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钱锺书先生1939年冬至1941年夏在蓝田的生活经历与交往为经线,以他写于蓝田的诗文为纬线,经纬交织,充分挖掘和揭示出他的思想感情,表现其性格的变化,力求较全面地展示出在抗战时期、在国立师范学院这一环境中的 这个 钱锺书来,以及他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和学术成就。 本书是 钱锺书研究文库 之一。
斯蒂芬·茨威格著的《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精)》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一幅时代的画卷:“一战”前作为文化艺术之都的维也纳的黄金时代;作者与欧洲知识分子、作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交往;“一战”时交战各国知识分子狂热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战后德奥经济崩溃时的惨象以及纳粹希特勒的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出于绝望”,以感人至深的笔触写下的“我一生的历史”,以此纪念一段美好的岁月,并尽一个在文明倒退时代中的“手无寸铁、无能为力的见证人”的义务。
高启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缔造的有明一代诗歌的气象、规模与轮廓。却在盛年因卷入苏州知府魏观的冤案,横遭腰斩。 高启有集传世,但因为始终未被平反,生平记载少之又少,青年时代充满了谜团。本书从高启的诗歌入手,勾勒出高启的行踪与交游。 可贵的是,本书的并不止步于勾稽诗人生平,而是将个人的升沉置于元末大乱、群雄逐鹿与明初的高压时局下。被朱元璋消灭的张士诚政权,是曾让青年高启寄托英雄主义豪情的存在。之后则由幻灭转为疏离,这段经历终成为高启命运中难以摆脱的伏笔。 译后记从牟复礼写作此书的学术史意义谈起,旁及西方汉学著作的预设读者与 追求,又将翻译过程中的种种纠结与思索一一呈现,极富意趣。
本书是国内穆旦权威传记,兼为穆旦诗歌评传,全书以穆旦的生平经历为线索,结合他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完整叙写了穆旦作为一个诗人的一生,也写出了一个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努力不懈、为现代汉语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绩。同时,作者追踪勘测了他那些不朽诗歌的源头。 穆旦是现代汉语诗歌领域极出色的诗人。他早早地就决定了,这一生要为汉语服务。书稿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家世与早期的求学经历;二是西南联大时期;三是抗战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创作与生活。借助于档案、采访资料、抗战史、回忆录、日记等,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并详细而有深度地书写了一个诗人以及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的一个民族的传奇。 诗人是种族的触须(庞德语),穆旦更是创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诗歌。他献身语言的这一生,应该像纪念碑记住英
鲁迅回忆录正误是鲁研界的名著,作者朱正是鲁研界的名家,他的这部著作是专门给那些回忆鲁迅的文章、专著挑错的。尽管这些回忆鲁迅的人们 亲朋故旧,学生、友人、论敌,在鲁迅生前,都曾与他有过或长或短的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回忆是珍贵的研究鲁迅的手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回忆鲁迅时,也有误记、失实的情况。朱正广征博引史实材料,辗转多方求证,精微剔透地辨析,致力于还原真实的鲁迅形象。在成书过程中得到冯雪峰、孙用、黄源、唐弢等鲁迅友人及专家的赞扬和帮助。所证之误,已在《鲁迅全集》及多种鲁迅传记中得以体现、成为学界共识。其治学方式方法,也足以垂范学界。胡乔木曾认为此书可以作为编辑学教材的参考书。而从这样特定的考据角度去探寻鲁迅生平故事,史家拍案,别具柳暗花明之趣,使读者在阅读快感中增长了学
内容简介 位于东边的毗沙国与西边的黑勒国势不两立,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两国间书信断绝,民间捎话人由此成了一种秘密职业,承担着传递两地间信息的重要角色。 库,民间捎话人,毗沙国知名翻译家,通晓数十种语言,他受托将一头小母驴谢从毗沙国捎到黑勒国。 谢,身上刻满经文,即将被当作一句话捎到敌方的小母驴,她能听见鬼魂说话,能看见所有声音的形状和颜色,懂得为人服役也懂得猜度人心。 就这样,一人一驴,背负着“捎话”的任务,穿越战场,见证了许多生死和不可思议之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艺术上的全才和天才。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满波折。他晚年曾以“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他对自己长期贬谪生涯的自嘲,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其诙谐的个性和坦荡的胸怀。苏轼通达时入居中枢,为帝王师,为文坛领袖;落魄则屡遭迁贬,以致万里投荒,潦倒无依。这本传记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忠实而生动地叙写苏轼的人生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米兰 昆德拉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多次荣膺国际文学大奖。