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部中国环境通史,广泛借鉴英语世界关于中国环境史及相关议题的大量研究成果,从长时段的视角对中国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本书自初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也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环境史的研究。这里呈现给大家的,就是马立博教授在充分吸纳西方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修订版。 本书认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作者还发现,中国文化中很早就形成了道法自然、水土保持和节制开发资源的思想观念,而这些思想相对于人口、经济和政治等物质因素而言却没能发挥应有的影响,这在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事吃紧时期,滇缅公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交通运输生命线,而天堑怒江之上能够承载汽车通行的桥梁只有一座 惠通桥。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为避免形势危殆构筑起一道战略防火墙。在滇西反攻阶段,修复惠通桥、夺控滇缅公路,惠通桥又成为扭转战局、赢得胜利的战略枢纽。 惠通桥不仅支撑着缅北和滇西两个战场,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战略焦点。从此种意义上讲,惠通桥不仅关乎滇缅战场的成败,更关乎着民族抗战的命运。 本书以 微观战史 的写作方式,借助最新发现的原始档案,对围绕惠通桥的战事和人物细节进行了细致还原。作者以惠通桥这一战略节点为着眼点,冷静客现
一部另类幽默的法国文学史,重写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伟大作家列传。卡特琳 莫里斯以扎实的文学功底将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解说巧妙融合于美妙的细节中。在这本极具个人风格的漫画中,伟大作家和他们笔下的角色经历了迷人的相遇。《巨人传》里的庞大固埃讲述了他混乱的成长过程;《列那狐传奇》中的狐狸则化身成游吟诗人,告诉读者他如何承担中世纪的文学任务 以往枯燥乏味的文学史变成了趣味十足的故事,一定能让读者惊呼:原来文学史可以这么好看!
1610年被称为望远镜元年。自此以后,人类与天空的关系被这个两端装有透镜的圆筒彻底改变了。望远镜超越了人类视觉的极限,借助它凝视天空会发现: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这本书聚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讲述了由眼镜制造商发明的 玩具 望远镜如何经伽利略之手,演变为精密的科学仪器,最终导向星空奥秘的发现,在当时的世界兴起波澜。 三位杰出的科学史教授搜集了海量的日记、笔记、信件、档案、年表等文献,用这些历史的痕迹再现了400多年前伽利略对星空的观察、《星空报告》的发表与传播,以及颠覆性观点引发的一系列戏剧性故事,还原了一段完整而传奇的历史。 新天空的发现不仅带来了新的天文学,还带来了新的哲学。这种哲学注定改变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上帝的关系的看法。这本书将科学、政治、宗教和艺术结合在一起,用望远镜发明与
本书以中国考古学各研究方向为主线,阐述了中国考古学理论发展、自旧石器时期至宋元明时期的重要发现和学术概况以及出土文献、科技考古、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等领域的研究概况。本书勾勒出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诞生至今百年来的重要成就,展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建设成果。
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同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系统回答了一些中共党史的重大历史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详细阐述了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分为上册、下册。《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上册,主要介绍1921年至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下册,主要介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把作者本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党史学界的新史料和新成果紧密结合,在撰写过程中采用多种写作手法,生动还原历史
本书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南方日报》创刊75周年的献礼之作,从南方报业下属媒体于1949 2024年间拍摄的新闻图片中,精选最具典型性、独特性、影响力、冲击力的400多幅经典影像,采用珍贵图片与文字简述、新闻片段相结合的形式,串联起广东75年来的发展画卷。 本书立足民生视角,讲述家国记忆,突出时代性、人民性,聚焦南粤大地上的重大事件、重大变革、重大现象,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民生活变化。全书以时间为脉络,分为 新生与求索(1949 1978) 大潮起珠江(1978 2012) 新风赋新程(2012 2024) 三个主要篇章,辅之以 特辑 ,再现广东75年的奋斗史,展现广东的奋斗精神与时代风貌,体现南方报人的使命担当。
本书是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制陶工程技术史的专著,以时代先后分章,以工艺流程分节 ,以田野考古学为基础,以实验考古为手段,运用制陶工艺学、物理学、化学等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基本上总结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明清制陶技术的成就。本书可供文物、考古、博物馆工作者,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者,科技史工作者,工艺美术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高等学校师生阅读。
