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北宋时期集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于一身的思想巨人、文化巨匠和政治精英。近千年来,世人大多聚焦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非凡造诣与杰出贡献,而对作为官员的苏东坡,及其致君尧舜的抱负、济世安民的理想、为民务实的作为和清正廉洁的品德,往往缺少系统关注与深入的探讨。汪维宏创作的《千载浩然苏东坡》即由此入笔,以清晰的逻辑,翔实的史料,自然而严谨的文字,对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仕宦生涯,做了生动、传神的刻画,再现了他作为有追求、有坚守、有建树的官员的立体形象。 《千载浩然苏东坡》为苏东坡传评作品,以丰富材料、严谨笔触书写了苏东坡从政40年的曲折经历。在朝任职7年,先后担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在地方做官33年,曾任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8个州的太守等职;从政28年,被贬谪12年。书中
他是才华横溢的故事家,也是有史以来极负盛名、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读者的作家,然而,在赛琳娜 黑斯廷斯这部里程碑式的传记问世之前,萨默塞特 毛姆(1874 1965)的真实人生从未被完整讲述过。 凭借前所未有的大量私家档案、扎实研究和强健的笔力,黑斯廷斯在本书中揭开了毛姆的神秘面纱,其生平交往与文学创作令人着迷的复杂真相也得以水落石出。书中生动讲述了毛姆经历的早年坎坷、中年显达、暮年背叛,他的多段秘密恋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谍报工作的传奇生涯,以及更重要的,一位天才艺术家如何将充斥着矛盾痛苦的私生活转化为苦心孤诣的创作激情。正是毛姆丰富多面的 大写人生 ,激发他创作出《人生的枷锁》《英国特工阿申登》《寻欢作乐》《刀锋》等杰作。 毛姆在戏剧舞台和出版界取得了同时代无人能出其右的巨大成功,财富
对读者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每一部长篇巨著都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阅读体验。作家的一生也和他的小说一样,从内到外充满了戏剧性,令人为之扼腕。安德里亚斯 古斯基这部传记作品是25年以来德语文学界的部陀氏传记。 在书中,他生动地描述了作家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坎坷的一生:27岁因涉嫌政治被捕,在临刑前后一刻被赦,侥幸拣回了性命;在流放西伯利亚10年后浴血重生,重新返回文坛;为躲避债主的纠缠逃往国外,因生活窘迫而染上赌瘾。 古斯基用流畅的文字,回顾了陀氏从反叛到反动的政治立场变迁,以及为了靠写作谋生而付出的无数心血:他创作了《罪与罚》,这部托马斯 曼口中 有史以来伟大的悬疑小说 ;他以戏剧性手法,犀利而细腻地揭示了人类心灵中黑暗、隐秘的心理活动;他对现代社会本质的深刻揭露,使他成为 20世纪伟大的预
作为战后日本的法国文学介绍人、翻译家、小说家、散文家和选集作家,涩泽龙彦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作者礒崎纯一作为涩泽作家生涯晚期的编辑之一,与其有直接接触,也因此有机会收集到许多涩泽亲友提供的、此前未曾公开的资料,了解到不少鲜为人知的往事。 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信件、文章及相关人士的证词,追溯了涩泽龙彦这位奇才的一生:从出生到经历战争的少年时期,再到从到东大法文科毕业、投身法语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青年时期;从遇见第一任妻子矢川澄子、经历 萨德审判 、担任《血与蔷薇》的主编,到与第二任妻子龙子的相遇以及平静的晚年的生活,全景式地还原了作家的成长经历。同时,通过穿插讲述涩泽与同时代好友三岛由纪夫、种村季弘、生田耕作、土方巽、松山俊太郎等人交往的细节与趣事,呈现了当时日
切斯瓦夫 米沃什,1911年生于谢泰伊涅,波兰诗人、翻译家、散文家和外交官。1951年他离开波兰,旅居法国,1960年移居美国。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他返回波兰定居。2004年逝于克拉科夫,安息于波兰的国家圣殿瓦维尔大教堂。 约瑟夫 布罗茨基,1940年生于列宁格勒,1964年以 社会寄生虫罪 被流放。1972年被驱逐出境,在诗人奥登和其他支持者的帮助下定居美国。198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96年逝于美国,葬于威尼斯,终其一生没有返回祖国。 本书着眼于这两位20世纪最著名的流亡诗人,以布罗茨基流亡美国收到米沃什写的第一封信为开端,深入探索他们的人生与创作,他们的诗歌与爱情,一直写到他们最终的死亡。这既是他们的友谊之书,也是一本切入点独特的双人传记。
