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近22万字。从匈奴的起源、崛起、强盛、衰落、短暂的复兴,一直讲到匈奴的西迁入欧,直至消融,全方位展示了匈奴民族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匈奴无文字,其史料一般见于中原王朝的史书当中。秦、西汉、东汉、西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一直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上,分分合合,战争与和平交替,终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本书从中华民族大融合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游牧文明、农耕文明之间的战争与对峙,以及后的大融合,体现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张杰,1954年5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1978年考入辽宁大学历史系,1982—1985年先后获辽宁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2005年8月留学韩国,为国立汉城(首尔)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现任辽宁大学历史。
蒙古族曾经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在蒙古圣主成吉思汗的统帅下,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使蒙古民族的历史载入人类历史史册。在中国,由于蒙古民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统一的大元王朝,结束了中国自唐朝以来364年的分裂局面,也使蒙古族成为了中华民族中的佼佼者和举足轻重的一员。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时期到近代长达7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蒙古民族叱咤风云、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体现在中国的国家版图、政治体系、哲学、宗教、科技、战争、商业、文化等诸方面。
本书按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 编写刚要的要求,对河北省的回族古籍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涉及的种类更广泛,内容更详尽。
在清初驱逐沙俄侵略军战争中,以满族为主体的东北八旗作为清军主力在反击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644年八旗军队主力连同百万满族群众,从龙入关,东北地区陷入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被动局面,致使沙俄侵略者趁机侵入黑龙江流域,关于这一重大历史中论述甚祥,我们以此为据并通过大量史实,有力驳斥了以往学术界流行的清朝初年,封禁东北说试问清政府面临如此严峻的内忧外患,怎么可能做出封东北的决策,倘若清政府实行封禁东北的话,又怎能取得驱逐沙俄侵略军的伟大胜利。 本书在充分利用改革开放二十年出版的新史吸收西方民族学研究的新方法的基础上对清代东北封禁,新满洲的构成,反击沙俄的主力军东北满族区域文化,学校与科举,萨满与索罗杆等课题进行了全新的理论阐释和史实描述。
本书是中古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变迁的开创性著作。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是秦汉至隋唐八百年间我国北境和西北境的主要民族。其内迁的部分,都与汉族融合,为伟大的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无论在中国古代史,还是在中国古代民族史与中华民族史上,中古北方民族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即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族暨五胡的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内容包括:《匈奴内乱、南迁与杂胡化》《东、西羌与羌人的抗争》《蒙古草原的动荡与乌桓、鲜卑》《十六国的纷争与民族分布》《汉及前后赵、诸燕国、前秦政治制度》《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民族融合 十六国历史的必由之路》等。
刘喜民、刘浩然*的《揭秘契丹辽王朝(2澶渊之盟)》选配契丹辽代遗迹、出土文物、壁画等精美图片,融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完整性、直观性、观赏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使广大读者如欣赏文学作品一般欣赏契丹人、契丹辽王朝历史,品味**特色的契丹辽文化。
《汉藏史集》成书于明代。该书对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历史,元朝在西藏的军事、赋税、设立驿站、法律、本钦的委任等元朝与西藏的关系方面有详细记载,是一部研究和了解元代西藏历史的重要文献。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后人》全书约30万字,配有469幅插图,主要以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世系延续为主线,介绍了蒙古帝国建立以来,散布在中国境外、活跃在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后裔近800年的历史和现状。 书中涉及阿富汗的哈扎拉人、俄罗斯的鞑靼人、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别克人、蒙古国的喀尔喀蒙古人等境外蒙古人。
刘喜民、刘浩然*的《揭秘契丹辽王朝(4契丹殇亡)》选配契丹辽代遗迹、出土文物、壁画等精美图片,融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完整性、直观性、观赏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使广大读者如欣赏文学作品一般欣赏契丹人、契丹辽王朝历史,品味**特色的契丹辽文化。
