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海一粟:汉英翻译九百例》讨论了九百多个汉英翻译的例子,这些例子的来源主要是《邓小平文选》、《*教育访谈录》、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鲁迅作品和英若诚译曹禺的剧作《家》,主要目的是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使读者多了解一些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无论是对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本教材是研究生公共课教材,在2009年出版的《研究生英语读写译教程》基础上修订而成,主要包括阅读理解练习、词汇练习、口语表达、翻译练习和写作练习,以达到强化研究生阅读、写作及翻译技巧训练的目的,使学生通过练习真正掌握与运用、读写、译技巧。
本书稿是由李永宁老师主编的系列高考教辅书,系列图书包括听力、语法、口语翻译与写作等。通过诊断题先自测,然后专项训练各个击破,既可以弥补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又可以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后设计模拟试题,帮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本书除了依据考纲要求,设计力求效度与难易度相当的试题外,还作了详尽的解析,旨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也有助于教师安排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会议口译》教材共分为十章。章为会议口译概论,第二至第八章涉及了口译现场可能遇到的多种工作形式,即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视译等,第十章则主要介绍模拟会议的准备和组织方法。本教程的三位作者均是北外高翻学院的口译教师,具有多年的口译教学和会议口译实践经验。教程总结了北外高翻多年以来培养会议口译人才的做法和经验,对现阶段MTI教学和高端口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似临画》是《译家之言》系列之一,由翻译家傅雷之子傅敏精选傅雷谈翻译的文章与书信,在原版基础上重新修订,仅保留傅雷亲撰内容,并首次配以珍贵的原版书影、傅雷手稿图片、傅雷研究资料目录汇编等。
《翻译的甘苦》是《译家之言》系列之一,收录了知名翻译家董乐山谈翻译的一系列文章,包括翻译理论探讨、翻译批评、词典编撰、语言综述以及关于翻译心得的各类随笔。书中所收文章兼具逻辑性和趣味性,涉及范围广,论述精到,见解深刻,对提高翻译技能极有帮助。
《译诗漫笔》由飞白先生精选其专论翻译的文章三十四篇,并附两篇访谈,是作者翻译思想与实践的代表作和集大成之作。飞白长期致力于世界诗歌名著的研究译介,被卞之琳先生盛赞代表了 中国译诗艺术的成年 ,有《诗海 世界诗歌史纲》《诗海游踪:中西诗比较讲稿》《法国名家诗选》《马雅可夫斯基诗选》《勃朗宁诗选》《哈代诗选》等数十部著译,翻译语种涉及拉丁文和英法西俄荷等十余种。
《译家之言:翻译乃大道》是《译家之言》系列之一,选收余光中先生译论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
《传媒新词英译研究》专题研讨了当代中国传媒中新词新语新义的英译问题。全书针对新词新语(如 关停并转 、 灰色收入 、 抓大放小 等),或旧词新义(如 高考状元 、 红包 、 内功 等)以及外来新词语(如 黑客 、 热线 等),以翻译理论与实务为基础,从新闻传播的效果以及跨文化语言学角度,系统地介绍其英译的特点、标准、技巧以及易犯的错误等。此外,《传媒新词英译研究》还精选50条传媒新词作为典型译例,针对新词新义的释义、译法、可替换词以及常见误译等情况予以详细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掌握目前暂无先例可援的新词语的英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本书既可满足外事宣传工作者、口笔译工作者、英语新闻工作者等有关人员从事涉外工作与研究时的不同需求,又可供高校师生和广大读者学习、参考。本书张健著。
林语堂创作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行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本着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对中国讲西方文化的目标,通过一系列优秀的创作和译作履行着一位文化使者的使命。而双重的文化环境与现实又赋予了林氏复杂而矛盾的文化观,其中既有他无法割舍的东方文化情结,又有无法摆脱的自我东方主义。本书在互文性的理论框架下,从跨文化的视角来解读林语堂的文化观与其汉英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前者如何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后者,而后者又如何彰显前者。
翻 译大讲堂 邀请文学、文献公文、外交、经贸等各领域的翻译名家,讲述他们翻译历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趣闻轶事、对翻译问题思考、翻译心路、翻译经验、对学子 的寄语等等,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翻译的方方面面。丛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性,又有较强的趣味性,对翻译学子有较大的实践指导价值,适用于翻译专业学生及社会 上的翻译爱好者和从业人员。 本 书是文学翻译和专栏作者方柏林的翻译随笔,分为四部分:部分是 翻译吐槽 ,是作者对业余从事翻译工作的苦乐发出的感慨;第二部分是 前言后记 ,是 作者为自己译作所写的序言的文字;第三部分是 翻译札记 ,是作者从事翻译工作多年的一些思考和经验总结;第四部分是 译余拾趣 ,是作者在翻译工作中的 点滴故事。
