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希贵校长继《学校如何运转》之后的又一管理学力作。 本书聚焦学校制度,是作者30余年管理实践智慧 集成 之作,也是作者在管理学深入探索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作者从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出发,结合各地学校制度设计与运行的实践,具体分析了越位、错位、缺位、不完整、不平衡的制度对组织的伤害,系统地阐述了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及学校制度改进的策略和方法论。 作为 北京市名校长领航工程教学用书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者、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阅读。 由于教师工作的独特性,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也可从中得到诸多启发。 本书也适合各类组织尤其是知识性组织的管理者、企业家参考。
首先是提纲关。提纲是一本书的骨架,决定着一本书的基本内容。提纲四易其稿,每一稿都有几万字。编写组多次向在北师大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征求意见,还专程到中山市与当期的校长们多次专题研讨,在对提纲多次修改并在校长们满意后,才开始正文的写作。其次是正文关。初稿完成后,多次征求校长们的修改建议,并根据建议进行多次修改,前后总计六易其稿,许多章节与初稿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个别章节甚至是完全推倒重写。写作过程的艰辛,非亲身经历者很难体会。后是文字关。正文基本完成后,编写组邀请《中小学管理》杂志编辑部孙金鑫主任对于文字进行了深度加工,以使本书更加符合校长们的阅读习惯。书稿送交出版社后,出版社又组织专家对内容进行了修改,责任编辑又进一步对文字进行了加工。
社会情感学习是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帮助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获得发展所必需的对自我、他人与集体的认知与管理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有效地面对挑战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它对学生的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态度和价值观、行为与学业成就等都具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本书通过阐述其提出的背景、内涵、理论基础、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学校改进策略与监测评估策略。本书将理论引进并本土化,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对于社会情感学习在中国的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内容包括: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教学要点、幼儿园韵律活动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韵律活动教育教学实践体会。书中所有案例按小班、中班、大班进行划分,更便于教
首先是提纲关。提纲是一本书的骨架,决定着一本书的基本内容。提纲四易其稿,每一稿都有几万字。编写组多次向在北师大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征求意见,还专程到中山市与当期的校长们多次专题研讨,在对提纲多次修
本书全面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澳大利亚、中国7个国家22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改进项目,并深入分析了每个项目的发展过程、实施策略、相关经验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学校改进项目的共性特点,并深入分析了国际学校改进的基本发展趋势、积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相关项目的价值取向、实施策略对于我国学校改进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为了落实 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的工作,上海学校开展了学校德育顶层设计和落地工作。本书精选了上海中小学德育典型案例,展示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成就。本书系统讲解了如何做德育顶层设计,如何创建德育课程系统。学校德育要形成较为科学、系统、规范和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德育目标不宜“过高”“过大”,内容要遵循学生实际、不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要充分保障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本书案例选自于20几所学校,既有高中(完中),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有职业学校,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书中每个案例包括“学校简介”、“理性思考”、“德育工作”、“特色德育”和“专家点评”等部分。其中“理性思考”部分侧重于回答学校德育“依据什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德育工作”从“目标与内
《中学校长决策的困境与突破》是一位中学校长的决策实践与理论对话的结晶,旨在为校长决策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经验。《中学校长决策的困境与突破》在梳理校长决策模式理论和组织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
本书结合 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普通高中学校的要求,采用实践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了普通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案例,系统分析这些学校发展的进展及其缘由,展示了当代了中国普通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与经验。本书分四部分: 部分是理论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学校发展实践分析,介绍当前中国普通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进展。第三部分是专题研究。 一部分是关注普通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提出促进我国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的系列建议和观点。
《中小学教育大数据分析师系列培训教材》主要用于 及线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还可用于教师、教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教育工作者的自主学习和提升。本教材计划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还将作为大数据MOOC 课程的主要学习资料,供参加课程的学习者阅读、学习。《中小学教育大数据分析师系列培训教材》共有5个品种:教育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的智能学校、数据驱动的智能课堂、数据研究。《中小学教育大数据分析师系列培训教材》是由黄荣怀教授、任友群教授作序,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方海光邀请北师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内蒙师大、陕西师大等各大师范院校教授以及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任和 开放大学、北京教科院等院校专家一起编写的成体系的、完整而全面的大数据分析师培训教材。 本选题为数据驱动的智慧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0版)》为“教育治理与领导力丛书”之一,本版为 中文译本。该书围绕如何执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所需的过程和程序进行阐述,从政策、文化、科技等角度探讨解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具体包含组织的维度、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招聘、人才选拔、就业安置与岗位培训、员工发展、绩效评估、薪酬体系、集体谈判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等十大版块。 0版 新了所有的文献资料和尾注,为研究者提供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具体可操作化实践的 信息。