我们找寻的梭罗不在任何一本书中,所以我才写下这本。当梭罗走在康科德的街道时,他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梭罗属于我们的时代和所有的时代。 劳拉 达索 沃尔斯 亨利 戴维 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诗人及思想家。生前鲜为人所知,20世纪后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来自于日记,绝大部分都在死后才出版,生前只出版过两本书 《瓦尔登湖》与《河上一周》。 梭罗的一生,见证了美国从一个充满农民和工匠的社会,转变成了熙熙攘攘、相互联结的商业国度。而梭罗的形象从未被之前的传记完全捕捉,他过于天马行空,过于特殊且多面。本书对梭罗大量已出版和未出版的作品进行整理,追踪了他生命的全部轨迹,通过梭罗所有的奇特与矛盾之处,复活了他完整的一生。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李叔同全传》是学界前辈金梅先生研究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佛学思想的结晶,是一部史料可靠、重在呈现思想和精神变化的独特传记。全书真实、细致地再现了李叔同从朱门子弟、风流才子、艺术先驱到律宗高僧弘一法师的巨大转变过程,深入剖析和解读了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全部人生历程和思想变化。作者观人入微,挖掘深层隐藏,甚至极具挑战性与性地分析了他出家前后的经历和佛学思想的形成与变化。《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始于写真,终于传神”,是一部一丝不苟、视野广阔、学养深厚的集大成之作。
1931年,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1899 1986)与阿道夫 比奥伊 卡萨雷斯(1914 1999)建立了充满文学色彩的深厚友谊,这段莫逆之交对于西班牙语文学来说亦产生了深远影响。自1947年起,比奥伊开始细致入微地记录二人之间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 仿佛永无休止又激情碰撞的对话 ,笔耕不辍地坚持了四十载,而这样的热忱成就了这部名作《日记中的博尔赫斯:1931 1989》。本书保留了博尔赫斯高谈阔论的精华部分,同时包含了其对于一些人物、事件的和作家作品的评鉴,主题涉猎甚广,不仅限于文学领域。正如作家马蒂诺所言: 通过比奥伊的文字功力,带领读者走进文学世界,走进这位以复杂深沉甚至难以捉摸著称的作家的思想世界。
\\\\\\\\\\\\\\\"【内容简介】: 理查德?艾尔曼是美国 学者、文学批评家,凭借三部重磅传记《叶芝:真人与假面》《乔伊斯传》和《王尔德传》跻身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巨擘之列。其中,初版于1948年的《叶芝:真人与假面》是其成名作,材料丰富,功力十足,字里行间 透着一股可贵的学术朝气,是为其学问生涯奠定基调的作品,也是关于叶芝的传记类作品中获得学界一致认可的 之作。在这本广受赞誉的文学研究经典中,艾尔曼以挥洒的文笔、广博的眼界和深厚的学养探索了大诗人叶芝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揭开了他的一张张假面——神秘学者叶芝,爱尔兰自由邦参议员叶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耽于感官享受的老年叶芝。 中译本根据1979年修订新版译出。 \\\\\\\\\\\\\\\"
龚古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芒 拉努根据翔实的证据资料和档案文件, 十年磨一剑 ,以小说家的笔法、诗人的语言,结合散文式的结构,创作出一部风格独具的左拉传记。真实的左拉,神奇般地复活在这里:撒满阳光的埃克斯的青少年左拉,朋友塞尚,未来的印象派画家的捍卫者,海关办公室职员;在贫困生活的磨练中,一边写诗歌和故事,一边寻找出路。后来,成为新闻记者、小说家;在德雷福斯案件中,成为追求真相的勇敢者的冠军;龚古尔兄弟的朋友,梅塘的主人,加布里埃尔的丈夫,让娜的情人,德妮丝和雅克的父亲。作者以一种既谨慎又自由的笔触撰写出这部传记作品,也成就了一篇轻松而又迷人的美文。法国文学专家说: 这是一部精美的,富有细节魅力的散文集。
里尔克,作为迄今为止全世界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传记或许来得有些迟了;幸好,诗人的价值是永恒的,对他和他的诗歌的关注与解读,早些或晚些,对整个人类生存史而言,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 《里尔克:一个诗人》以丰富详实的史料、深邃优美的文笔,对里尔克的人生线索和作品里程展开深度溯源与细腻描写,呈现了诗人在“生活的古老敌意”中逆水而行、孤独地辨认生命本质的坎坷一生,凸显了作为诗人的里尔克对生与死乃至整个宇宙秩序的思考与呼告。 在里尔克的诸多传记中,身为德语文学研究者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拉尔夫弗里德曼的这本《里尔克:一个诗人》,态度谨严、冷静公允,精确切入里尔克诗作与小说的思想内核,将里尔克生平与著作紧密结合,其准确性与可读性兼而有之,对里尔克的理解与诠释更是令人叹服。
·目前学术界公认威详实的狄金森传记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现代诗先驱者、西方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博尔赫斯的偶像,她是一个谜,而本书试图揭开她传奇人生的谜底 ·兼具严谨的历史考据和可读性,《出版人周刊》称其达到了文学传记的高水准 作为现代诗的先驱者,艾米莉·狄金森大概是受人喜爱的伟大诗人之一,同时也是难以索解的谜——她是博尔赫斯一公开表达欣赏的女作家,诗坛地位与惠特曼比肩,却在25岁之后逃避公众生活,只留下上千书信和诗作。 这个奇特的女性究竟有怎样的一生?生活中的遭遇,不同寻常的个性,激情与愉悦,失望与冲突以怎样的方式走进了她的诗歌世界? 当代学者阿尔弗雷德·哈贝格以时间为序追随着狄金森的脚步,用信实全面且深入的文献资料向世人展示他揭开谜底的雄心,带我们尽可能地接近这位诗人——这位天才
