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新版《国家地理终极观星指南》是美国国家地理献给观星新手的实用观测手册,为想要探索星空的你提供了全面的实操指导,带你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夜空,看一次就爱上观星。 本书共10章,从观星的基础技巧讲起,讲述星空定位的基本技巧和操作;而后按照观测对象,逐一介绍了地球大气、太阳、月亮、星星、彗星和流星、深空中的黑洞和超新星,带你了解它们呈现的天文奇观、对应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方式以及相关的天文知识和故事传说;最后按照观测季节,带你遨游夜空,看到每个季节的绚烂星空,探访北半球可以观测到的全部58个星座,了解每个星座的主要恒星、相关星系和其他深空天体。在每章的最后,对应的专题策划会给你带来一些实用的观星技巧和建议,比如如何挑选双筒望远镜和对应天文奇观的详细拍摄参数。 在本书中,你不仅能收获观星的实
自人类第一次用步伐丈量大地,探索空间的脚步就从未停止。空间是什么,空间里有什么,空间的边界在哪里?从古至今,人类对空间的理解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文明与科技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向前。 史前时期,人类对天空和地面空间形成了最初的认知。在早期文明中,先人用神话确立 我们在哪里 的最初答案。时光轮转,古人逐渐勾勒出复杂美丽的地图,并且能够利用星座找到方向。在中世纪,计算和导航工具更加完善,新大陆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地球空间的认知,随之而来的探索迅速填满了古老羊皮纸地图上的空白。在当今时代,望远镜拉近了我们与天空的距离,新的天体被不断发现。星云变成了星系,星系汇成茫茫星河,融入无涯宇宙,但仍不断有新的理论重塑着宇宙的轮廓。 过往的理论或被证实、或被推翻,而广袤的空间却始终散发着无穷的
其实,你我以及所有人正在经历的现实,可能正在其他很多宇宙中一遍又一遍地发生。每种历史都会无限次地频繁上演。但即便如此,生命和意识也终将化为乌有,一切创造都将消散于虚空。在这样的宇宙中,人类到底该怎样自处? 演化带来秩序,熵使一切复归混沌,沉思宇宙万物之理多年的作者,就在这两种彼此纠缠的原则的指引下,综合多学科见解,以融合科学与人文的浪漫笔触,带我们从宇宙的诞生开始,一路见证宇宙中的结构体(包括恒星、星系等)、生命、意识都可能是怎样产生的,而意识特别是人类思维又为宇宙和自身带来了怎样瑰丽的产物 直到去设想、去面对那宏大又暗淡但终将到来的 时间的尽头 万物的黄昏 时,我们依然可以从思维这种约等于不可能的活动形态中,得到怎样的收获、启示、意义和慰藉?
一场关于银河系的恒星世界之旅。我们将游历 12 个位于银河系内、经过精挑细选的景点,依次是半人马座 、天狼星、飞马座 51b、北极星、猎户座 、PSR B1919 21、天鹅座 X-1、蟹状星云、鹰状星云、赫尔斯 - 泰勒双星、人马座A* 和银河系全景。 本书为你呈现的是一个关于银河系的完整知识体系。借由 40 个精挑细选的主题,我将带你了解这12 个银河系景点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过什么重要角色;与哪些重大的科学事件有关;如何改变人类对整个宇宙的看法;又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存在怎样的联系。 我们能看到人类精英智慧的体现、科学家是如何思考的、我们该如何认知这个世界。坚实的科学基础,小说般的真实故事,优美的语言,还有人文关怀。坚实的科学基础,小说般的真实故事,优美的语言,还有人文关怀。 本书主要特色:①问题引导,每一节都在回答一个*关键
《宇宙之谜》是海克尔的代表作,以科学家的理性与哲学家的思辨,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生物进化论进行了清晰的总结,在科学发现的铁的事实与定律的基础上,探索宇宙、地球、生命、物种、人类及其意识的起源和发展等 宇宙之谜 ,勾画出一幅唯物主义的图景,意在解除束缚民众精神生活的落后观念,冲破长久以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藩篱。它既如史诗般荡气回肠,又如檄文般酣畅淋漓,对近代科学文明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译为多国文字,反复再版。 本书由翻译家袁志英教授和其他几位德语专家,依托复旦大学多位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集众人之力翻译而成,因而对书中庞杂的各学科知识及众多的人物、著作线索,都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译文晓畅准确,还原了《宇宙之谜》原书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貌。 本书将带领当下
