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85岁老人李东文的个人回忆录,详细记叙了他上半生的经历见闻、师友交谊、所感所思。他自幼遭遇抗日战争,避难他乡,饱经世事。解放战争期间,举家在两广避居直到新中国成立。建国后积极参与援建西北,曾入甘肃省干部业余大学学习四年,毕业后进甘肃省委宣传部工作多年。 文革 期间误遭批斗,后调入中学教书。改革开放后在兰州大学新闻系教书。他的上半生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反 右 、大饥荒、 文革 等重要历史时期,如今他将 这段血和泪的苦难历程 记录下来,颇具 历史注脚 的价值,尤其他在西北工作生活时间较长,对当地的历史、人文、习俗等有详细精彩的记录,具有很好的社会史料价值。 这部书可为读者打开一扇特别的窗户,从这里可以窥见自1944 年至1976 年一位普通知识分子眼里的中国。它不像史书那么理性,又不
这是一部翻译著作,主要介绍了藏传佛教密宗高僧热 多杰札巴(1016-1196年)富有传奇的一生。热 多杰札巴生于西藏拉堆南麓尼南朗,自幼聪明好学,过目不忘,少年得志。长大成人后,为了寻找吉祥大威德法,三进尼泊尔,二赴印度。学成回西藏后,四处云游,讲学布道,译经收徒,功绩卓著。他用所得到的供物修缮寺院,发展教育,制造船只,架设桥梁,布施济困,保护环境。并以自己的品德才学,调解纠纷,感化盗匪,惩戒坏人。热 多杰札巴为印度、尼泊尔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架起了一桥梁。热 多杰札巴与米拉日巴大师齐名,与济公活佛不相上下,成为藏族历史上一个显赫的藏传佛教传奇人物。本书情节曲折,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是研究藏传佛教早期必可多得的孤本。
王申、吕凌峰编著的《乐在图书山水间(常印佛传)》共分十章,**章交代常印佛出生家世,幼年家庭启蒙和少年中学教育。第二章集中在常印佛于清华大学学习期间。第三、四两章是常印佛在野外地质一线工作的经历。第五章是常印佛十年援外阶段。第六章讲述了传主援外结束后回国初的经历。第七、八两章介绍常印佛在安徽省地矿局任职期间的工作、科研情况。第九、十两章写传主晚年老当益壮,继续关心和推动着**地质工作,提出重大建议,愉快而充实的生活。结语部分对常印佛学术成长的主、客观因素作了分析,同时也探讨了与他同一时代科学家的思想关怀、价值追求、成长成才的规律与特征。本书的写作始终以此为鹄的,写出真实可靠、经得起检验的文字,力避一般传记为传主虚美隐恶、歌功颂德的俗套。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弘扬佛法,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慧灯无尽照海东——鉴真大和上评传》作者李尚全凭借其深厚的佛学和史学造诣,从扬州和奈良的佛教文化传统,熏陶鉴真佛教信仰的长安、洛阳两京佛教精英,鉴真在扬州的佛教事业和在日本的传戒弘法活动四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鉴真带有传奇性的佛教人生。作者“以史带论,论从史出”的写法,使本书成为鉴真研究的一部力作。
有人甘愿一生清淡平庸,有人则希冀命运波澜壮阔,在追寻之中见证生命奇迹。吞米 桑布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带着吐蕃的期盼,携着赞普的希冀,踏上茫茫旅途,历经千辛万苦,只为了求取知识,为新兴的政权创制文字,让吐蕃永远屹立于青藏高原之上,完成松赞干布的心愿。本书以史料为底,在细节处理上,适当运用合理的虚构与想象,使人物性格更立体,人物面貌更清晰,给读者以审美的享受。 吞米 桑布扎的故事,对1300多年以后的我们,依旧亲切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