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培训与自学的角度出发,全面、详细、系统地介绍了中小企业局域网组建、应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知识,并通过181个实验,让读者在动手实践层面积累更多经验,从新手成为高手。本书由国内一线资深网络管理专家编著,全书共分20章,内容包括局域网基础知识、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局域网综合布线、组建企业局域网、组建Web服务器、组建FTP服务器、组建邮件服务器、组建视频点播服务器、组建VPN服务器、局域网数据管理、局域网密码和数据丢失应急管理等内容。
IPv6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的升级,它不仅是一项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书内容分为IPv6发展背景与现状、IPv6技术分析、行业应用与未来展望等四部分。 本书首先梳理了从互联网IP技术到 IPv6 的发展时间线、在介绍了世界IPv6发展现状之后,重点介绍网络切片、新型组播技术等,并选取政务应用、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深挖场景需求,让读者对IPv6有形象、真切、深入地了解。 本书有助于广大读者增强数字化、信息化本领,更好助力构筑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新优势,带动和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本书在分析用户进行黑客防御中迫切需要用到或迫切想要用到的技术时,力求对其进行“傻瓜”式的讲解,使读者对网络防御技术形成系统了解,能够 好地防范黑客的攻击。 本书共为14章,包括网络安全快速入门、搭建网络安全测试环境、认识DOS窗口与DOS命令、木马病毒的查杀与预防、网络中的踩点侦察与漏洞扫描、系统远程控制的安全防护、网络欺骗与数据嗅探技术、网络账号及密码的安全防护、流氓软件与间谍软件的清理、使用局域网安全防护工具、无线网络的组建与安全防护、进程与注册表的安全防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信息追踪与入侵痕迹的清理等内容。另外,本书赠送同步教学微视频、精美教学幻灯片、教学大纲和其他相关资源供读者学习和使用。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不仅适用于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及网络管理员
《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研究与实践》是一部 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研究的专著全书分章节描述了企业应急组织架构的构建与优化,强调了网络资产的全面收集与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为企业提供了事前预防、事发监测预警、事中快速响应及事后深入调查评估与责任追究的 指导;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了网络安全预案的制定过程;介绍了应急演练的策划、执行与评估方法,并对网络安全应急工作中常用的工具、技术和知识库进行了详细阐述。本书可以帮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掌握企业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关键技能和方法,从而提升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物联网与泛在通信技术》系统深入地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网络架构、关键技术及相关的无线通信技术等。主要内容包括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的主要组成要素,包括感知延伸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具体组成和内容;还介绍了识别技术、采集技术;传感网、核心网、接入网、专用网等基础网络;泛在无线传输、无线频谱资源管理、海量数据处理、基于网络的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并提供了物联网的典型应用范例。 《物联网与泛在通信技术》可供从事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特别是从事物联网研究和设计的人员作为专业书籍使用,也可以供学习和了解物联网知识的相关专业师生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作为物联网的教材和学习参考书使用。
网络欺凌作为一个新的 性社会问题,因其所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出现而引起各国学界和教育界广泛关注。本著旨在探究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有何区别?网络欺凌的内在形成机理是什么?网络欺凌治理的效度与限度是什么?如何实现网络欺凌的“柔性治理”与“刚性治理”的无缝对接?二者的耦合机制是什么?网络欺凌治理的 经验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我国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共同责任治理”的功能,构筑 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体系等具体而又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产业竞争,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战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与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骤几乎是一致的,正在有力地促进中国的产业变革进程,为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潜力。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参与工业互联网开发、应用的企业已经推出了大量的成功案例,丰富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发展模式、应用领域和产业形态等重要的要素内涵,为工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典型案例等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能够与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各界人士分享在研究和应用中的体会,提供技术交流和发展模式探讨的渠道。
本书共分10章, 第1章介绍了网络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复杂网络模型。第2章叙述了进行复杂网络研究所需的图论领域的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了与距离相关的一些度量。第4章提出了一些为研究网络的聚类和圈结构而建立的度量。第5章主要研究了网络的度分布及相关关系。第6章介绍了网络熵的相关内容。第7章利用特征谱研究了网络的一些特性。第8章介绍一些常见的衡量网络相似性的度量。第9章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复杂网络度量。 0章列举了复杂网络度量的一些相关应用, 包括网络度量的极值问题、网络度量在分子网络中的应用、网络度量在社会网络中的应用等。 本书不仅对从事网络科学理论的研究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 而且能为从事智能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网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