本书 篇基础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发展历程,从一个网络产品演化的视角看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并将新媒体置于网络生态圈中去理解其所处的位置和塑造影响力的关键,同时介绍了基本的编辑工具。第二篇进阶篇介绍了平台特点并详细说明了高校如何在不同新媒体平台上塑造自身影响力突出自身的学术品味和社会责任,内容涉及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凸显了对新平台新趋势的理解与判断。第三篇未来篇,介绍了问答社区、大数据、智能媒体以及海外传播力的思考和工作案例,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探索。
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制度与学校制度是什么?道德学习与教师道德学习是什么?学校制度与教师道德学习的关系如何?学校制度促进教师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实践模式又是什么?为解决这些问题,本书立足于对国内外研究的整理与反思,研究过程力求渗透明确的实践指向性,研究本身注重基本理论的阐明和观点(观念)的创新,期望从理论上梳理学校制度促进教师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并反思其在实践运行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学校制度促进教师道德学习支持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议。 本书适合与学校制度、教师道德学习、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相关的教师及科研工作者参阅,也适合对此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其他读者阅读。
本书内容是关于优质学校教育,是讲究科学、讲究智慧、讲究艺术,也是讲究情怀的,办 、优质教育的底蕴在于能用时代的需求找准学校前行的方向,用教育的智慧精准立德树人的道路,用智慧的艺术认准谋划的方略。学校教育在优质化、现代化的探索中,不仅要有前瞻的谋划、独特的思考, 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李英校长的这本著作既是她40多年作为学校管理者深化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真实写照,也是她超强的学校管理执行力与领悟力的智慧结晶,是学校教育的科学、智慧、艺术、情怀的结合体。
《面向未来的交通出版工程·政策与规划系列:透过大数据把脉城市交通》分为两个基本部分:部分由,2,3章构成,论述城市交通领域大数据思维的主要技术概念;第二部分由第4,5,6,7章构成,讨论大数据分析中的主要技术如何在城市交通领域中应用。 对于信息技术人员来说,通过《面向未来的交通出版工程·政策与规划系列:透过大数据把脉城市交通》可以了解如何在城市交通这一舞台上展现大数据的魅力;对于交通工程师来说则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大数据思维;而对于交通数据分析师来说,希望通过《面向未来的交通出版工程·政策与规划系列:透过大数据把脉城市交通》能够引导他们建立一个技术框架。
本书为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由总论及逻辑严谨的六个子课题研究成果及有关附件构成:总论;高校内部有效治理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第二篇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与现实研究;第三篇高等教育强国之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比较借鉴研究;第四篇我国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建构研究;第五篇大学章程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的依法治校研究;第六篇高校内部治理的文化研究。本书适合政府教育管理行政人员、高校及院(系)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教师、高教研究人员及高校法规处成员,以及高等教育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阅读参考。
本书以维护 安全、维护高校稳定为背景,从整体视域对高等学校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应急管理问题展开积极探究,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系统阐述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在安全教育育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本书紧扣时代发展主题,适应高校稳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能够把中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的 要求融入到具体论述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本书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和安全管理者提供开展工作的科学理论指导和业务指导,既可以作为高校开展安全教育课教师和安全工作骨干培训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关心高校稳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读物。
本书是由刘基、王嘉毅、丁虎生主编的《西北师范大学校史(1902-2012)》。《西北师范大学校史(1902-2012)》的内容提要如下: 西北师范大学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的主体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一部改组为西北联大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大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开始迁往甘肃兰州。1958年前学校为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
自1958年始,朱行中学经历了学校初创阶段(松江县朱行初级中学)、朱行农业中学、朱行五七中学、金山县朱行中学、上海市朱行中学几个阶段,至今60年。六十年学校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留下了厚重的足迹。朱行中学从1958年朱行农业中学成立,一路走来,迄今整整六十年。六十年,办学初心不变,理想信仰激励着一代代教职员工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六十年,创新理念不变,深化改革鼓舞着一代代教职员工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六十年,数以千计的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建设 的栋梁。昔日学生以有母校而光荣, 母校以有千万学生而骄傲;六十年,学校与 息息相关。 困难,学校破旧。 富强、学校美丽。在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下,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一所现代化的绿色学校展现在朱行人民的面前;六十年,学校办学一路奋进,创造教育渐
本选题聚焦于我国长期存在的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的基本现实,从现代治理的视角审视职业学校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在综合运用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统一的基础上,致力于建构一整套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治理的体系。在内容层面遵循“缘何”、“是何”、“何状”、“何向”、“何人”、“何以”、“何态”和“如何”等问题思维逻辑,主要聚焦于四大专题研究,即“共治求善治”的逻辑研究、“共治生善者”的主体研究、“共治保善于”的过程研究、“共治成善态”的效果研究。通过这四大层面的研究,逐级展开对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治理的探索,并提出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一方面为职业学校在质量管理上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案例呈
本书聚焦中国学校现代化标准及其区城性试验这一主题,在相关研究的国际比较与国内综述基础上、探讨了学校现代化及其评价的演进脉络、屋清了学校现代化的价值维度,凝练和研制了学校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公平、效能、赋权、生态和优质)及指标体系、并通过区城性试验加以验证,进而对现代化进程中的未来学校形态与特质展开构想与初创。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随着智慧时代的来临,智慧校园已经成为数字校园未来发展的必然形态。本书以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为导向,重点关注智慧校园的概念、内涵与特征,智慧校园建设与研究现状,智慧校园战略规划与设计,智慧校园关键技术,智慧校园基础设施,智慧大数据中心,智慧校园应用系统,以及智慧校园管理与评价等内容。本书旨在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智慧校园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以期促进中国智慧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