《译海一粟:汉英翻译九百例》讨论了九百多个例子,这些例子的来源主要是《文选》、《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鲁迅作品和英若诚译曹禺的剧作《家》,主要目的是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使读者多了解一些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无论是对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译出地道的英文来:汉英翻译误区解析》共分13章。章介绍翻译的原则、理论和策略。第二章讨论中英文的基本句子结构。第三章到第六章讨论一些重要词类翻译和使用,包括几乎令所有译员头痛的冠词问题。第七章到第九章在对重要词类讨论的基础上,进入句子的层面,分析一些常见从句的翻译。第十章再回到词类的范畴,讨论在翻译中经常出现的对各种词类的误用和错误。第十一章和十二章讨论貌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标点符号、汉语拼音在翻译中的使用以及英文书写格式的问题。后一章是译文分析,包含10篇有代表性的练习译文,对译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指出解决办法。
《商务翻译》是专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汉译英、英译汉课程专门编写的教材。本教材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翻译基本功,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从事商务翻译的英语人才。本教材适合于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使用。本教材分汉译英和英译汉两册,每册十六单元,包括与商务有关的文本、翻译范文、翻译理论、与文本内容有关的常用词汇翻译、背景资料及练习等。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加入了具有时代性的元素,替换了陈旧的内容并更正了*版的错误。
这是一本融合国内外口译研究*成果、传承厦门大学口译教研小组20年积累的思想精华的全新力作。科学性:突出我国口译教学和实践的特点,完美结合理论讲解与技巧训练;前瞻性:口译形式、技巧训练、篇章内容等方面体现新趋势、新特点;多样性:介绍不同的口译训练形式,选材兼顾不同语域、不同风格、不同地区、不同口音;针对性:针对口译技巧展开技巧训练;模拟真实场景设计口译练习;趣味性:教材编排、篇章选取、练习设计生动活泼,实现愉快教学。
作为一本普及翻译百科知识的工具书,吴咏花、叶会、肖水来主编的《翻译百科知识问答》旨在向读者全方位展示有关翻译学科的各类知识,包括翻译概述、中西翻译理论、中西翻译史、中外翻译家、国内外翻译教育与研究、国内外翻译组织及赛事、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服务、翻译词典与工具书共八章。翻译概述部分对翻译的基本概念、标准、分类、策略等进行概述;中西翻译理论和翻译史部分介绍了翻译史上各时期不同学派的翻译理论、不同题材的翻译实践活动,涉及从早的《圣经》、佛经翻译活动直至现代社会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翻译的翻译学科发展全过程。中外翻译家部分按照翻译家的生卒年排序,以便读者在了解各位翻译家的同时能清晰地把握翻译的学科发展及思想动态。考虑到目前翻译教学与研究的蓬勃发展,国内外翻译教育与研究、国
本书侧重文化视角,收录了从公元前106年到1931年有关翻译研究的重要思想,其中部分文献首次以英文发表,是对翻译研究者知识体系的重要补充。 书中收录的均是原文中有关翻译论述的片断,分别按意识形态的影响、赞助人的作用、诗歌翻译、文化体系、翻译与语言发展和教育、翻译技巧、中心文本和中心文化等主题排列,是翻译研究领域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图书。
本书是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遵循以科学、民主、道德为核心的学会文化宗旨,遴选本届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经典论文46篇,内容涵盖涵盖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文化对比研究、英汉翻译研究三个领域中*研究成果。
本教程的编写适应了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一部综合性的英汉翻译教程。本书内容全面,涉及翻译常识、翻译技巧和不同文体翻译策略;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在阐述抽象的理论时辅以丰富的实例,便于读者感悟和理解,所举例子都具有典型性,正反结合,更能说明事物的现象;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每章的导读具有提纲挈领的性质,旨在引领读者掌握学习要领。此外,每章节之后附有练习,书末提供了参考答案,便于巩固与自学。 本教材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注重选材的广泛性和文体的多样性,旨在丰富学生的文体知识和翻译技巧。它既可作大学英语的主流教材,也可作大学英语或研究生英语的辅助教材,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选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