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今天使用的姓名很容易被认为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实际上却大约是明治政府创造的。江户时代,人名有表示身份的作用,但王政复古时发生大混乱。在明治政府的临时对应中产生了现代的姓名,变成了管理国民的工具。本书前半部分详细梳理了江户时期日本人名的种种情况,后半部分分析了明治政府前五年颁布的各种人名政策造成的混乱及其缘由。
《开篇岭南 寻迹古南越国》以岭南历史上出现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为题材,全面挖掘并还原了古南越国将近100年的历史风云,由岭南的地理概念、土著族群展开,从秦平百越、南越国现、南越中兴、南越国衰落一直延伸到南越国灭亡、岭南划入汉朝版图,包括与南越国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地方背景,涉及秦王朝、西汉王朝及各个诸侯国与之交叉的一些历史事件。 在对南越国的史实遗事进行深入细致的叙述中,许多关于岭南地方和社会发展的源头逐步揭开,包括岭南早期的开发和治理,地域、环境的变迁和城市的建设,文明及文化的形成,风气及风尚的萌发等,清晰而生动地披露了岭南社会由蛮荒转向文明的进程,写就了一部岭南地区的拓荒史和开发史。
本书作者在梳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考古资料,通过合理想象推断,为读者还原讲述了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大月氏兴起、强盛、消失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战略意图本为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但出使西域后却客观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带来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开通后,大月氏作为西域大国,与汉王朝关系友好,常互派使节,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昌盛。汉亡后,散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月氏人慢慢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本书是作者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总结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地区用的都是国家统编教材,涉及地方文化内容很少。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机会去了解、接触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作者认为这是很遗憾的事。在工作中了解到国外的孩子本土文化知识底蕴丰富是因为他们通过正常的课程内容从小开始学习自己所在城市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再学习国家的地理、历史。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这样的知识结构,为了补充这种缺失,作者在综合课上编写了此书,主要以家乡的地理、历史、饮食、服饰、音乐、居住、风俗等十二个方面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色文化。
《契丹建国》讲述契丹族将不同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下的众多民族统一于一种政权之下的历程,并详细介绍了建国伊始,契丹政坛皇族、后族、汉族三大政治集团的政治斗争
小说《戍边精英》描述了清乾隆年间,为保卫西北边防,盛京千余名锡伯族官兵举家西迁伊犁,戍边屯垦,建城挖渠,开辟上万亩良田,造福多民族百姓,为巩固国家版图、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了伟大贡献。充分显现了锡伯族的先辈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为保家卫国献身之决心。 上卷主要描写叙述西迁前在陪都盛京锡伯营的生活,西迁路上的惊险、厄运、与大自然和恶人的抗争中体现出的人性、民族信仰与民族性格。 下卷主要反映西迁30年后,围绕图伯特修筑大渠展开故事。讴歌了戍边爱国情怀,从而说明没有图伯特就没有锡伯族未来的历史判断。 小说上下卷既有内在联系,也可各自独立成篇。有少数主要人物,如图伯特、华沙布、巴扬阿、硕尔泰、艾新芝、伊尔哈等,贯穿上下卷。重要事件、时间、人物皆依史实,少数人物依民间
《我的朋友中国人/近代世界对华印象》原作者为美国人卡尔 克劳,他曾长期在中国经商生活。《我的朋友中国人/近代世界对华印象》描写了作者于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的见闻,有饮食、黄包车夫、知识分子、邻里之间等。作者通过自己的叙述,在书中为中国人辩护,同时也驳斥了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我的朋友中国人/近代世界对华印象》语言诙谐,读起来妙趣横生,通过《我的朋友中国人/近代世界对华印象》可以了解到上世纪30年代西方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与生活。
民俗的价值,是民俗学的本体论命题,本项研究以“中国当代民俗学者”为对象,选取了20位国内有名民俗学者(包括刘魁立、朝戈金、乌丙安、刘铁梁、张振犁、叶春生、高丙中、叶涛等)进行深度访谈,获得了几十万字的
为什么今天还要回顾一个国家的种族历史,反思各种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存状况,即使在建国已有两百多年的美国,在种族已经实现了“平等”的今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集体感和身份认同是自然的选择,在种族繁多的
公元840年,称雄蒙古高原近百年的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西迁至天山南北两麓,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西州回鹘王朝。原属游牧文明的回鹘人吸收汉人及当地族群的文化,发展出独特的西州回鹘文明,深刻改变了中亚东
旅奥艺术家陆志德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中西方画法相结合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画种——新钢笔画。多年来,陆志德先生潜心研究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历史,行走在世界各国时,一直注意收集犹太人和上海的故事,先后创作了大量以“犹太难民在上海的故事”为题材的美术作品,用画笔架起了一座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的友谊桥梁。冯金生编著的《犹太难民与上海(绘本海上明月犹太人在上海画影)》选用了陆志德39幅作品。
刘喜民、刘浩然著的《揭秘契丹辽王朝(3盛世大辽)》选配契丹辽代遗迹、出土文物、壁画等精美图片,融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完整性、直观性、观赏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使广大读者如欣赏文学作品一般欣赏契丹人、契丹辽王朝历史,品味 特色的契丹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