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珊波斯与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大文明策源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他们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似性,都建立过帝国,都具有专制及多元色彩。中国与罗马(拜占庭)、中亚等的交往,无论陆海,都是绕不过波斯的。因此,探讨波斯与中国的关系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利用多语种文献以及中西方考古文物资料,着重探讨了萨珊波斯与中国的互动关系,以及双方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存在的转译与适应等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小到物品、物种等的交换与交流,大到技术、思想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力图修补中外文明交往史上这块模糊的 拼图 。
款,指侗族以地缘为纽带,具有军事联盟性质的民主自治组织,侗族款词通常指侗族持有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本书收录了来源于侗族款师、巫师的口述资料的侗族款词80条,分为创世款、祖宗入村款、约法款、款平款、风俗款、英雄款、祭词 经文7辑。
《中心与边缘:客家民众的生活世界》在闽西武 平县北部64个村落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从中心与边缘的角度,以祖先崇拜、神明崇拜、墟 市交易为主线,对闽西武北客家村落社会与文化进行全景式、立体式的描述与论述,展现了传统客家村落 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以期有助于对客家传统社 会结构与原动力的基本理解。
恒杰先生具有文字学的功底、历史学方法的训练、长年在民族地区社会历史调查的积累和考古学的实践,在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之上,先生将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比较研究;对事物进行多视角的、深入缜密、客观求实的考察;各篇文章、每个立论既有文献典籍为参照,也有实地踏勘、田野工作所获手资料为依据,这是王恒杰先生论著的鲜明特色,体现了他的学术风格。他说:“搞人文、社会科学,光坐着是做不出真学问、写不出好文章的,必须迈开双腿,深入到你的考察对象和地区,特别是考古学和民族学研究。没去过的地方,我不敢写,只有亲自做过实地田野考察,获得真实的资料,写起来心里踏实,论据充实,文章学问才能坚实,有长久的生命力。即便是历史学方面,若与现代的族群相关联,在条件
《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套装上下册)》所述乃蒙古入侵前的突厥史,实际是“一部起于伊斯兰教开始武装进攻,断于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登场的中亚历史”。“把中亚史的研究提高到历史科学水平的,实以巴托尔德为第一人”。《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套装上下册)》由我国著名的中亚史专家张锡彤、张广达父子据最为信实的俄文1963年版译出。
本书采取民族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多元一体”民族关系形成的历程、结构特征及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作者认为云南民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多元一体”:一方面保持了源于远古的民族多样性,另一方面各民族间有强烈的认同意识和内聚力。差异与同一,分化与融合在云南民族关系中实现了辩证的统一。认识云南各民族形成“多元一体”关系对加强和巩固边疆各民族团结、凝聚具有现实意义。
纳日碧力戈、龙宇晓主编的《中国山地民族研究集刊(2015年卷第2期总第4期)》是全国**家以 山地民族研究 为核心主题的学术集刊,秉持 学术为本,追求卓越 的学术理念,突出 本土化,国际化,跨学科 的办刊特色,确立 贵州经验,中国实践,面向世界 的学术定位,旨在为广大学界同仁提供一个发表学术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以期推动中国山地民族经验走向世界,推动中国的学术真正融入世界学术主流。本书分六个部分,分别为山地人文研究特别专稿、山地文化多样性传承与创新、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认知与利用、山地文献遗产与社会记忆、山地民族开发史、山地民族研究动态。
《西北民族论丛》是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以中国西北民族史、西北民族与邻国经济文化交流史、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等领域为研究重点。本辑内容包括高昌国与突厥之间关系研究、御制平定西藏碑刻校录、米兰壁画与东西方艺术关系考论、游牧部落曾经是什么等,且所有文章都是本集刊首发。
尤中教授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20世纪50年代初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秉承其深厚的学术传统,一生致力于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研究范围及于地方史、地方沿革史、云南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乃至中华民族发展史等领域,其中尤以民族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丰硕,成就斐然,成为中国民族史研究领域之巨擘。 为总结尤中教授近60年来的研究成果,积累文化,启发后学,并以此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我们特此编辑出版了这部《尤中文集》。
《羌在汉藏之间》为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王明珂在十余年内反复出入四川省西部岷江和湔江流域高山峡谷中的羌族聚居区,具体包括汶川、茂县、理县、北川、松潘等地,进行了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基于考察所得的田野文本,以及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料,王明珂以“羌”为案例,深入讨论了“民族”由来问题,以及华夏边缘族群的融合变迁,提炼出“一截骂一截”“毒药猫”“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等具有创造性的历史人类学理论概括。全书分为“社会篇”“历史篇”“文化篇”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羌族社会结构中的认同与区分、羌族历的典范叙事与历史心性的形成、族群认同下的文化再造与展演。 王明珂认为,羌既是一个在他者眼中存续三千年的古老民族,又是一个族名和历史叙事在近几十年才为族人所自知的新兴民族。与所有其他“民
本书稿主要收录了与大理民族文化有关的近60篇学术论文,从民族历史·源流,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民族理论、民族文物·考古、民族宗教·哲学、民族经济·旅游、民族语言·文学、民族习俗、文献评述、人物评传、科技史、传统工艺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论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大理民族文化的全景图。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第4辑)》稿的读者对象是民族工作者以及对大理民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法国当代著名突厥学家路易?巴赞先生的这部名著是他于1972年在巴黎第三大学通过的重量博士论文《古代和中世纪的突厥历法》一书的修订本。路易?巴赞先生以历史语言学为出发点。广泛涉及了历史学、考古学、金石学、民族古文字学、民俗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星相学、人类学、民族学、动植物学等诸多领域。在肘问方面.他从公元5世纪-6世纪一直讲到18世纪-19世纪,涉过了13个-14个世纪的历史长河:在空间方面,他从漠北蒙古地区的突厥人,经中亚突厥语诸民族,一直讲到巴尔干的吉不里阿耳人,横跨欧亚两大洲;在民族方面,他讲到了汉族人、突厥各部、波斯人、回鹘人、蒙古人、不里阿耳人、库蛮人和土库曼等几十个民族;在语言学方面,他讲到了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斯拉夫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的诸多语言以及当今的主要东西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