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蒙克所著的《维特根斯坦(天才之为责任)》完整的讲述了哲学家 维特根斯坦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学术成就。本书真实展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性格变化、形成的过程,及其深刻的灵魂生活,不仅使读者了解其人,还有助于读者理解他深邃的哲学思想。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转型期的特殊人物,他主编的《吕氏春秋》虽成于众人之手,却反映了他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主张。 本书分八章,介绍了吕不韦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生平、业绩,分析了《吕氏春秋》’与诸子学说的关系,阐述了《吕氏春秋》中的政治、社会、历史观和科技、哲学思想,对《吕氏春秋》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也作了初步评断。 历代学者对吕氏其人其书的评议,毁誉不一,迄无定论。本书本着求实原则和科学精神对吕氏其人其书作了全面论定。
人物传记。汉娜 阿伦特(Hannah Arendt)是她那个时代*天才又*挑衅性的声音之一,也是一位影响力两极分化的政治学家和哲学家,有人称赞她远见卓识,有人谴责她是骗子。她出生在普鲁士,父母都是犹太人。1933年,她逃离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以批判世界对二战罪恶的反思而闻名。作为一个充满内心矛盾的女人,阿伦特在36岁时才学会用英语写作,然而她的*本书《极权主义的起源》却一手改变了几代美国人和欧洲人看待法西斯主义和种族灭绝的方式。她*著名、也是*争议性《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引发了轩然大波,争议持续至今。
该选题为 皖籍思想家文库 之一种。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介绍方东美学术生涯,及其重点研究成果。所涉范围包括生命本体论、文化价值观、比较文化学和对中国哲学的诠释。其二围绕方东美的研究范围,集录传主有关文选。
这是一本非常独特的文化类传记图书。概述了梁漱溟、钱穆、沈从文、金克木、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及学术成就。为什么把这五位放在一本书里?因为他们都是卓有成就的文化大师,但他们又同时是学历很低的自学成才者。梁漱溟、钱穆、华罗庚是中学毕业,沈从文、金克木只上过小学。在常人眼中,很难想象他们能在文化上有大的建树,但他们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早成为世所公认的中国*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文博专家、语言学家和科学家。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成功之路显得非常艰难而又独具特色。他们的传奇经历相信会引起许多人的兴趣,他们自己探索出来的治学之路又会给许多人以启发。作者将全书分为多个专题来写,分别为: 年老时 、 年少时 、 家庭影响 、 学校教育 自学之路 、 他们是如何成为大学老师的 、 讲学与著述 、 他们对学历和
本书辑录的改革亲历者口述文献,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的。资料库涵盖基础文献和口述历史两大部分,其中口述历史部分包括改革亲历者的访谈录、语音文件和摄像文件,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部分改革亲历者所参与的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过程。 为了客观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本书选取了36位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资料。资料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领域排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
吴梅一生致力于戏曲及其他声律研究和教学,是著名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又作有传奇、杂剧十二种。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吴梅评传(精)》由苗怀明编著,是“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之一。《吴梅评传(精)》提供了一些有关吴梅的图像资料,内容包括生活照、手稿、书影等等。
“口述历史”一方面以个人生活为中心,突破了文献史料多记载大事件的范围,拓展了历史的广度;一方面从事件进人到人的情感与心灵,开掘了历史的深度。这套《南京大学名家传记丛书》是口述历史的有益尝试,引导我们感同身受地了解南京大学人自强不息的奋斗历史。《八五述往》为其中之一,系统地回顾了茅家琦八十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和治学经验。《八五述往》由黄雪垠、魏晓锴编撰。
他是教会大学的后一批学生,也是新中国培养的批学者 他专攻民族学,也受过历史学的训练 他曾受西方理念影响,也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熏染 他矢志于学术研究,也始终关注现实 他屡次被边缘化,却一再回归中心 他尊重师辈,提携后辈,承上而启下 时代激荡下,一个学者跌宕曲折的一生,一个群体厚重无言的剪影 内容简介 个人是时代的影子。作为一个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民族学学者,李绍明的一生与国家政治紧密相连。本书中,他讲述了自己七十余年的曲折经历:从考上华西大学,辗转三校完成学业,到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活动,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三起三落,直至拨乱反正后重新焕发学术活力。沉浮之间,折射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描画了建国以来中国民族工作的发展轨迹。
