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论新译》是作者在关注并研读王夫之三十多年的基础上潜心写就的《读通鉴论》译解本。《读通鉴论》是我国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史论。全书正文30卷,基于《资治通鉴》所载史实,自秦至五代之间,按朝代顺序梳理出900多个专题,致力于 探索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 ,代表了思想家王夫之对历史和现实反思的后成果,是传统史论的高峰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思想价值。然王夫之极深研几,文字艰深、用典频繁,其议论又出古入今,给当代读者阅读原著带来较大难度。 本书以文白对照的方式,还原历史本事,查证引证文献和典故,进行明白流畅的现代白话文翻译;并在各卷卷首插入《历代帝贤像》古画,并增补 题解 ,扼要概括各卷基本内容;又拟符合主题且凝练雅致的标题;后注明 本事 即《资治通鉴
《苏联兴亡史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站在邓小平理论的高度,运用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多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苏联兴亡的历史进程,是国内有关领域较具专业性的著述,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一、广校诸本全面而系统校勘了北宋至清有代表性的多种《史记》刻本,其中有“世间乙部第一善本” ——中国台湾藏北宋景祐监本《史记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绍兴本《史记集解》、日本藏南宋建安黄善夫刊《史记》三家注合刻本、南宋淳熙刊本《史记集解索隐》合刻本、日本藏六朝钞本、日本藏唐钞本、法藏敦煌残卷等。选用善本之精,校勘规模之全,超过此前各家。二、新撰校勘记复核了点校本对底本所作的全部校改,包括方圆括号改补和暗改。已经厘正的从之,存疑的慎重斟酌,错误的予以纠正,统一撰写校勘记,涉及增删正乙的重要改动都出校说明。全书撰写校勘记三千余条。三、订补疏误,后出转精改正原点校本破读之处,纠正讹脱衍倒。全面检核三家注相关引文,确立引文的准确起讫和来源。充分利用清代至今前贤时彦及日本、海外学者的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尤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明末,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积二三十年之功成此书。《读史方舆纪要》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百一十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该书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对景物名胜所在皆略,且对旧舆地书名实错误,多据正史有所订正。本书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整理,以宋氏纬萧堂写本为底本,校以敷文阁本、职思堂本、邹代过本,并以历代正史、《资治通鉴》及各种地理总志、方志参校,是一部校勘精良,便于读者利用的整理本。
《吕本中全集》,吕本中撰,韩酉山辑校。吕本中是两宋之交的 道学家、诗人和诗论家,在思想史、文化史和诗歌 具有重要的地位。南宋学者称其为“亲受中原文献之传”,是两宋之交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承者。然迄无全集整理问世,不少著作淹没不存,单行于世者亦往往误为他人。此次整理吕本中全集,举凡吕氏之著作,细大不捐,尽皆收录。含《吕本中诗集》、《吕本中佚文集》、《师友杂志》、《童蒙训》、《官箴》、《紫微杂说》、《紫微诗话》、《轩渠录》、《紫微杂记》、《痛定录》、《春秋集解》、《吕氏大学解》等凡十二种。
本书是对《史念海全集》的重要补充,共收录史念海先生的学术论文42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手稿或油印稿,本书首次将其整理出版。《秦汉时代关西人民的尚武精神》《豆瓣酱和牂牁江》等7篇文章虽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