学者江晓原教授研究中国天学数十年,成果丰硕,特为读者呈现一部集大成的雅俗共赏之作。本书所论问题包括中国传统天学的哲学基础,天学的地位及其运营者,天学与政治的关系、天学与星占学、天学与历法、天学与中外交流、传统天学文献的保存及其价值等, 展现传统天学的内容,让读者在一本书中即可获得对传统天学全面而深入的认知。
《时空之舞 中学生能懂的相对论》用生动而浅显的语言对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进行了介绍。本书虽然叙述语言尽量简单,但对于狭义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尺缩效应、同时相对性、钟慢效应、速度合成公式、动能定理、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等内容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于深奥的广义相对论知识,如等效原理、引力时间膨胀、径向引力尺缩以及时空弯曲等,本书也给出了较为易懂的讲解。 在对相对论的介绍中,本书还穿插了大量非常有趣味的天文学知识,比如前灯效应、光行差、爱因斯坦行星、脉冲星、引力透镜、爱因斯坦环等,帮助读者增长知识的同时,对于启发读者兴趣也很有帮助。 本书在附录里还集中放置了关于相对论的一些初等数学推导,以帮助有兴趣的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相对论在数学上的优美。
《宇宙》是德国学者亚历山大 洪堡在晚年花费了约三十年的时间撰写而成的集大成之作。此书在1845 1862年间陆续出版了五卷,涵盖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方面面,总览了当时关于物质世界的整体知识。洪堡从此开辟了一种思想方式,他看到了物质现象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彼此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持续发展性。天地万物在《宇宙》中汇合为一幅长长的画卷,闪光的思想融入丰富的旅行见闻中,科学与诗意融为一体,优美生动的语言像在跟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 《宇宙》一经出版便迅速成为畅销书,几个月内便卖出了两万多本,几年之内就翻译成了英语、法语、俄语等多个版本。德国的出版商惊讶于如此巨大的订单。在英国,达尔文公开表示自己正焦急地等待英文版的面世。在美国,也直接影响了自然文学家梭罗等人。
蚂蚁在组成群体时为何会表现出如此的精密性和具有目的性?数以亿计的神经元是如何产生出像意识这样靠前复杂的事物?是什么在引导免疫系统、互联网、全球经济和人类基因组等自组织结构?这些都是复杂系统科学尝试回答的迷人而令人费解的问题的一部分。 理解复杂系统需要有全新的方法,需要超越传统的科学还原论,并重新划定学科的疆域。借助于圣塔菲研究所的工作经历和交叉学科方法,复杂系统的前沿科学家米歇尔以清晰的思路介绍了复杂系统的研究,横跨生物、技术和社会学等领域,并探寻复杂系统的普遍规律,与此同时,她还探讨了复杂性与进化、人工智能、计算、遗传、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关系。
本书按时间顺序描绘宇宙、星系、太阳系、地球、生物圈等实体的样貌和形成过程,并穿插介绍相关研究史,讲述了一些相关理论 如大爆炸、暗物质、半衰期、年代测定等 是基于什么观察和推理而提出的,是一本体量不大但信息密集的宇宙发生说明书,或者说是从宇宙诞生到人类登场的 宇宙-生命编年史 。因为作者是行星地质学家,本书特别侧重行星尤其是地球的地质内容,这是本书和一般侧重宇宙学的宇宙史书籍不同的特点。
30多年前,“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结束太阳系探测使命时回眸一望,拍摄下了我们的地球家园。在这幅发人深省的照片里,地球就像一粒飘浮在宇宙中的尘埃,享誉全球的美国天文学家和科普大师卡尔?萨根别有深意地称之为“暗淡蓝点”。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世界上,或许有一天将离开这里去往其他星球。 本书是萨根在60岁那年出版的科普名著,宛如一部纵贯往昔、今日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编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他首先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种种观念,接着根据20世纪下半叶太空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做了全方位的考察,然后评估了将人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对人类未来的太空家园进行了长远展望。阅读这本书就像在与萨根进行亲切的交谈,他将引导我们放下人类的自大和傲慢,然后鼓足勇气去探索更辽阔的星际宇宙。
