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托·迪·邦多纳(GiottodiBondone1266-1337)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被认定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创者、“欧洲绘画之父”。 乔托性格开朗、活泼、机智、幽默,他在绘画中不仅从占今名人的优秀作品中汲取养分,而且突破了中世纪绘画缺乏生命力的缺陷,创作了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宗教画。他曾在佛罗伦萨、罗马、帕多瓦,那不勒斯,米兰、阿西西等地制作壁画。他的作品富有立体感,并以自然景物代替中世纪绘画贯用的金色及蓝色背景。 乔托的代表作品有《金门相会》、《犹大之哋、倾悼耶稣》和《逃亡埃及》等。
索菲娅·罗兰凭借表演两次问鼎奥斯卡(1961年的《烽火母女泪》和1990年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还有数不清的各种大小奖项和专业的评判,几千次登上全世界权威的杂志封面,索菲娅·罗兰是至少三代电影观众崇拜的偶像,他们从她年轻时候演的角色就爱上了她,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逐渐发现她的成熟和魅力,不断地被她征服。索菲娅的故事也是一部艰苦的奋斗史,在她的一生中经历了与命运日复一日的抗争,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在一个拒绝任何变化的社会中,索菲娅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她用自己的卓越才华和不屈不挠,一次又一次地完美呈现她的“明星”本色,她知道怎么将好莱坞的明星魅力与地中海的豪爽耿直相融合,从一个角色到另一个角色,她自然纯朴的表现让人惊喜连连。《索菲娅·罗兰画传》(作者:斯特凡诺·马斯)的出版正是为了向这位天
马连良8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15岁唱响《借东风》。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其代表作有《四进士》、《甘露寺》、《赵氏孤儿》等,享誉半个世纪,盛名不衰直至今日。他与梅兰芳合演《游龙戏凤》、《四郎探母》,合灌《打渔杀家》等唱片,被誉为“中国剧坛二巨头”;与杨小楼合演《八大锤》,被誉为“艺坛双绝”;与周信芳合演《一捧雪》,被誉为“南麒北马”。1948年赴香港演出休养,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下返回大陆。1955年任北京市政协委员,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民国、新中国叱咤风云风云的舞台艺术大家。“文革”期间马连良饱受迫害,1966年含冤去世。斯人离去已四十余年,但大师的艺术生命却在不断地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