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清代卷,主要论述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背景下的清帝国书籍流转和文化史意义。主要内容有:书估与清帝国书籍的流转;嘉道时期苏州书籍社会;底层文人日记与清中后期浙江的书籍流动;晚清京城精英阶层的书籍世界;清代抄书与书籍生产及流动;清代的《读书分年日程》与读书风气;《说文》著述与测定学术风气的指标;家籍的编刊与文化传承;女性与阅读;清代的小说戏曲阅读;石印出版与晚清的科举、文化;新学书籍的涌入与 脑界不能复闭 。
本书叙明明代刻书进一步精致化、艺术化,使得刻书成为文化产业。继而,作者从明代书籍生产史切入,讨论自明代嘉靖、万历图书生产兴盛伊始即伴随着的对当代图书生产的自省和批判,探讨明代图书生产与知识生产的关联。主要内容包括:建阳书坊在嘉靖前帝国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意义;从帝国藏书、刻书优势地位的丧失看毛晋刻书的意义;从《宝颜堂秘笈》的刊刻看明代图书生产中的主编角色;文书与政治争斗;从万历年间朝鲜诗的编刻看明代图书生产方式和文化功能;明代的唐诗刊刻及其文化意义。
传统中国是一个 乡土社会 。在这样一种文明结构中,星罗棋布生长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村落,是长久以来中国人基本的生产单位和社会组织,是孕育中华文化的基础构成,也是在中国广博的地域和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一种历时悠久、具有文化代表性的时空坐落。涵养衍生于传统村落中的组织结构、传统智慧、文化观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分,至今仍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气质,构成了极为牢固又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的内在特征与外在形态。 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现代中国,传统村落面临急剧消失的生存危机。因此,对现存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进行抢救性发掘与研究,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本书作者在数十年间寻访中国境内传统村落5000余个,积累了海量的田野考察资料。通过对新材料的整理研讨,对历史文献典籍的引述探究,本书徜徉古
中国漕运历史悠久,它不仅同中国的各个朝代相始相终,而且也与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同步兴衰,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运输方式,经过历代传承、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并予以出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 本书是《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项目其中之一卷,采用史证手法对中国隋元代和明清时期的漕运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共分两大编,即元代编和明清编。详细论述了元代和明清时期运河及漕运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不仅对了解、研究元代和明清漕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元代和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交通等方面的研究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冯时,中国社科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冯时 原价 ¥168.00 出版社 中国社科 出版时间 2018-10-01
重骑兵作为欧亚大陆上长久以来的重量级军种,数千年来为各文明所重视。该兵种逐步成熟之后,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力就是陆军实力的标志。《重骑兵千年战史》是一部叙述世界主要文明(包括中国)的重骑兵诞生、对抗、借鉴、融合和发展的过程,并且结合历史背景特别是大量中外战例,对装备、人员、战术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分析。本书共11章,时间跨度是从公元8世纪西方法兰克重骑兵开始,至近代19世纪欧洲胸甲骑兵时代结束,展现了无数钢甲、战马对抗长矛、箭矢,甚至是与火枪、大炮鏖战的场面,是欧亚大陆重装骑兵们装甲与战术发展迅速的,壮美辉煌的一千年。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古代货币金融史,下篇为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全书综合运用了历史学、钱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将我国两千余年的货币金融史,提纲挈领地作了概括论述,阐明了历代货币和信用机构的源流及变迁。本书在2006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次修订,丰富修正了原有内容,同时增加了出现的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货币等新内容。既回顾货币历史,又展望货币的未来。本书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讲述中国货币金融历史的专著,是作者多年货币学术研究的结晶。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魏晋以来的艺术观念史讨论得比较充分,但对于魏晋之前中国艺术的发展状况以及理论反思却挖掘得不够。所以,作者选取先秦两汉的艺术观念史作为研究主题,是独具学术眼光的,为中国艺术如何从自在
本书为 后期出版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有: ,关于古代邮驿的研究。在对历代邮驿机构设置、邮驿管理系统、邮书传递方式、亭制、邮件之检署、邮驿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勾勒出了古代邮驿制度的基本线索和内容,在论证中国古代邮驿制度的沿革相承的同时, 进一步地对历代邮驿的组织管理、制度律令、经费来源及经费筹措渠道和具体使用等等问题进行了严谨考证或科学分析。第二,关于近现代邮政的研究。研究对近代邮政与外国的关系和邮政近代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外国对中国近代邮政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力求客观地探讨在近代化方面的刺激作用,对于邮驿的衰落、客邮的发展、海关与民信局的关系、 邮政局的创办等问题加强了分析,兼顾其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和中外关系的发展。第三,加强了对地方邮政的建设与特色的认
编撰《新编中国邮政通史》(6卷本)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一项大型文化工程。该通史内容上溯先秦,下至当代,六卷研究时段分别是:第一卷,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第二卷,隋至南宋时期;第三卷元明清 (1840年前
本书是《苍凉的背影:张之洞与中国钢铁工业》的姊妹篇。以盛宣怀为主角,以汉冶萍厂矿的发展兴衰为研究对象,依据档案史料,全面记述、考证和辨析盛宣怀自接办汉阳铁厂起,由官督商办,组建汉冶萍股份公司,至其去世
书稿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科举通史”中的“清代卷”。书稿深入考察了科举之作为清政权汉化的手段,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清王朝不同时期对科举的制度性建设,嘉庆、道光时期科举走进困境及其表现,咸丰、同治时期
我们都知道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语词”,这里所说的“汉语词”,既有源自中文的――自古以来吸收中华文明的产物,也有日本为表达新生事物而独自创造的。随着近代以后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进展,这类“汉语词”往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