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理论结合讲述的经典教程,内容覆盖计算机导论、体系结构和处理器设计等多门课程。本书的大优点是为程序员描述计算机系统的实现细节,通过描述程序是如何映射到系统上,以及程序是如何执行的,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程序的行为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及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
本书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使用Python语言开发推荐系统的核心知识,并通过具体实例的实现过程演练了各个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流程。全书共12章,包括推荐系统基础知识、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混合推荐、基于标签的推荐、基于知识图谱的推荐、基于隐语义模型的推荐、基于神经网络的推荐模型、序列建模和注意力机制、强化推荐学习、实时电影推荐系统开发和服装推荐系统开发。本书内容简洁而不失技术深度,数据资料翔实齐全,并且易于阅读。
本书由知名编译与操作系统专家海纳撰写,将沉淀20余年的Linux系统研究所得倾注书中。本书用不到1万行代码复现了Linux 0.12内核,打通了“古早”工具链障碍,模块实现环环相扣,带你穿透“迷雾”,窥见Linux系统设计的绚丽“天光”。本书共8章,从逻辑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和2章)是基础知识,介绍开发内核所需的基础知识,包括开发环境和调试环境的搭建,以及i386保护模式等。第二部分(第3~6章)是核心模块,逐步实现进程、中断、系统调用、内存管理、字符设备驱动和块设备驱动等模块。第三部分(第7章)是文件系统,涵盖Minix文件系统、管理inode、管理普通文件、管理目录、文件链接、执行程序等内容。第四部分(第8章)是系统服务接口,介绍一些重要的函数,这部分不是内核的主要部分,但为了让shell程序正确地运行,这些函数也是必须实现的
本书由龙蜥社区操作系统及eBPF专家联合撰写,带领读者一次性学透eBPF原理与Linux可观测性,让性能与安全问题无所遁形,效果立竿见影。具体来说,本书系统介绍eBPF技术生态、特性、五大主流开发框架,并深度剖析应用、网络、内存、I/O、调度、安全六大关键Linux可观测性实践。本书共9章,从逻辑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eBPF基础(第1~3章):第1章概述eBPF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场景;第2章深入解析eBPF的指令集、辅助函数及程序类型设计原理;第3章介绍如何使用libbpf、BCC、eunomia-bpf、Coolbpf等工具开发eBPF程序,尤其是BTF和CO-RE技术的应用。第二部分为eBPF可观测性实践(第4~9章),第4章探讨eBPF在用户态应用层面的可观测实践,如Java应用的GC观测;第5章讲解内核网络收发包流程及使用eBPF分析网络抖动的方法;第6章介绍内存性能瓶颈的优化方法,包括使用eBPF检测
本书是一本集高效思维与可视化为一体的学术型PPT演示图书,可帮助学术研究者、高校学生和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更轻松地掌握学术型PPT的制作精髓。 本书针对学术型PPT的制作提供了一套完整、全面的PPT设计规范,涵盖内容逻辑、版面设计、动画制作、演讲录制、项目实操等多个方面,旨在从多角度出发,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有理有据地进行体系化表达和演绎,帮助读者轻松地呈现高质量、有逻辑的内容。通过本书案例的直观示范,以及案例制作前后的对比讲解,搭配系统的基础操作视频,读者可以更好地学习PPT的制作。
本书是面向操作系统导论课程的经典书籍,从第1版至今被国内外众多高校选作教材。全书共九个部分,相较于上一版增加了三个部分,并且优化了各章的编排顺序。本书不仅详细讲解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存储管理、保护与安全等概念,而且涵盖重要的理论结果和案例研究,并且给出了供读者深入学习的推荐读物。这一版在移动操作系统、多核系统、虚拟化和NVM外存等方面做了大幅更新,每一章都融入了新的技术进展,并且更新了习题和编程项目。本书既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有益参考。
\"本书致力于 提升读者的数据分析、可视化与智能办公的综合能力。 数据分析方面:前 5 章内容均属于数据分析方面的,第 1 章(工具篇)讲解目前主流的两大办公软件微软 Excel 2019 和 WPS Office(表格) 2019 的特色功能与应用。第 2 章(效率篇)全面提高数据处理、统计等的效率,掌握高效的数据分析操作方法。第 3 章(整理篇)主要讲解数据整理与查找定位。第 4 章(函数篇)讲解工作中常用的函数,尤其是重要的函数嵌套。第 5 章(分析篇)讲解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各项综合应用。可视化方面:第 6 章(图表篇)以图表的制作、设计和动态图表的呈现为主。如何把处理好的数据转换成合适的图表,以及如何实现动态图表的制作?本章会给你答案。智能办公方面:第 7 章(代码篇)主要讲解宏和 VBA 功能以及应用。第 8 章(AI 篇)主要讲借助 AI 工具提升数
本教程详细介绍了ZooKeeper + Dubbo 3联合开发时的高频实战技能,包含ZooKeeper的数据模型、Watch观察者机制、服务器角色、领导选举、ZAB协议、ZooKeeper架构、节点类型、ZooKeeper运用场景、搭建单机和主从环境、常用的Command命令、ACL授权、配额等高频使用技术点。在Dubbo 3章节中详细介绍了单体/水平集群/垂直集群/SOA架构的发展历程、CAP理论、Dubbo特性、RPC原理、Dubbo中的五大核心组件、直连提供者、隐式参数、服务分组、多版本、启动时检查、令牌验证、超时和线程池大小、Nacos注册中心、服务提供者集群、集群容错、负载均衡等实用技能。 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并结合实际代码的训练,完全可以自行开发基于RPC技术的应用系统,为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