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初驱逐沙俄侵略军战争中,以满族为主体的东北八旗作为清军主力在反击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644年八旗军队主力连同百万满族群众,从龙入关,东北地区陷入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被动局面,致使沙俄侵略者趁机侵入黑龙江流域,关于这一重大历史中论述甚祥,我们以此为据并通过大量史实,有力驳斥了以往学术界流行的清朝初年,封禁东北说试问清政府面临如此严峻的内忧外患,怎么可能做出封东北的决策,倘若清政府实行封禁东北的话,又怎能取得驱逐沙俄侵略军的伟大胜利。 本书在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二十年出版的新史吸收西方民族学研究的新方法的基础上对清代东北封禁,新满洲的构成,反击沙俄的主力军东北满族区域文化,学校与科举,萨满与索罗杆等课题进行了全新的理论阐释和史实描述。
旧时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不分满汉,但问旗民”。在清代,旗人与民人是社会成员的基本分野。民人就是隶属省府州县之人,以人数众多的汉族人为主体;旗人则是被编入八旗组织之人。八旗虽依满、蒙、汉不同民族成分编组,但起核心作用的始终是满洲族人,所以,旗、民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与满、汉差别相对应的。旗人又称“旗下人”、“在旗的”,他们在行政隶属、权利义务、经济来源、政治地位、文化习俗等方面均有别于民人,甚至所居住的地域,初与民人也是泾渭分明的。这样一来,旗人便成为清代社会中人员庞杂、特点鲜明、影响强大的一个区域人群。
本书是“十年磨一剑”的产物,是对当代中国口承神话的传承与讲述现状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依据来自田野调查的大量生动、鲜活的手资料,该书集中探讨了以往研究很少关注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神话是怎样在一个个特定的社区中生存的?它们担负着何种功能?那些传承着神话传统的人们如何看待和理解神话?讲述神话对他们的生活具有什么意义?神话如何在具体的讲述情境中发生变化?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对神话的传承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神话在社区文化的复兴与重建过程中扮演着哪些角色?……本书生动地展示了古老的神话如何在当下语境中被讲述和表演,如何被人们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传承和建构,并揭示了神话与中国社会、政治、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书对中国神话的民族志研究有新的探索和贡献,对神话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有深入思考。
《广西民族区域自治集成(巴马瑶族自治县卷)(精)》(作者覃荣武、蒙建军)全面客观地介绍巴马瑶族自治县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指引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所取得的辉煌的成就,包括历史概况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建设成就。
从远古走来,带着原始的质朴,千百年来守护着祖国这块热土。说不尽五彩缤纷的族群文化,道不尽轰轰烈烈的光荣事迹。高山族不仅为台湾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保护宝岛进行不懈的斗争。《台湾高山族》(作者叶兴建)资料翔实,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现状的描述;既认真分析了高山族发展的各种外在因素,也描绘了台湾高山族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史。 《台湾高山族》图文并茂,语言简练并浅显易懂,是一本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的普及性读物。
班布日所著的《雄踞欧亚--蒙古四大汗国/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为反映蒙古历史的专著,分为四章,用平实通俗的语言系统介绍了金帐、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四大汗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