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帮助正在学习CCNP的读者提高CCNP交换方面的动手技能。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交换机基本配置,VLAN、Trunk、VTP与链路汇聚,STP,VLAN间路由,高可用性,交换机的安全。本书的重点是实验,希望能通过实验有效地帮助读者掌握技术原理及其使用场合。本书采用Catalyst 3560 V2作为硬件平台(IOS版本为15.0)。本书适合想要通过CCNP认证考试的网络技术人员,以及那些希望获得实际经验以轻松应付日常工作的专业人员阅读,本书既可以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实验教材,也可以作为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网络集成类课程的教材或者实验指导书,还可以作为相关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同时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很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围绕网络工程师岗位对无线网络地勘、工勘、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与优化的业务要求,通过引入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以AC、AP、交换机、认证服务器等设备为载体,引入企业应用需求将无线网络在连锁酒店、学校、会展中心等典型应用场景下的业务实施过程融入到本书的各项目中。
本书通过企业典型案例介绍网络参考模型、数据封装、IP地址,以及Cisco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交换机端口安全、端口聚合、DHCP、生成树、VLAN、静态路由、动态路由、访问列表、地址转换、广域网技术等,还介绍了可变长子网掩码、无类路由、路由重定向、路由热备份等技术,重点介绍了生成树实现负载均衡、OSPF路由、路由重定向实现不同路由协议网络互联、地址转换实现网络地址重载、路由热备份实现负载均衡等相关知识。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的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供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和网络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参考。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交换技术与应用、路由技术与应用、广域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路由交换技术综合项目实训、华为HCIE-R S LAB实验考试TS排错项目总结等,*后还提供了附录,汇集了华为、思科和中兴厂商路由器交换机设备相关配置命令,方便学习者对比学习和查询使用。
《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在介绍网络安全理论及其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配置及维护的实际操作方法,并尽量跟踪网络安全技术的*成果与发展方向。全书共分12章,分别讲述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数据加密和认证、常见网络攻击方法与防护、病毒分析与防御、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因特网安全技术、无线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管理、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和实训方案等。各方面知识内容所占比例为:网络安全理论知识占40%,操作系统安全知识占10%,网络安全配置管理、操作维护方面的知识占50%。《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及其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既可以作为高职院校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各种培训班的培训教材。
本书围绕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以网络的发展、原理、建设为主线,结合实例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硬件设备及小型局域网的建设等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全书先分析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再详细说明如何实现各种网络服务,*后简要介绍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 项目教学 的形式,注重实践应用环节的教学训练。本书内容系统,实例丰富,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本书共14章,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与信息加密、数字签名和认证、信息隐藏、计算机病毒及防范、远程访问、数据库安全、ASP.NET 安全、电子邮件安全、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协议的缺陷与安全、网络隔离、虚拟专用网络、无线网络安全等若干关键课题内容。本书概念准确、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既重视基础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又紧密联系当前一些前沿科技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本书既适合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学习,又可作为网络安全技术开发人员的工具书,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主管及普通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曾于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在2006年本书通过了*的评审,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2008年出版的第5版获得了*2009年精品教材称号。2013年出版的第6版是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现在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订。全书分为9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以及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等内容。各章均附有习题(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全书课件(PowerPoint文件)放在电子工业出版社悦学多媒体课程资源平台上(http://yx.51zhy.cn/mtrcsRes/phei_cnetwork.jsp),供读者下载参考。本书的特点是概念准确、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基
