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曹操高陵考古发掘报告出版之后第一项关于曹操高陵的综合性研究成果。陵墓、陵园和陪葬墓等关键要素的完整考古面貌,曹操高陵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各种质疑观点的真实情况,相关画像石、卞后墓葬和曹操DNA研究等问题的再分析,相关研究中的学术规范问题等,都在本书中逐一展现。其中陪葬墓等多项考古材料为首次公布,关于各类质疑观点的梳理分析也是首次尝试。希望通过这些成果,能够让学者和公众看到曹操高陵的完整面貌以及其从发现到研究的全过程,从而对其有一个更加科学、理性和全面的了解。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著的《红色留踪——广西革命遗址遗迹览胜》(上、下册)这套书主要收录了反映广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中共党史、革命史的重要遗址及各种纪念设施(包括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内容包括党、政、军、群机关驻地旧址、遗址,会议旧址,重大事件遗址、旧址,人物故居,纪念馆、纪念碑,烈士陵园、陵墓等。全书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这些革命遗址的历史由来和保存现状,追溯了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历史人物及其影响,展现了党领导广西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兼具可读性和实用性。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对包括海防遗址在内的 大型线形文物 设立专项研究,对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修建的明代以防倭为主要目的、清代以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为目的的明清海防工程开展了相关保护和研究工作。广东和浙江作为国家文物局 明清海防遗址保护研究 试点单位,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随着上海的经济开发,众多的海防遗址面临保护危机。近年,临港新城、自贸区等的建设,也对上海如何加强海防遗址的保护和如何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对于上海现存明清海防遗址的数量、保存状况等尚缺乏细致的把握。上海的海防遗址调研与保护是文物部门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书厘清上海现存明清海防遗址数量和保存状况,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须,也是探讨上海海洋历史与文化的必须,对于加强民众对海防
为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进一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侵华罪行,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抵御日本侵略的历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批*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通览》编者姚金果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80处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背后的故事及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配以相关图片。通过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80处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形成的历史过程,切身体会到那14年间感人的历史场景、悲壮的历史回响、惨烈的历史画面、激昂的历史呼唤。
乌尔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在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曾是贸易和文明的中心。本书着眼于乌尔的过去,不仅介绍了这座古代城市及其几千年来的变迁,还考察了近代的考古学解释。 该研究从19世纪探险家寻找乌尔城开始,继而详细讨论了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重要考古发现。以这些发现为框架,作者利用环境、历史和考古研究的 证据,探讨了乌尔从公元前五千纪欧贝德时期直至亚历山大去世的历史。书中详细介绍了乌尔的建筑遗迹,主要有神圣建筑、王室墓地和私人住宅。 ,作者讨论了这座城市在海湾战争中遭受的灾难性破坏,以及考古学家面临的挑战。即便如此,鉴于这座城市过去的辉煌,乌尔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并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从图像学的角度研究了海昏侯墓出土器物。分两部分, 部分从纹饰统计和内涵分析两个方面入手,对青铜器图像、玉器图像、漆器图像、金器图像、陶器图像做总的梳理。在对海昏侯墓出土器物图像风貌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对这些器物背后折射出的汉代神仙信仰和祥瑞心态以及汉代艺术错彩镂金、煌煌盛美的美学风格做了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在细读、考察现有图像,统计、梳理图像数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钟虡异兽,博山炉、车衡饰、云虡纹、龙纹漆盘、青铜当卢、马蹄金和麟趾金及玉印这几种汉代器物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
本书立足于当今的考古发现,借助新出土文献,根据多方资料,围绕由银雀山简引起的兵家源流问题,由马王堆帛书引起的“黄老”道家问题,由睡虎地简引起的法律史问题,由郭店简引起的“思孟学派”问题等影响重大的史学问题,对于古书学派、年代、学术史、简帛本身的某些问题,以及一些研究方法和观念,进行了 的考证、反思和分析,作了大量诸多有益的探索,使简帛学与学术史研究互相结合起来,为史学研究开启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这是一本关于考古学的经典畅销书,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很多人因此爱上考古学。策拉姆追寻伟大学者和冒险家的足迹,从欧洲来到中东,又转至中美洲,他带领读者,亲历伟大文明发掘现场——施里
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底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皆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及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两书所未收者,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部分,每一部分按照志主下葬日期先后为序排列。墓志先列录文,后附疏证,注明拓片图版和参考录文的出处,介绍现有研究成果,并对墓志所涉史事作简单的考证和说明。
本书不仅厘清了浙江诗路古迹及其相关文化遗产现状, 通过深入挖掘诗路古迹上的经济元素,如隐士隐居、书法艺术、田园茶道等,对打造浙江省大花园建设中的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以及未来诗路文化遗产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