他生于捷克,一生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对于潜心文学创作、刻意回避公众、 遮掩 个人历史的昆德拉,有着各种矛盾的理解与评说;对他的小说,也有着各种悖论性的解读。 传记作家布里埃倾力写就的这部里程碑式的昆德拉传记,将昆德拉个人的艺术、文学、政治与精神历程置于大写的历史中加以考察,同时借助与昆德拉有着直接交往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提供的一些公开的和迄今尚未发表的资料与谈话内容,深入探寻昆德拉的写作人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与完整的米兰 昆德拉。
她曾被 世界 拒绝了两次,一次是作为妻子,一次是作为作家。 BBC评选 100部最伟大的英国小说 榜首之作,为乔治 爱略特的《米德尔马契》! 1854年7月 20日,34 岁的玛丽安 埃文斯选择与还未离婚的乔治 刘易斯私奔到了魏玛,相伴 20 多年的生活里作为 刘易斯夫人 的她声名狼藉;作为作家,她则隐姓埋名变成了乔治 爱略特,即使是得到狄更斯的赞美,也不敢承认身份。但正是这个被唾弃之人写出了轰动一时的《亚当 比德》和《米德尔马契》。不过,名声越大,人们就对她私事的细节越津津乐道 从少女时代直至暮年,她始终在思索其时代定义的 女性问题 :女性如何在男权社会里生存?她既生活在婚姻之内又生活在婚姻之外,她探讨了婚姻关系中的欲望、依赖、信任、暴力与神圣。对于这样一位女性,一段成功的婚姻从来不是简单地屈从于社会习俗,而是在危险地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书 名 译林幻系列 少数派报告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作 者 (美)菲利普·迪克著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I S B N 9787544756556 定 价 58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精装 版 次 1 字 数 225 (千字) 页 数 383
米兰 昆德拉是当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多次荣膺国际文学大奖。他生于捷克,一生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对于潜心文学创作、刻意回避公众、 遮掩 个人历史的昆德拉,有着各种矛盾的理解与评说;对他的小说,也有着各种悖论性的解读。 传记作家布里埃倾力写就的这部里程碑式的昆德拉传记,将昆德拉个人的艺术、文学、政治与精神历程置于大写的历史中加以考察,同时借助与昆德拉有着直接交往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提供的一些公开的和迄今尚未发表的资料与谈话内容,深入探寻昆德拉的写作人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与完整的米兰 昆德拉。
《高门巨族的兰花:凌叔华传》是陈学勇所作凌叔华传记,行文严谨,力求所引均有来历。全书按时间顺序构架,以人物或事件为标题关键词,客观生动地再现了现代文学史上这位杰出女作家的传奇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有关凌叔华生平叙述的谬误,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全书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记录凌叔华的一生,从家庭背景到交游,都穿插了她身边人的经历和对她的评价,这种笔法可以客观地记录人物,它是一部集真实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的文笔扎实晓畅,考据也合情理,对人物的态度公平、客观。
彼得 汉德克是当代世界文坛的独行侠,他独树一帜、离经叛道的写作风格,使他经常成为争议的焦点。《晨曦中的大师:彼得 汉德克传》生动讲述了传主生平。作者深入调查采访彼得 汉德克及其亲友等,在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写成此书。
公元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建立了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庞大帝国。他也成为中国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帝王”。如清人赵翼所言:“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善于笼络人心、优待知识分子、大局观好、有决断力,朱元璋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元末豪强的“圣贤之质”,助他登上大位。而成功后的朱元璋则露出“青面獠牙”。 刘知几说的史家三长:“才、学、识”。才是指文笔,学是指史料,识是指史观。吴晗版《朱元璋传》兼具三者,特别是才和识。书中治学严谨,每句话、每件事皆有所出,对明初历史的独到分析,对朱元璋心理的精准把握,可谓得其神。 本书可以看成是吴晗对明初历史的一个总结性著作,用他自己的话,“本书实际上是一部大明帝国开国史”。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孤寒,自画荻识字起,便与文字结缘,又因杰出的文学才华而步入仕途,在政坛中跌宕起伏,最后成为令人仰慕的文坛领袖和朝廷重臣。他作为北宋文学巨擘的地位早已毋庸置疑, 1057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一手提拔了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等人,成就了北宋文化最为辉煌的一代。在政坛上,他立朝蹇谔,不以个人得失而放弃原则和理想,在波诡云谲的朝堂纷争,他既收获了赞誉,也蒙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羞辱;他既赢得朋友,也失去过友谊,甚至结下仇怨。这本传记从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入手,以他的人生起落为经,诗文作品为纬,以诗词文入传,不仅全面展现他起起落落的一生,展现了一代文宗的高贵品格和精神。
