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多年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河北大学教授、顾随第六女顾之京用两年时间创作父亲小传。全书以父亲一生的经历为线索,分 求学之路 执教齐鲁津沽 登上大学讲坛 困居沦陷的北平 寄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抗战胜利后与古都黎明前 生活在新中国(上) 生活在新中国(下) 八章讲述了国学大师顾随不同时期的学习、生活、教学与文学创作情况,同时也展现出顾随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本书中很多细节从未面世,由其女儿悠悠道来,笔之所至,情为所动。这幅大师的肖像图亲切感人,使为学之顾随、为师之顾随、为文之顾随、爱国之顾随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圆润。本书为读者立体呈现了大师顾随之风采,为顾随研究者提供了更为详实的、更为丰富的研究材料。
平凡的人生-朱泰祺回忆与思考 朱泰祺老师自传
林文庆、萨本栋、林语堂、鲁迅、顾颉刚、张星烺、孙伏园、陈衍、沈兼士、陈万里、王亚南、施蛰存等三十多位先生是厦门大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本书以这些名人在厦大期间的活动为中心,讲述了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不仅关注这些名家辉煌的学术成就和教学业绩,而且关注他们少为人知的一面,如家世、履历、过往等;所述在厦大的经历也注重趣闻轶事,如音容衣着、讲课神采、师生交往、生活情趣,乃至家庭婚恋、子女教育等,多从细节入手挖掘了不少被尘封的历史资料,展现了大师们非凡的文人魄力、气节和风骨,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填补了国内相关的文史研究,再现了厦门大学百年来艰难而恢弘的办学历程。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蔡元培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蔡元培先生的读本。 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蔡元培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蔡元培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蔡元培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蔡元培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蔡元培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能体现蔡元培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周洪宇、蔡幸福*的《牧口常三郎画传》以画传形式详细但不失生动地再现了日本近现代*名教育家、创价教育之父——牧口常三郎(1871-1944)从贫寒的船工之子走向教育大师的艰难历程,简洁而不失原质地介绍了牧口常三郎博大厚重的创价教育基石、以人为本的创价教育思想以及其博爱无疆、追求创造、质朴敦厚、威武不屈的人格魅力,客观且不失重点地展示了研究者心中的牧口常三郎形象,让人耳目一新,感怀不已。
这是一本关于二战后一位日本女性学者、诗人、教育家的人物传记,以第三人称讲述了日本学校法人城西大学理事长——水田宗子教授作为3所大学的经营管理者、著名比较文学研究者、女性学研究者、文学评论家、诗人和5个孩子的母亲的人生经历。城西大学是所与建国后的中国的大学建立姊妹校合作的日本的大学。通过此书,我们可以看到水田宗子理事长作为战后早期游学美国多年,从学生成长为一名成功女性的独立价值观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同时,可以对城西大学和城西国际大学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