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超有趣的中国古建筑漫画科普读物。 古建筑的屋顶有哪些样式? 屋脊的仙人走兽都有哪些? 繁复的斗栱、美轮美奂的藻井有什么寓意?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住合院式房子? 如何区分 亭台楼阁 ? 除了门当户对,你还知道哪些跟建筑有关的成语?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屋顶的脊饰如走兽、脊刹、鸱吻,再从古代的窗户讲到四合院、亭、台、楼、阁、塔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古建筑的演变史和背后的传统文化、趣味知识,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你会看到令人惊艳的仙人走兽、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等图画,知道每一块瓦、每一寸木头、每一抹色彩在古建筑中的作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古人智慧。 了解古建筑的实用与美观,传统与创新,就能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古人生活样貌,也就懂得了古建筑的了不起和伟大。由此滋生
在阅读世界史类作品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如圣诞节、圣枝主日等节日,会看到君主因为某种传统或迷信而做出奇怪的决定,会发现某些特定的动物被赋予神性从而成为常用的图腾,这些现象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不专门去过西方传统节日,我们也知道一些相关传统,如万圣节时孩子们要挨家挨户去要糖果,圣诞节时会准备圣诞树。我们会讨论诞生石,会说情侣或夫妻之间有 七年之痒 ,会在结婚时穿上洁白的婚纱,会觉得蓝色更适合男孩。还有一些不太容易意识到的现象,如薪水(salary)这个单词的词根其实与 盐 (salt)有关,表示右侧(right)的单词刚刚好也是表示 正确 的单词(相对来说在各种文化中 左 的意义都不太好),但我们并不一定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本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些奇异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部中国环境通史,广泛借鉴英语世界关于中国环境史及相关议题的大量研究成果,从长时段的视角对中国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本书自初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也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环境史的研究。这里呈现给大家的,就是马立博教授在充分吸纳西方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修订版。 本书认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作者还发现,中国文化中很早就形成了道法自然、水土保持和节制开发资源的思想观念,而这些思想相对于人口、经济和政治等物质因素而言却没能发挥应有的影响,这在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事吃紧时期,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生命线,而天堑怒江之上能够承载汽车通行的桥梁只有一座 惠通桥。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为避免形势危殆构筑起一道战略防火墙。在滇西反攻阶段,修复惠通桥、夺控滇缅公路,惠通桥又成为扭转战局、赢得胜利的战略枢纽。 惠通桥不仅支撑着缅北和滇西两个战场,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战略焦点。从此种意义上讲,惠通桥不仅关乎滇缅战场的成败,更关乎着民族抗战的命运。 本书以 微观战史 的写作方式,借助最新发现的原始档案,对围绕惠通桥的战事和人物细节进行了细致还原。作者以惠通桥这一战略节点为着眼点,冷静客现
本书以中国考古学各研究方向为主线,阐述了中国考古学理论发展、自旧石器时期至宋元明时期的重要发现和学术概况以及出土文献、科技考古、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等领域的研究概况。本书勾勒出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至今百年来的重要成就,展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建设成果。
官制是指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官吏的任用、考核制度,它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盛哀、一个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生活是否安宁。春秋战国的 黄金台 ,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 九品中正制 ,隋唐的三省六部、科举选官、节度使,两宋的文官当政,明代宰相的终结和大学士、厂卫的设置,清代的军机处在我国历史上都发生了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官制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渊源,在合理与不合理中或调整、或完善、或发展、或消亡,逐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制》依时代为序,勾勒了中国古代国家的中央决策机构、行政机构、监察机构和军事机构、地方机构及其职任,以及官员的选任和管理,重点指出了各个时代官制的特点和变化。
人类*初是用什么书写的?中国纸是怎么取代西方羊皮纸的?炼丹怎么会炼出了火药?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天子?牛郎织女是怎么跑到天上去的?天圆地方的学说是怎么形成的?哪些地方在历史上曾被当成华夏的中心? 本书从中国古代发明创造中*耀眼的 四大发明 讲起,围绕古代两大自然知识系统 天学和地学,讲述了中国古人在这两个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四大发明是如何传播并影响世界的,知晓中国古人怎样认识天地与万物。
中国古代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詹姆斯在杜瑜编著的《地理学思想史》中也承认“古代中国对地理学的研究是很重视的”,中世纪“中国人的成就为重要”,并认为:“中国地理学的研究作为其广博学术传统的一部分,那时就有了长足进步,超过基督教欧洲所知道的任何东西。”的确,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于先秦,成熟于秦汉,发展于唐宋,辉煌于明清。无论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对域外的地理认识,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一直处于*地位。即使在科学地理方面,早在北宋时,沈括就在地理学的很多领域探寻自然规律,已见科学地理学说的端倪。本书就对中国古代地理学所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作了叙说。