我们的父亲以“杨江”这个化名--中共地下工作时的假名--行世,他的本名叫“路伟良”,这是广西融水县古鼎村路氏家族的“序列号”。 这个农民的儿子在大苗山做过先生,入广西师专后学习唯物论,选择革命救国之路,成为广西早期中共地下党员。 其后在粤、滇敌后打游击,创建滇桂黔罗盘区根据地,迎解放,任地委书记。50年代,在一机部任司长,搞经济,后任广西师院(今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搞教育至“文革-前夕。 本书绝大部分内容以“文革”后发还的父亲档案材料为主,禀真据实,编缀而成。 《南国生》之名,取自母亲生前*的小诗,诗云“红豆生南国……”,而父亲读大学的校园(桂林雁山西林公园)内,便曾有一株这种罕见的相思红豆树。
本书从生活史角度跟踪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高中英语特级教师胡国燕,从成长史、教学思想、师德、影响力四个方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特级教师形象,展现了胡国燕老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信条,总结了她亲和、严谨、循循善诱、注重带给学生成功体验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智慧。
本书系《剑桥大学指南》丛书的一种,共收12篇上关权咸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诗人旨洛斯特和他的诗歌。篇文章用大量的资料对弗洛斯特在生平进行了整理、综合,并给予中肯定评价,使读者看到了诗人以外的弗洛斯特;第二篇到第九篇文章从不同方面对弗洛斯特的诗歌风格、写作技巧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三篇则从政治、经济、人文的角度分析了弗洛斯特本人及其体现在诗歌中的相关观点。为12篇文章立意新颖,角度各异,对于深层次地解读弗洛斯特的诗歌并全方位地了解这位杰出诗人,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特级教师评选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特级教师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30多年来,很多专家、学者以及特级教师本人都在积极探索特级教师成长的规律,总结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特级教师经验开展个案研究,探讨特级教师标准与特级教师评选制度等。这些研究对特级教师的经验作了许多概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提出了不少具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特级教师研究起步晚、关注度相对不高,其研究成果的水平和质量与人们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特级教师研究还存在研究内容单一、研究方法简单、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视野较窄等问题,在研究的许多方面都有待深入探讨。 为了更好地总结北京市特级教师的成长规律,提炼特级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提升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推动
*诚实、*不自私、*有爱心、*纯洁的人生理念,对陈永龄先生事业、家庭的圆满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后辈学人努力追寻的方向。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何其芳评传》是*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酝酿多年的一个课题计划,它的主旨就是要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认识现代社会以来中国文化在极其复杂的语境下是怎样孵化出一大批文人名流的窗口,从而回到历史的现场,更真切地从历史的脉络和缝隙中识别那个时代的文化真实,体悟那个时代里名人的心路历程。近三十年来,海内外陆续出版了许多文化名人的传记和评论著作,可谓十分繁多,其中亦不乏可圈可点之佳作。但总起来说,其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要么就是注重文本的传记特征,凸显其文学性,而淡化了史料性和学术性;要么就是从纯学术性人手,只注重对传主遗留文字内涵的学术性发掘与剖析,而忽略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对其工作与生活事件的叙述以及对文本艺术性和文学性的追求。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这似乎只是
作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学者,他以其睿智诠释了自己对学科、对社会、对文化的认知;作为一位教师、导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慈爱的目光、儒雅的风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作为丈夫与父亲,他的温存永远滋润着家人长长的思念;作为儿子,虽然没有继承父亲对宗教的热忱,却将博爱与谦逊传延;作为一个平凡的入,他的生命历程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