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当代作家为经典作家立传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该系列每一本都是由西班牙语世界的重要作家为他们热爱或熟悉的另一位重要作家写文学评传,用文字记录西班牙语文学史上一些丰盈的创作生命。 《科塔萨尔:我们共同的国度》记录了阿根廷作家、学者胡里奥 科塔萨尔的一生。科塔萨尔是阿根廷著名作家,拉丁美洲 文学爆炸 代表人物。1914年生于比利时,在阿根廷长大,1951年移居法国巴黎,1984年在巴黎病逝。著有长篇小说《跳房子》,短篇小说集《游戏的终结》《万火归一》《八面体》《我们如此热爱格伦达》等。
怎样了解文化大家?如何读懂文化经典? 文化名家浩若繁星,经典著作卷帙浩繁,读者面对这种情况,常常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却由于方法上不得当,总是达不到相对全面深入了解之目的。甚而概叹一声“高头文章,面目可憎”,掷之而去。 “巧读?快读”名家系列丛书,就是力图解决以上困惑的一种尝试。希望在为读者提供扎实内容的同时,通过融入读书方法的内容编排,让读者用尽量少的时间,就对文化名家有较全面也较深入的了解。
一部真正走进沈从文寂寞的精神世界的评传。 由中国社科院著名学者王保生教授创作的《寂寞寻梦人-----沈从文》,是沈从文研究中的重要作品。作者以谨慎的治传态度,花费极大精力搜集史料,秉笔直书,忠于作品本身;对于沈从文的个人生活,一切以史实为证,不猎奇亦不回避。全书行文严谨、观点深刻、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史价值。 离诺贝尔文学奖近的现代文学大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八十余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多的一位,主要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杜甫传》是一部融自己的人生经验、创作体会和研究心得于一炉的著作,也由此冯至成为继闻一多之后的又一位致力于杜甫研究、致力于向文学界和全社会传扬杜甫精神的著名诗人。他是中国文学研究家,其治学严谨认真,与其诗歌风格一样,抒情而不恣情,凝练而不怪异,《杜甫传》即此一特点的具体体现。 该书于1952年11月初版后,引起广泛的影响。1980年3月又出版了增订版,附录了三篇文章、一篇小说。本次重印,补入一些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材料,包括冯至撰写《杜甫传》时所作的笔记、所绘的图表等材料,冯至参加纪念杜甫活动的照片,一些著名学者有关《杜甫传》的信笺,夏承焘《读(爱国诗人杜甫传)》书评一篇等。本次图文版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于感受杜甫、理解冯至与《杜甫传》都有很大的帮助。
梁漱溟——一个始终自称是一个佛教徒的人,却因其一系列社会实践被认为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又因其一系列著作被认为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在20世纪的中国,他究竟又是怎样度过长达近百年之人生历程的呢?而相对于他的前半生,其后半生的经历更加富有传奇色彩。本书的叙述,即从1949年开始。
加西亚?马尔克斯因《百年孤独》而为世界上亿万读者所熟悉,深受各年龄层的读者喜爱,他或许是目前很受欢迎的小说家,哪怕在他最后一部小说出版的十多年之后,仍是如此。除了首次译介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次访谈之外,本书包括了对他的首次采访,当时马尔克斯正处在《百年孤独》的艰苦创作中,这次采访展现了一个年轻作家在尚未闻名世界前的样貌,并揭示了马尔克斯对真爱以及对民间迷信的看法。本书另附两篇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记者斯特赖特费尔德的访谈,他也为这本访谈录撰写了富有洞见的导言。对马尔克斯的终生粉丝,以及那些首次接触作家作品的读者而言,本书都是一本广泛而深刻的推荐书。马尔克斯 x 《哥伦比亚人报文学版》《枯枝败叶》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那些从未读过小说、只看报纸的人也熟悉马尔克斯的名字。小说的历史
读李白的诗使人感觉着: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清醒的时候;当他没有醉的时候,是他糊涂的时候。 杜甫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总想一鸣惊人,一举而鹏程九万里。但这种希望,他一辈子也没有达到。 而每当李杜被同时提及,人们似乎都会发出这样的喟叹:李白从未老过,而杜甫却从未年轻过。
杜甫是众人皆知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可谓历尽坎坷。尽管生活困苦,但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种境地,他都以一颗赤诚的心关切时政民瘼,发为感人肺腑的诗篇。他被人们尊称为“诗圣”。冯至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的切身感受,在杜诗中找到了知己般的共鸣。于是,他以杜诗为根据,“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 绎杜甫的人生和诗心,表彰“诗圣”的人格精神与艺术魅力,同时也借以排遣自己家国之爱无处安放的苦闷。这是一部心与心交谈的诗人传记。
狄金森的人生和作品都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传奇。自其作品在19世纪末首次出版以来,一百多年来一直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各国读者和评家。本书是国际著名狄金森研究专家、美国克莱蒙研究大学美国文学系主任温迪·马丁教授继《艾米莉·狄金森》(剑桥文学指南)之后推出的一部面向初涉狄金森作品读者的入门书籍。 本书内涵丰富,观点新颖,语言简洁,条理明晰。马丁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贯通古今的大家气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力图揭开长期以来罩在诗人身上的神秘面纱,使这位一向以隐士著称的19世纪美国诗人以一种立体、鲜活、可信的常人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豁然开朗。全书分四章,分别介绍了诗人生平、社会背景、代表作品和后人评论。本书融合了当前国外学者有关狄金森评论的许多重要观点,代表了国际学界目前狄
沈从文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同样也以随笔见长。他在生活中思考人生,在生命中发现真、善、美,他的随笔洋溢着幽妙舒放的意境。 本书正是其作品集。 《生命之录》收录了沈从文众多作品,并按生命波澜、传奇本事、学习现实三个部分编排。
1920年9月30日,已是秋凉的季节。时近黄昏,落日与月影共存,这是一种地久天长的悠悠。老洋房外面,汽车喇叭声还在喧嚣。里面,嘈杂的脚步声在楼梯间来来回回,还有隐隐约约女人呻吟的声音从楼上传来。 客厅还算是气派的,至少那些精美绝伦的古董,摆在那里,见证了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只不过,这个家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车轮,逐渐被遗忘。 一个小女孩降生了,她的一声啼哭给病怏怏的家族带来了一丝生气。 她没有特殊的长相,哭起来的声音也细小。可谁也不曾料到,二十年后,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这个平凡的女孩子会腾空而起,缔造了一段文坛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