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渺人生》旨在讲述几个 小人物 的命运,而他们命运的线条,在某些时刻经由某个第三者的讲述或道听途说,与叙述者自己的人生相遇了。命运在或近或远处交汇,他从他们的存在中读到了自己的人生。这八篇小传(一个跑去殖民地的农家男孩;祖父母;一个也许成了苦役犯的农民;高中同窗;医院的病友;乡村神父;乐于助人的情人;死去的姐姐)最终合而为一,构成了一本间接的、碎片化的自传。
本书选取10位在我国高铁、航天、港口、土木基建、建筑、传统手工业等领域的杰出工匠,通过对话形式,讲述他们如何把个人人生理想融入时代需求、国家发展需求当中。他们当中有年近九旬的中国航天一院 院士班组长 ,也有 80后 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有 复兴号 的动车组调试员,也有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 在他们的故事中,能看到我国发展壮大的缩影,也能感受到在时代变迁中,普通劳动者应以怎样的姿态去奋斗。他们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态度,实现了自身价值,创造了美好生活,也为企业、行业、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重要力量。他们成长成才的故事,可以激励广大劳动者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活着,或者创造:里尔克、罗丹与二十世纪初的巴黎》围绕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诗人里尔克与现代雕塑的奠基者罗丹之间充满矛盾的友谊展开,是这两位大师的双传记,记叙了罗丹与里尔克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诞生过程和重大的思想转折,不仅写出了两位大师各自在艺术道路上的艰难探索,同时通过他们二人与二十世纪初欧洲众多艺术家、作家、思想家的交往和相互影响,折射出那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代的荣光。 任何一无所有、对未来感到迷惘,只是清晰地感到自己 不属于这里 的青年,都可以从该书中得到激励和慰藉。 我该如何度过人生? 这是青年里尔克向他的精神之父、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提出的问题。罗丹没有给他答案,只是让他 工作,要一直工作。 同样,这本书中也许没有你要寻找的答案,但你一定会看到某些想法的印证。
《诗人十四个》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用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全书根据这些主题分为七章,每章选择两个诗人,讲解其在这一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诗人个人气质,并在两个诗人的对比中,呈现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作者整合知人论世的学术方法和现代心理学的分析语言,在继承经典笺注释义的基础上进行解读,旨在发掘古典诗词对于人生真正问题的助益性,激发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唤起深切的生命体验。
睁开城市的双眼,微小的距离要相见。 用12人的故事,致我们的时光。 看见音乐的 背面 ,看到音乐人的 来处 。 他们是歌者,作词人,他们来自西北、北京、四川、山东、广西 他们将歌声遍布中国大地,用旋律丈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12个音乐人,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无数别样生动的人生故事:赵雷登上《歌手》舞台后渴望走出成名这座 围城 ;写过三次《家》的罗大佑决定不再漂泊;窦唯脱离了世俗却仍被世俗描绘着;摇滚老炮苏阳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民族乐;程璧往返中日十年,用音乐和诗歌记录下最浪漫朴素的日常;张浅潜 一只手挡住命运的袭击,另一只手匆匆在纸上记下自己的东西 《鹿港小镇》《那些花儿》《成都》《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倒淌河》《理想三旬》是如何诞生的? 时代之声 偶尔振聋发聩,在每人心头响起一记重击;偶尔细腻平淡
本书收录周恩来侄女周秉德、陈毅之子陈昊苏、吕正操之子吕彤羽等四十余位开国元勋、将帅后人专访文章。书中讲述了这些后人记忆中的开国先辈,展现老一代革命家崇高的精神风范,如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不忘总理初心,至今仍住单位宿舍楼 陈毅之子陈昊苏:诗词串起父亲的一生 吕正操之子吕彤羽:父亲说别在意当多大官,要紧的是给人民做多少事! 等,通过一篇篇生动专访,共话百年沧桑,讲述家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家风。
本书通过生动的叙述,带领读者跨越时空,深入了解那些在人类科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科学巨匠们。这些先驱者凭借其超凡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到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再到达尔文、麦克斯韦、普朗克、爱因斯坦等,每位科学家的故事都闪耀着智慧之光。他们挑战传统、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激励我们追求知识、探索未知。本书不仅让读者一窥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理解科学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的,更重要的是,它旨在启迪年轻读者心智,了解科学巨匠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渴望和热情。本书适合对科学和科学家感兴趣的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通过寻访海南建省三十年间海口市内的三十位亲历者,发掘和记录承载着三十年变迁的城市进化史,*终通过图书呈现采访成果。图书采编过程中,团队将通过对海口三十年变化亲历者的深度采访,忠实记录采访者的故事,全景展现海口三十年民间生活史。通过采访了解当年海口人的生存状态,精神世界,当下处境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书中设置的 海口三十年 珍物 栏目将通过采访对象心目中*重要的一件与海口生活相关的 珍物 ,展现海口一个时代的生活记忆。以珍贵之物为契机,回望在海口的生活经历中细水长流或激动人心的时刻。序:韩少功。 30 位受访者:蔡葩、陈启程、冯晖、廖之肖、邢明、封仪、冯仑、刘军、潘石屹、王启富、吴世平、易小迪、 Nicki Johnson 、陈静怡、烘钢炉、胡亚玲、蒋会成、李康、李少君、练坚、廖逊、清秋子、孙绍先、王
本书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1978年至1991潮汕分市和1991市至2018年三个阶段,通过大量文献、数据和事例全面、系统地梳理1949 2018年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汕头(包括部分今潮汕地区)捐资兴学、发展教育事业的历史面貌和当前基本情况,为广大爱国爱乡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在教育方面所作的贡献作记录,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 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 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 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
《世界无界》既是一部*大咖对谈,也是一次全球范围内的人性研究。作者耗时五年,从担任沃顿商学院副院长30年期间结识的13000名有识之士中遴选了21位主人公,包括: 林则徐后裔、光辉国际亚太区总裁 郑家勤 / 全球首家影响力投资证券交易所创始人 德文 夏纳兹 / 占瑞典经济半壁江山的瓦伦堡家族中的 雅各布 瓦伦堡 / 全球教育 领导力基金会发起人、太阳集团副董事长 希夫 坎姆卡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 俞敏洪 等。 本书将从希腊神话 阿里阿德涅的线索 入手,讲述这21位多元背景的大咖究竟如何从1300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同时让读者走近他们身上闪耀的共同价值。他们亲自讲述的故事又会如何让我们判读商业社会生存之道,揭开成功的本质?