本书所收 苗图 德国藏本分别是柏林民族学博物馆藏本(柏林本)、哥达研究图书馆藏本《名人精写苗蛮图》(哥达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贵州图册》(莱比锡甲本)、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卷轴画(莱比锡乙本)及莱比锡格拉西民族学博物馆散页(莱比锡丙本),捷克藏本则为布拉格纳普斯特克博物馆藏本(布拉格本)。
班布日所*的《雄踞欧亚--蒙古四大汗国/中国 蒙古族系列丛书》为反映蒙古历史的专*,分为四章 ,用平实通俗的语言系统介绍了金帐、察合台、窝阔 台、伊儿四大汗国的历史。
《北方民族史译丛:蒙古西征研究》名曰 蒙古西征研究 ,实际上是为我国能够尽早出版一部真正的 蒙古西征史 提供来自原苏联历史学家的记述和观点,而原苏联历史学家在记述过程中又引用了事件发生地国家大量原始史料以及当代历史学家的论述。因此,《北方民族史译丛:蒙古西征研究》与其说是研究,莫如说是提供史料更为妥帖。 如果《北方民族史译丛:蒙古西征研究》的出版能为我国蒙古西征史研究特别是西征史专著的早日问世提供某些史料,起到某种助推作用,那末出版目的就达到了。
《江格尔的故事》一书共19章,20余万言。现译成汉文,供广大读者阅读。 阅读本书,我们可以看到蒙古族先民们为保卫自己的北方天堂——本巴家园,以部落联盟的祖先乌仲·阿拉德尔可汗之子江格尔为首,同12勇士、35名宝通,800名骁将一起率领广大民众与严酷大自然和腐朽势力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正气浩然的战斗。在这个历史舞台上,剑戟丛立、铁马金戈、鬼哭神号、战火纷飞!部落间的战祸,战争引起的民族迁徙,共同勾勒出那一时代气势磅礴、雄浑壮观的画卷。 在故事中,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交相辉映。这一切,又是在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中,通过粗狂豪迈的语言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表现出来的。
刘喜民、刘浩然*的《揭秘契丹辽王朝(1契丹建国)》选配契丹辽代遗迹、出土文物、壁画等精美图片,融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完整性、直观性、观赏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使广大读者如欣赏文学作品一般欣赏契丹人、契丹辽王朝历史,品味**特色的契丹辽文化。
清代蒙古史是蒙古史中承上启下的一段历史,在中华历史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清代蒙古的活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汉籍去探寻。清代蒙古汉籍史料多为散见,且不易得,至今尚未有人做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清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搜集价值较高的记有清代蒙古内容的汉籍,按成书先后加以编次点校,大体囊括了主要的有关史料,从而促进清代蒙古史的深入研究。
本书是一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经过认真编撰而成的清代蒙古诸部历史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志书。在对清以前的蒙古民族历史做了大体的回顾后,以清代形成的外藩蒙古的内外札萨克各部以盟旗为单位,内属蒙古以察哈尔八旗,归化城土默特二旗,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新巴尔虎、额鲁特部诸旗,伊犁察哈尔八旗与额鲁特八旗,扎哈沁部与明阿特部,唐努乌粱海、阿尔泰鸟梁海、阿尔泰诺尔乌梁海部,达木蒙古八旗,牧厂,驻防八旗蒙古,喇嘛旗蒙古为顺序,对其历史沿革逐一做出了清晰的描述。这样就形成了这部著作的历史部分的内容与特色。然后根据志书的特点,对清代蒙古的政治制度,从管理机构,盟旗制度,等级制度,军府制度,年班与围班制度,卡伦、鄂博制度,台站制度,法律制度和满蒙联姻制度等九大内容分别做了详尽的归纳与叙述。为了做到
《王统日月宝串》系《藏籍译典丛书》之一,也是近年新发现的珍贵藏文古籍,史料价值不菲,对藏学界的研究具有重大参考价值。这部史籍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日种王系》(普兰王系)和《月种王系》(古格王系)两部,内容各具特色。其中,《日种王系》约著于15世纪,主要记述了普兰王系的历史;《月种王系》约成书于12世纪前。其内容主要讲述了古格王系。本书对研究西藏史学史、文化史及解读吐蕃出土文献、石刻碑文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一部历史、文学巨著 。记述了成吉思汗远祖至成吉思汗子孙的族系,以成 吉思汗诞生、成长的坎坷生涯为主线,描绘了他以及 他的家族统一亚洲北部草原各部落,征战世界,建立 强大蒙古帝国的历史画卷,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可靠珍 贵的史料,而且用诗的语言刻画了许多著名历史人物 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讲解了发生在蒙古民族乃至我国 北方各民族历史上一段段历史故事,简练生动地介绍 了蒙古族生活风俗,是了解蒙古民族的一部百科全书 ,堪称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蒙古秘史故事》的作者和译者在《蒙古秘史》 原文的基础上,以通俗、简洁、生动的现代语言,忠 实、全面、概括地向读者讲述了《蒙古秘史》的故事 。旨在让读者通过阅读这本有趣的“故事”,初步走 入《蒙古秘史》,在进一步了解蒙古民族的同
额灯套格套专著的《游牧社会形态论(精)》由游牧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游牧社会的意识形态、游牧社会的文明形态等三个部分组成。通过阐述人类文明与游牧文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与现代文明、游牧文明的若干特征、游牧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游牧民族的宗教思想、游牧民族的社会思想等内容深入分析了游牧社会的政治、经济、意识、文明等形态,对游牧社会的政权组织、游牧生产方式、游牧文明的若干特征、游牧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并对草原民族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进行客观的分析,达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