本书从距离地球近的月球的秘密开始说起,逐步深入时下流行的探索火星的话题,结合航天科技的新发现,重点突出了人类移居其他星球生存的困难与挑战,用宏观视野把天文经典故事和地球人对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发现和认识进行汇集,用人与飞行器的一些经历,站在微观的角度展示大航天时代的全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智慧,为人们畅游太空提供更多的帮助。 本书共有6章,介绍月球和火星的知识、讲述天文时代的奇闻趣事,还展现了各种太空飞行器与大航天时代的紧密关联。有丰富的历史故事、真实案例、深度秘闻及前沿的科技应用,由浅入深地以地球为起点,逐步向外进行探索,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故事趣闻、科研成果等内容,让更多人认识航天、了解航天、爱上航天甚至立志于航天事业。
一封10年前留给自己的家信,使肖家远的女儿肖凌宇踏上了前往月球的旅程,无论是从起飞到返回地球的所有技术细节,还是她在旅途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其真实程度都会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与大多数科幻小说通常描写距今几百年之后的虚幻世界不同,本书通过20~25后前往月球的旅客和基于当下技术背景的月球旅店的构思设计与融资过程两条故事线,展现了前往月球旅游对游客的独特吸引力和实现这个愿景接近真实的技术途径与可行性。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正是肖凌宇的父亲 一个将毕生奉献给国家任务的航天型号总师,为实现人类走出地球摇篮这个富有情怀的使命,在退休之后集团体之力所开辟和实践的新航天事业。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地球是宇宙中有生命的孤岛? 恒星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宇宙创生之初到底发生了什么? 宇宙的未来是永恒的黑暗、寒冷、空无一物? 这趟宇宙科学之旅中精选了12个重要的主题:日心说和地心说、天文距离测量简史、标准烛光、银河系的大小、可观测宇宙的大小、宇宙膨胀、暴涨、宇宙大爆炸、宇宙微波背景、恒星的一生、暗物质与暗能量、宇宙的终极命运。 作者像你的小伙伴一样给你讲故事,轻松活泼,娓娓道来,带你神游宇宙,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强烈推荐给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8-120岁的 少年 。
宇宙是广袤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并对宇宙的奥秘孜孜以求。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加深,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进步也深深受益于天文和宇宙学及航天科技的带动。人类作为高级智慧生物,对宇宙、地球与生命的起源、演化和未来的求知是必然的本能。 本书以生动浅显的语言,讲述了地球、太阳系、宇宙空间的相关科学知识,介绍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变迁、探索手段和工具的发展、探索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介绍了当前在探索太空中面临的科学和技术难题,探讨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人类与地球的未来。
哈勃被誉为 20世纪的哥白尼 ,他对河外星系的确定,使人们明白银河系也只是这个世界的沧海一粟;他对宇宙膨胀的发现则令爱因斯坦为之震惊,也被霍金赞为20世纪一项伟大的理性革命。 《星云世界》是哈勃撰写的一部名著,对空间探索的进展、星云的分布、特征、距离、速度等做了系统的论述;文笔生动,可读性强,自首版以来不断再版,畅销世界,经久不衰。其英文版在亚马逊上拥有5星级100%好评。本书为《星云世界》中文版,译文流畅。文前有著名科普作家、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卞毓麟教授的导读,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书中内容。