《广西古建筑地图》重点介绍了广西现存的300多处古建筑,并适当补入部分古墓葬、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以及近现代重要建筑,资料翔实,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作者通过查找资料、搜集整理相关测绘图纸、调研拍摄、走访等方式,忠实记录每一处古建筑的主要信息:古建筑所在地概况;古建筑历史沿革、建筑形制、平面格局、建筑风格;古建筑保存状况等,系统介绍了广西现存古建筑的特点和艺术成就,可作为研究广西古建筑历史与文化的工具书。
宫殿是集中社会财富、智慧与技能而建造的*的建筑,是王权或皇权的象征,是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生产水平和工程技术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宫殿建筑史话》这本书概括、通俗地讲解了中国宫殿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列举了历代典型宫殿实例,生动具体地显现了历*为辉煌的建筑成就。《宫殿建筑史话》由杨鸿勋编写。
本书是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制陶工程技术史的专著,以时代先后分章,以工艺流程分节 ,以田野考古学为基础,以实验考古为手段,运用制陶工艺学、物理学、化学等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基本上总结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明清制陶技术的成就。本书可供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者,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科技史工作者,工艺美术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高等学校师生阅读。
本书用轻松、生动的笔法,讲述了西周至西夏两千年间,从长安到罗马东西三万里的丝绸之路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周穆王西游,亚历山大东征、张骞凿空西域、拜占庭 波斯争霸、玄奘法师西游、杜环西行、怛罗斯之战等,贯穿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繁荣全过程。 全书可读性强,知古鉴今,对我们当下建设 一带一路 很有启发意义。
《古代民间文书与契约精神》以近年 新发现 的闽东文书为基本史料,梳理了民间文书不同种类之间以及民间文书与契约文书、契约文书与契约精神的内在联系。认为民间文书的核心是契约,人们围绕着契约构建起的一套经济交往行为规则,不仅在经济领域里形成了 经济契约秩序 ,而且对治理乡村社会小偷小摸式的偷盗行为、民众的日常生活,甚至于婚姻的忠诚、为人之诚信等道德层面产生影响,从而成为古代乡村社会人们行为的 契约秩序 准则,而被奉为古代社会人们思维、行为方式渊薮。 本书从百姓的微言出发,从经济社会史的角度,对乡村社会民间生活细微进行观察,探索中国古代契约实施过程中承诺的可行性、契约的公开性、执行的严肃性等问题,力图勾勒出民间微言成为民族大义的演变路径。从而揭示中国古代契约精神依附于契约文书的发展,经过民
从1992年起,在李伯谦教授的主持下,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曲村考古队,对晋侯墓地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发掘,清理出从西周早期到两周之际的9组19座晋侯及晋侯夫人墓。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完整的西周诸侯墓地,使得晋文化的面貌逐步了然。 这些发现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西周与晋国的年代学讨论,更为西周晋国始封地及晋文化的发源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晋侯晋都晋文化》收录了李伯谦教授从1985年起撰写的21篇晋文化相关论文,记录了他和他的团队在曲村-天马遗址的发掘历程,系统展现了对晋国历史变迁、晋国始封地、晋侯墓葬制度、铭文释读等的研究成果,是一本了解晋国史、研究晋文化的之作、经典之作。
李宗山编写的《家具史话》概述了中国家具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家具特征及其与社会文化形态的关系。在家具分类的基础上,从纵横两个方面对中国家具史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提出了因起居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中国家具史的两个发展阶段——早期古典家具和晚期古典家具。早期古典家具自战国时期开始走向繁荣,其代表便是楚式家具及后来的汉式家具。晚期古典家具至明代趋于鼎盛,其代表便是明后期至明中期以前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家具史话》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历代家具的发展状况展现出来,尽可能全面、清晰地反映中国家具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规律,以期使读者对中国家具的历史演变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全球科技通史》由吴军著
电影有何潜力, 能以一种有意义的、精确的方式来诉说过去? 在《电影中的奴隶》一书中,戴维斯进行了电影和史学的交叉研究。她认为, 电影是 一个有价值,甚至有原创性的历史洞察的方式 ,历史电影是制片人、演员和观众共同参与的关于过往的集体性 思想实验 。 书中以五部关于奴隶的历史电影为底本, 探讨了电影如何影响了现代西方社会对于历史上的奴隶制及其现代遗产的批判和反思 。
《 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 》记录了著名教育家、出版家、《辞海》首任主编、现代教育奠基人之一的舒新城先生在 1893 1925年间的教育生涯。 作者 站在传统与现代之交,以 学生生活 教师生活 教育著述生活 为线, 给后人了解清末民初新旧鼎革之际的教育改革留下一份珍贵档案 。 从做学生时亲历私塾、书院生活,到当教员时探索新式教育方法,再到教育著述时反思新旧教育利弊,舒先生用历史的记叙方法,兼带描写,用心力书写了一部深思学术与人生的精神自传。 作者在本书叙言中说: 我写此书,于表白自己关于教育的生活外,冀供给读者以三十五年间的一部分教育真实史料,故一切以率真为主:在自己生活方面,固然以写作时的 我 力求客观地记述被写作时的 我 的真实现象;对于父母、亲族、师长、朋友亦本此态度,不避冒犯与嫌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