本书是国内穆旦权威传记,兼为穆旦诗歌评传,全书以穆旦的生平经历为线索,结合他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完整叙写了穆旦作为一个诗人的一生,也写出了一个在铁与火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努力不懈、为现代汉语的成熟而建立的不朽功绩。同时,作者追踪勘测了他那些不朽诗歌的源头。穆旦是现代汉语诗歌领域极出色的诗人。他早早地就决定了,这一生要为汉语服务。书稿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家世与早期的求学经历;二是西南联大时期;三是抗战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创作与生活。借助于档案、采访资料、抗战史、回忆录、日记等,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历史图片,并详细而有深度地书写了一个诗人以及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的一个民族的传奇。诗人是种族的触须(庞德语),穆旦更是创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诗歌。他献身语言的这一生,应该像纪念碑记住英雄
弗朗茨·卡夫卡不仅写文章,也很爱画画:“嘿,过去我是大画家”,1913年,在写给日后与他订婚颇久的菲莉斯·鲍尔的信里,他半是戏谑、半是骄傲地谈到了自己的艺术抱负。他对自己的画曾经“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满意”。在他的百年忌辰,用一本漫画传记纪念他岂非再自然不过?何况作者还是像卡夫卡那样惯用简笔画风的尼古拉斯·马勒?马勒在本书中以 的幽默传神方式展现了卡夫卡的人生与作品,还敢于回答一些颇为重要的问题:卡夫卡撰写《穷游》指南的计划为什么失败?他的一部代表作的续篇《格里高尔·萨姆沙复原记》是谁写的?《白人 》是什么?《卡夫卡无死角》里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和许多其他内容。
老舍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多部。本书作者于昊燕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老舍的研究,写作了多篇关于老舍的研究文章。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而该书则采用随笔散文的笔调,深情地记叙了这位 语文大师 辉煌的文学生涯和极其简朴的一生。
米·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著名作家。生于顿河军屯州维约申斯克镇。参加过粮食征集队、顿河地区剿匪和集体化运动。卫国战争期间,以团政委职衔担任军事记者,赴前线采访。这些经历是他一生创作的源泉和素材,为其成为苏联文学*代表性作家之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和《一个人的遭遇》不仅在苏联文学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肖洛霍夫传》作者瓦·奥西波夫是俄罗斯著名作家、编辑家,曾任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社长,他与肖洛霍夫及其家人一直保持密切关系。为纪念肖洛霍夫诞辰一百周年,他利用多年研究成果,查阅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档案,完成了这部极具存史价值和可读性的传记。《肖洛霍夫传》获2010年俄罗斯国家奖。
本传是由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的张闻天选集传记编写组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由该组成员程中原撰写。作者力求使此书成为史料翔实、评价公允的信使。作者利用年事件进行有关张闻天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查阅了大量档案材料,访问了张闻天的众多亲友和部下,依据丰富的一手资料,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用三年多时间写成此书。
《鲁迅回忆录正误》是鲁研界的名著,作者朱正是鲁研界的名家,他的这部著作是专门给那些回忆鲁迅的文章、专著挑错的。尽管这些回忆鲁迅的人们——亲朋故旧,学生、友人、论敌,在鲁迅生前,都曾与他有过或长或短的近距离接触,他们的回忆是珍贵的研究鲁迅的 手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回忆鲁迅时,也有误记、失实的情况。朱正广征博引史实材料,辗转多方求证,精微剔透地辨析,致力于还原真实的鲁迅形象。在成书过程中得到冯雪峰、孙用、黄源、唐弢等鲁迅友人及专家的赞扬和帮助。所证之误,已在《鲁迅全集》及多种鲁迅传记中得以体现、成为学界共识。其治学方式方法,也足以垂范学界。胡乔木曾认为此书可以作为编辑学教材的参考书。而从这样特定的考据角度去探寻鲁迅生平故事,史家拍案,别具柳暗花明之趣,使读者在阅读快感中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