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以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字典以释字(现通行汉字)为单位,一个字头下,收录对应的多个甲骨文,同时指出这些字在书法书写中可以通用的字,并标明出处(详见样稿),因而无论是学术检索,还是书法家参照字型,都便捷而可靠。书前有体例严谨、要言不烦的编写说明,以及拼音、笔画两种检索方式。末有刘钊教授所撰后记。双色印刷,拟设计为与《汉字之美日历》一致的小开本,既别致美观,又便于携带使用。希望为学界、书法界,以及对甲骨文有兴趣的大众读者提供一目了然、便于使用、经典可靠的文本。
本书所提供的,不是“中国医学史”,或者“中国疾病史”,而是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涉及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青楼文化、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从中不仅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 本书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贴近人心,呈送细节,不作大而化之的概述,而是尽量将一些历史碎片缀合在一起,展现疾病与历史进程关系图谱;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能够让枯燥的史料鲜活起来,展现人类生活史“另一面”的部分细节。
清代学者王夫之的史论著作《宋论》,共十五卷,以宋代帝王的顺序分章,通过对每位帝王在位时的人物、事件的功过得失的评述,以及对诸多历史细节的考察,探讨宋王朝由盛转衰 终灭亡的原因。《宋论》中有许多精彩而深刻的历史评论,值得我们好好阅读,体会其中所分析与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引为鉴戒,使古人的精心之作能为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兴盛提供有力帮助。 本书从已有的整理本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现代式的解读,并作出要旨阐释与精华评析,使广大读者都能读懂此书,并由此 深刻地理解历史。
《中国史学名著题解》是 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晚年主编的一部史学入门工具书。编者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中精选出210余种,按实际内容归为古史、编年、纪传、纪事本末、实录、制度史、学术史、传记、地理方志、杂史、史评史论、金石甲骨考证、历史研究法、笔记、类书丛书、文编、书目、表谱等20类。全书材料丰赡,选择精当。 全书分类收录史学名著,实则 佳作,便于读者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编者讲究以学知人、由人论世,每介绍一种名著,经常对其作者扼要地写出一段传略,且各篇文章颇多撰述上的掌故,引人入胜。除介绍作者和内容外,编者还指明了每种书的流传情况、后人研究成果,以及各种新版本、好版本,可扩大眼界,激发兴趣。对史学爱好者、研读者来说,本书不失为一部实用好读的史学入门导航书目。
这是清朝学者伊秉绶撰写的一部俗语辞书,共分名、言、事、物四大类,每个大类收录相应的词语,约600条,内容涉及天文、时令、称谓、官制、建筑、传说、风俗、饮食、言语、服饰、名物、动植物等等,然后引书证探源,探求词的得名缘由,揭示词语的 早用例,尤其是记录了相当多的方言俗语,或者加按语加以考证说明。既是一册俗语词辞书,也是一册社会风物图。该点校本以清嘉庆二十年柯古堂刊本为底本进行整理,点校的重点之一是复核征引文献、考辨并撰写校语,编制索引,应该说这是一部研究汉语语源、汉语词汇史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书是一本回顾文明历史、展望未来发展的书,作者通过古往今来的历史对比,细数了中西两大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该书共收入48篇文章,包括文明问题作为一个中国问题、生存的逻辑、定居的逻辑、游居的逻辑、碰撞的逻辑和维新的逻辑六个方面,提出许多新颖的观点,如中华文明是 具有“永在性”的文明,也是世界上 的广土巨族,郡县制和封建制是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政商之争在天下格局面前只能是政赢得胜利等等。由于近现代西方话语权的存在,西方中心论的观点流毒甚广,如弗朗西斯?\\\\\\\\\\\\\\\\;福山认为人类文明的历史将终结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摩尔根认为西方文明具有高等文明的中心地位。作者对这些西方中心论的观点一一分析并反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本书为“辛德勇读书随笔集”系列中的一本,主题为版本与目录,共收录文章16篇,所收录的文稿,大多与古籍版本或是古籍目录有关。作者深受黄永年先生治学影响,在版本目录学方面颇有研究。作者不仅读书,而且藏书,本书多篇文章中谈及的古刻本,均为作者自己收藏的版本。全书对于读者认识版本目录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文章中举述的例子、涉及的书籍,也具有代表性。