《灰娃诗全编》由著名出版人汪家明编选,共辑录诗歌一百多首,基本按编年排序,涵盖了诗人目前可见的全部诗歌作品,完整生动地展现出一位年近百岁的女性诗人热烈而自由的生命与诗歌轨迹。在经历剧烈的生活颠覆与人生磨难后,灰娃发自本能地开始写诗。她的诗作个人特质突出,裹挟着一股不羁的野性,充分体现出个体灵魂无法被磨灭的自由与独立。灰娃的诗歌近乎于一种心灵的独白,几乎没有受到任何诗歌潮流的影响,在她的诗里见不到常规的范式,根植于汉语的弹性和模糊性的词语创造,使她更加善于发现汉语自身隐含的可能性。她的诗歌语言简洁精准,极富浪漫气息,画面、声音、色彩与情思熔为一炉,铸造出独属于灰娃的诗歌语调。正文后另附著名批评家谢冕、著名翻译家屠岸等人的评论文章,以及诗人相关的照片、手稿与资料彩插,尽可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当代 剧作家阿瑟?米勒生前出版的 自传。 在五十余万字的自传中,阿瑟?米勒对自己所走过的漫长曲折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艺术道路做了深沉的回顾和反思,尤其回顾了人生道路中的一些关键时刻: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与法西斯主义的抬头,使得他终身都持批判现实的左翼政治立场;五十年代,他与麦卡锡主义斗争, 获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在他的领导下, 笔会从与世无争的文学俱乐部变成一股推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几段情感经历尤其是和玛丽莲?梦露受人瞩目也备受困扰的婚姻带给他影响,等等。在叙述这些事件的同时,米勒详细记录了自己戏剧创作生涯的全过程,其中有成功亦不避失败,并生动描绘了戏剧界、电影界、政治圈中的许多重要人物。 米勒的坦诚、对文学和社会的责任感,是
《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 传记!女作家的正确道路不是全力以赴攻破男性设置的街垒,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 好的作家。 “人们对她说,她不可能既当女人又当文学艺术家,如果她敢贸然尝试, 终下场是跳到飞驰的火车面前,粉身碎骨。对此她半信半疑。她大胆尝试了,并未见到火车呼啸而来。她无需与之相撞。”阿特伍德的父亲是一位昆虫学家,6个月大的她被放在背包里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丛林生活,后来成为她 任丈夫的吉姆·波尔克说:“她是名副其实的丛林之子。”在阿特伍德出生的那个时代,女孩们还会因为创作野心而受到打压,但是她却坚信自己要写诗,要成为作家。这一点从未改变,无论是在举行文学活动的“波西米亚使馆”,在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求学生涯中,还是在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做小职员时。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位杰出作
《大河无声:李劼人评传》是张义奇先生收集资料并撰写的关于李劼人的传记作品,以翔实的文字勾勒出李劼人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成就,展示了作家笔下激荡的时代历史进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李劼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其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等已成为中国文学 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本全面描写李劼人生平的传记。本书试图填补这一空白。全书以李劼人的生命轨迹为线索,采取“传”与“评”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多重身份的文化巨匠的形象。
张爱玲至今仍是大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传记层出不穷,《张爱玲传》以“不做传奇”的立场,严谨地以文献为依据,对张爱玲生平及其作品做了全面深入的叙论。全书按张爱玲的生活轨迹分为上(1920-1943)、中(1943-1945)、下(1945-1995)三编。特点是以深刻细致的分析和评论见长,能够将张爱玲的作品与其经历、思想、情感等结合打通,处处传达出由文见人的洞见,寻觅出了张爱玲及其作品之间的深切关联。文笔清雅,不枝不蔓,既无学究气也避开了多愁善感的矫情气,甚至被读者认为是张爱玲式的文字。 1993年初版后,成为众多张爱玲传记中的经典之一。此次再版,作者重新修订,增加了作于张爱玲百年诞辰之际的《金句化的张爱玲,与真实的她差得有多远》一文,并配以精美插图,使这部经典传记更臻完善。
基本信息 书名: 帕斯捷尔纳克传(上下) 作者: (俄罗斯)贝科夫 开本: *: 88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6-11 书号: 978702011575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