《澎湃人物志:被聚焦的和被淹没的》是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澎湃新闻社 澎湃人物 栏目近年来刊发的人物报道特稿的精选。《澎湃人物》是澎湃新闻时事频道下的一个栏目,专注于深度人物报道。书中收录的30余篇文章,关注有社会意义、讨论价值的严肃话题,以及对社会公众比较陌生、有新奇感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中国当代社会各个群体,有被社会关注的主流和新闻热点事件中的人物,如震后北川的摄影师父子、程序员群体、民法编撰学者,也有边缘群体,如农民艺术家、工人诗人、农村留守儿童、外籍环保志愿者、传销受害者、网络游戏玩家。在书中,能读到故事,也能看到真相;既有小人物的命运,也有大人物的头脑。 全书体现了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对于非虚构写作和深度新闻报道的探索与努力,展现了不同群体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境遇,既是一本精彩而
本书以读者的阅读为本位,打破了传统的以文字叙述的单一模式,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觉、多层次地阐释了中国历代名人的故事。全书共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近现代时期7个篇章,所选名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精彩扼要地讲述每位名人的传奇人生、功过是非。增设的名人档案、传世名言、后世评价等多个辅助栏目,力图多角度解读中国名人。同时,编者选配的近600幅内容涵盖面广的图片,文图对应,互为解释和补充,方便读者理解名人。精炼简洁的文字、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使读者开始一段愉快的读书之旅,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崭新层面考察名人、感受名人、思考名人。
《世界100大画家:从乔托到安迪·沃霍尔》中选辑的一百位大画家,年代上网罗了从13至20世纪的八百年来,在世界美术史上深具影响力、左右艺术发展趋势的重要人物,从初期影响文艺复兴的乔托到现代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他们在当时艺术界都是走在时代前端的先驱者,充满艺术创造力,才华洋溢,作品魅力无限。
本书稿收入了近两年《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华儿女》《南方 》等媒体对李步云先生的访谈,共15篇,并附录《 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如今,年近九旬的法学家如何看待他“敢发真论、敢求真知、敢持公论”的一生,如何看待中国法治的进程和未来,又如何看待近期颇具争议的几个公案,本书稿将给出答案。回顾自己的一生,年近九十的李步云先生用“红色基因”和“家国情怀”两个词语来概括。而他一生对新中国所作的贡献,他自己认为就两件事情,也就是推动法治和人权入宪。这15篇访谈,集中反映了李步云先生的思想精髓,对于我们 好地把握他的法学思想、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 有启发意义。
一书三用!多功能图书,送给自己或亲友、员工的 礼物书。 功能1:一日一句稻盛金句,打造 好的自己 本书选取500万畅销书《活法》作者稻盛和夫在著书及演讲中反复谈及的经典名言,以满月31天的日历形式为核心贯穿整个产品,并辅以日英文对照。入选的名言,主题包含其人生哲学、经营哲学的方方面面,且对每一句都酌加注释。这31句箴言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提升心性,对于普通读者立身处世都有很好的指引作用,让自己随时充满正能量,鼓励自己每 。 功能2:笔记本书中穿插多样的精美笔记页面,供读者记录工作、学习、生活要事或抒写心情,帮助读者深入探索和反思,多维度理解和感悟稻盛和夫的精神境界。 功能3:装裱/书签 每 都是新的开始。本书做了全新的日历改善方案,只有满月的31天,无使用年限,可重复利用。另外,还特别在箴
......
作为老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自2014年10月起,采集工程在《中国科学报》上策划和组织开设了“印刻”专版,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一位接受采集的科学家,并配以相关史料或采集工作心得,既展现了老科学家曲折丰富的人生故事和科研经历,又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成为采集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的平台。截至2016年9月,专栏已刊载130期,即刊出了130位老科学家的科研人生故事。本套丛书即为上述“印刻”专版130期的合辑。第四册为女科学家专辑,收入了22位女性科技专家的故事——既有出生于江南名门却“不爱红妆爱武装”的 位女核物理学家何泽慧院士,也有人如其名般清丽、一生在企业从事药物研究开发的安静娴院士,还有风华正茂时放弃联合国WHO职位回国、后半生脚印遍及中国麻风病现场的李桓英研究员,等等。她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