本书用轻松、生动的笔法,讲述了西周至西夏两千年间,从长安到罗马东西三万里的丝绸之路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周穆王西游,亚历山大东征、张骞凿空西域、拜占庭 波斯争霸、玄奘法师西游、杜环西行、怛罗斯之战等,贯穿丝绸之路的开辟、发展、繁荣全过程。 全书可读性强,知古鉴今,对我们当下建设 一带一路 很有启发意义。
从1992年起,在李伯谦教授的主持下,由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曲村考古队,对晋侯墓地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发掘,清理出从西周早期到两周之际的9组19座晋侯及晋侯夫人墓。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完整的西周诸侯墓地,使得晋文化的面貌逐步了然。 这些发现不仅有力地推动了西周与晋国的年代学讨论,更为西周晋国始封地及晋文化的发源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晋侯晋都晋文化》收录了李伯谦教授从1985年起撰写的21篇晋文化相关论文,记录了他和他的团队在曲村-天马遗址的发掘历程,系统展现了对晋国历史变迁、晋国始封地、晋侯墓葬制度、铭文释读等的研究成果,是一本了解晋国史、研究晋文化的之作、经典之作。
《全球科技通史》由吴军著
中外江河史传丛书 *辑推出《长江史传》、《黄河史传》、《运河史传》三册。《黄河史传》拟分为 生命的诞生 、 初曙与勃兴 、 动荡岁月 、 大统一 、 融合 、 鼎盛 、 迟暮 、 创伤 、 后来与未来 等几大板块。
从传统税制向现代税制转变是近代中国税收制度发展演进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引自西方国家的一个现代税种,营业税在民国财政税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在爬梳档案资料、报刊资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营业税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变及其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围绕营业税的征收制度、激励机制、税率及课税标准等核心要素,重点探讨了 营业税在国地财税体制中的变动 营业税征收制度的类型及其演进 营业税的征管激励机制及其运用 营业税税率的变动及其减免纷争 营业税课税标准的演变及其争议 等问题。本书并非 就制度而论制度 ,亦论及营业税的征收实践以及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国地关系、政商关系对营业税制度的影响。本书认为,民国时期的营业税制度并非简单地复制西方国家的所谓 经验 ,而是随着中国政治与社会经济
李世民是中国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以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为中国开创了130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后世帝王的典范。李世民(599 649),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史家公认的封建社会开明君主之一。李世民出生于贵胄之家,隋末随父李渊在太原起事,南征北战,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体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 贞观之治 的太平盛世局面;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等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 天可汗 ,为唐朝后来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也成为后世明君的典范。
中外江河史传丛书 *辑推出《长江史传》、《黄河史传》、《运河史传》三册。《运河史传》拟分为 运河源头 、 大河横流 、 国之根本 、 横空出世 、 鼎盛年代 、 渐退渐远 、 至真千里 几大板块。
经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是皇权帝制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学术的主导,经学研究曾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学问。在经学退出历史舞台中心百余年后的今天,经学与经学史领域的许多问题仍然有待探讨,经学对于构建中国文化新形态的重要意义也得以凸显。本书作为 经学与经学史工作坊 期的成果结集,展示了多位学者关于近代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所做的努力探索。
《益州名画录》是宋代黄休復的著作,内容是关 于宋代蜀地的寺观壁画、绘画等,并对宋代以前某些 画家如孙位、张腾等人的壁画、绘画作品进行了品鉴 。《益州名画録(精)/中国书画史籍校注丛典》就对《 益州名画录》加以标点、注释。书前有出版前言,对 《益州名画录》的学术地位、书的流传整理情况作了 说明。书后附有著录提要、参考书目、索引等。
《编码与传播:19世纪电报的编码技术及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一书研究了19世纪的机器语言 电报编码的历史,通过详细追溯其跨越欧洲大陆、英国及美国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了电报编码在改变新闻传播和信息交流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本书还揭示了在工业革命期间,这项被广泛忽视的软技术如何作为信息革命的加速器,推动了 19 世纪新闻行业的显著变革,并为现代新闻业的初步形成奠定基础。 本书目标读者包括传播学和技术史的研究者、爱好者和专业教师,旨在通过回顾历史,共同思考信息社会的起源。
《医学与文明》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医学与文明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集刊。本刊注重原始资料的发掘与运用,不同学科门类的交叉与互动,致力于整合不同类型的学术资源,搭建医学相关事物研究平台。本书为第二辑,主题涉及古希腊的医学思想、中世纪的卫生观念、1918 1919年大流感等问题,选题新颖,视野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