如果把地球挪到金星的轨道上,会发生什么? 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就越短吗? 为什么星系也会有 高矮胖瘦 ? 黑洞真的是一个 洞 吗? 浩瀚星空,美丽而神秘。那些闪烁的星星离我们到底有多远,那上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会有其他的生物吗?日月星辰,春夏秋冬,我们居住的星球在整个宇宙当中又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在循环往复呢?人类一代接一代地凝望着天空,想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如何与天空中的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宇宙学,我们将会以全新的宇宙视角来看待人类和地球。 《星空黑洞宇宙学》由4位世界级天文学家联袂打造,全球畅销15年,被100多万学生奉为圭臬。书中内容全部出自名校杰出教授的课堂,通过趣味宇宙学问题引入,辅以细致、前沿解答,指引好奇心,在探究中构建通识思维。书中还加入了大量最新天文发现,
《冥王星传奇》讲述了关于冥王星的传奇故事。天体物理学家、科普作家、海登天文台馆长尼尔 德格拉斯 泰森,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对冥王星的起起落落,以及有关于它的人和事进行了回顾。书中汇集有关冥王星的各种有趣的插图、歌词、小学生的来信、新闻报道,不仅介绍了科学知识,展现了各种争论,更体现了人们的情感 在书中出现的人们都表达了自己对于冥王星的喜爱之情。 1930年克莱德 汤博发现了一颗神秘而又遥远的行星 冥王星,但冥王星与众不同的性质引发了人们的争论。2000年,在改建后的海登天文馆向公众开放。在该天文馆的太阳系天体间相对大小展区,人们却找不到冥王星的模型。这一 降级 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海登天文馆成为了舆论的焦点。风波中心的海登天文馆馆长泰森,由此开始了一段冥王星探寻之旅。
《大设计》:宇宙何时并如何起始?我们为何在此?为何是有非无?何为实在本性?为何自然定律被这么精细地调谐至让我们这样的生命存在?以及最后,我们宇宙的表观“大设计”能否证实使事物运行的仁慈的造物主?科学能否提供另一种解释?有关宇宙起源以及生命本身的最基本的问题,曾经为哲学的范围,现在占据着科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相遇但却自说自话的领地。在霍金和蒙洛迪诺的新书中,他们以精彩简朴的非专业语言表述有关宇宙奥秘的近期新的科学思考。他们在《大设计》中解释,根据量子论,宇宙不仅具有单独的存在或历史,而且同时存在每种可能的历史。把这种思想应用于宇宙整体,就对因果概念本身提出疑问。然而,霍金和蒙洛迪诺描述的“从顶到底”的宇宙学方法会说,过去没有采取确定的形式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因观察历史而创造历
这本《怎样在太空中敲钉子》诞生于Bombora出版社的读者发给谢尔盖 梁赞斯基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天真又不乏诙谐,简单又不失睿智。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汇集到一起,终就有了这本关于宇航员生活的书 透过国际空间站的舷窗,一位宇航员一边欣赏着我们这个星球,一边在给我们讲述着太空的故事。谢尔盖 梁赞斯基用他那简洁、幽默、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他讲到了火箭、国际空间站和联盟号的构造,与我们分享他太空飞行的体验。
本书是可供随手取用的裸眼赏云观天指南,涵盖常见的72种气象和星象,包括白天、黑夜、城市、乡村,云彩、星座、海市蜃楼、光污染、绿地、荒漠、极地、太阳系、银河系 由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马赛天文台天体物理学家兼资深科普作者为年轻的观天爱好者撰写,收录200余幅来自世界各地的超清美景大图。图文并茂,编排精美,跨页可平摊,提供震撼的视觉和浅近的科普知识,足以令每一位爱好者初步掌握关于天象的一切。 本书每节按照如下格式编排:白天的云和大气现象,晚上可见的星星和天象,地球上具有代表性的该现象纪实;我们在哪里、什么时候、如何看到该现象?宇航员从太空中看到的这种现象是什么样的?例如代表好运的光环(Halo)、彩虹,代表厄运的日食、彗星。读者可以运用本书查阅平时抬头看天留意到的现象,也可以追逐一些有趣或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