本书为“辛德勇读书随笔集”系列中的一本,主题为版本与目录,共收录文章16篇,所收录的文稿,大多与古籍版本或是古籍目录有关。作者深受黄永年先生治学影响,在版本目录学方面颇有研究。作者不仅读书,而且藏书,本书多篇文章中谈及的古刻本,均为作者自己收藏的版本。全书对于读者认识版本目录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文章中举述的例子、涉及的书籍,也具有代表性。
本书旨在探索和研究卡夫卡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卡夫卡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本书探索了卡夫卡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理由和原因。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显然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他阅读了大量经过翻译的中国典籍、诗歌、传说故事,认真研究过西方学者撰写的有关中国及东方的著述,翻阅过许多西方旅行家、神职人员、记者、军人、商人等撰写的旅行记或回忆录。他在他的书信、日记或谈话中多次谈及中国文化,引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 崇拜和赞赏。他以他的不朽作品精心构筑了一座德语的“万里长城”。他创作的 篇小说《一次战斗纪实》就与中国有着 密切的关系,以后他又创作了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往事一页》《中国长城建造时》《一道圣旨》《中国人来访》等,他的其余作品也常常与中国文化思想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我将是你的镜子》精选1962至1987年来波普 安迪·沃霍尔接受的35次访谈。他以波普艺术教皇之姿,谈论名声、谈论艺术、谈论电影与 明星、谈论波普与现代神话、以及谈论他自己——从安迪·沃霍尔早年崭露头角的岁月直至他生命中的 几个月。这是关于安迪·沃霍尔的 本访谈集,呈现了我们这个时代 重要的一位艺术家复杂的心理。从1962年横跨至1987年,这一篇篇高深莫测、机智诙谐的对话展现了沃霍尔艺术生涯中不同进程的真实面貌。
本书为江苏社科名家张宪文的文集。主体内容由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和作者学术年谱三部分组成。学术小传主要包括求学经历、治学之路、学术贡献、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代表性学术成果则包括学术论文与论著概要。
《荣格与中国文化》是中学西渐丛书的一种,中学西渐丛书的选题意图是通过揭示西方世界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艺术大师、哲学家、思想家等人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从中理出“中”学渐次浸润、影响“西”学的脉络。本书分为六章及“引言”与“后记”。 章“荣格的中国文化情怀”,从荣格出生与成长中所接触的中国文化元素作为缘起,呈现荣格家中的中国气氛,以及荣格内心深处的中国意象,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从中国主流文化的几大支系出发,分析荣格著作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印记,探索荣格思想形成过程中“中学”的催化、启发和影响;第六章“爱诺思及荣格之后的发展”,呈现荣格及其学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与整合的持续努力,分析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荣格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影响。
作为爱书之人,你知道书的来龙去脉吗?本书作者基思·休斯敦通过纸张、墨水、装订线、胶水、纸板乃至皮革的使用,讲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疯狂之举。休斯敦广泛搜集资料,辅以珍稀图片,从书写、印刷、插图和装帧四大方面,揭示了人类这一 重要也 普遍的科技结晶背后令人惊叹的历史。本书既是对书籍的致敬,也是献给所有图书爱好者的精彩礼物。
作为爱书之人,你知道书的来龙去脉吗?本书作者基思·休斯敦通过纸张、墨水、装订线、胶水、纸板乃至皮革的使用,讲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疯狂之举。休斯敦广泛搜集资料,辅以珍稀图片,从书写、印刷、插图和装帧四大方面,揭示了人类这一 重要也 普遍的科技结晶背后令人惊叹的历史。本书既是对书籍的致敬,也是献给所有图书爱好者的精彩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