“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绿道作为区域性生态廊道,是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国内的绿道建设及研究集中于城市平原型绿道,对于城郊山麓型绿道的理论研究探索较少。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接近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愿望愈加强烈,对于“城缘风景区”的休闲游憩需求在不断增加,所以,城郊山麓型绿道建设迫切需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探索。 陈磊、岳邦瑞、潘嘉星、潘卫涛主编的《大秦岭山麓区绿道网络规划与建设》以大秦岭-大西安山城一体关系为研究背景,梳理山麓型绿道的概念、类型与功能;研究山麓型绿道选线方法、详细设计手法。 针对山麓区环境的特殊性,在总体规划层面明确提出“3-4-4-5”的规划理念和“景观资源提取一现状道路提
为满足新时期综合布线工程实践的需要,本书以专业角度,分别从布线标准、常用布线器材及网络设备特点、布线工程设计、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工程测试与验收、综合布线产品选型、综合布线案例、综合布线常见问题解答等几个方面,来介绍综合布线。 本书是基于清华大学出版社《综合布线》2006年第1版、2009年第2版重新编写和修订的。 本书涉及布线产品、网络设备和安装测试工具等,内容详尽,图文并茂,布线设计方案多样,从理论高度指导工程建设及维护,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楼宇建筑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综合布线、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详细讲解了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简要介绍了传感器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方向,清晰地阐明了传感器的终极目标是构建物联网。全书共分12章,第1章为物联网与传感器概述;第2章为传感器的一般特性;第3章~第10章详细介绍了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热电式、压电式、磁电式、光电式(包括光电效应、红外、CCD、光纤)、化学(包括离子敏、气敏、湿敏)和生物传感器的转换原理、结构组成、特性分析、测量方法和应用实例;第11章和第12章介绍了传感器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本书内容丰富,具有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不仅全面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理论,也介绍了现代传感器所涉及的微机电系统、智能传感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等内容。为便于学习,书中每
本书共分为5个项目,主要介绍3G无线网络规划,CDMA2000、WCDMA、TD-SCDMA等3种3G网络的无线网络优化,以及DT与CQT测试。从项目化的角度,按照3G无线网络规划流程重点介绍了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站点布局和查勘、站点规划仿真、参数规划等;重点介绍了3种3G网络的无线网络优化,并以大量实际工程案例说明了目前工程中覆盖、接入、切换、掉活、干扰等问题的优化方法,后以企业实际路测系统为例介绍了DT与CQT测试工具及方法。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对通信网络管理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基于网络应用的实际需求,以广泛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Server 2008 R2为例介绍网络服务器部署、配置与管理的技术方法。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 Server 2008 R2服务器管理基础、系统配置与管理、活动目录与域、名称解析服务——DNS与WINS、DHCP服务、文件与打印服务、IIS服务器、证书服务器与SSL网络安全应用、邮件服务器Exchange Server、远程桌面服务、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及网络策略服务器。附录部分介绍了如何使用虚拟机软件VMware组建虚拟网络。 本书内容丰富,注重系统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操作示范,便于读者快速上手。
如果无法使分布式应用协同工作,构建分布式应用就会 困难。《ZooKeeper(分布式过程协同技术详解)》将会为你展示Apackle Zookeeper如何帮助你管理分布式系统,以使你可以 关注应用本身的逻辑。即使拥有Zookeeper,实现协作任务也并非一帆风顺,不过本书提供的一些好的方法和实践经验为你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同时也为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提供了一些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本书中,Zookeeper的贡献者Flavio Junqueira(荣凯拉)和Benjamin Reed(里德)介绍了分布式系统的概念、Zookeeper编程开发的技巧以及维护Zookeeper服务所需要的知识。
本书共分13 章,围绕物联网安全架构体系,分别介绍了物联网感知层安全、传输层安全、处理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安全基础设施等内容及相关的一些解决方案。在第11 ~ 13 章的行业应用部分,本书介绍了物联网主要存在哪些安全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学习可使读者认识信息安全的隐患存在于哪些方面。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会认识到物联网行业应用对信息安全保护的不同需求,将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兴的物联网行业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和安全产品或系统。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用作物联网安全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物联网安全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为基础,紧密结合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互连技术、Internet基础与宽带接入技术、构建Internet信息网站、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局域网组建典型案例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教材。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特点和要求,全面介绍了路由与交换的精要技术和实践技能,根据改版更新后的思科网络技术CCNA RS版本及CCNA认证考试要求,合理安排教学与实验内容。全书共10章,第1章主要介绍思科路由器的概念、特点、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第2章介绍路由的概念以及静态路由的基本配置;第3章主要介绍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数据包的格式以及RIP协议的相关配置;第4章介绍EIGRP协议的工作原理与配置以及相关专业术语;第5章介绍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相关配置命令;第6章详细介绍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基本操作;第7章介绍虚拟局域网与中继的关系、中继协商策略以及配置;第8章介绍传统VLAN间路由实现方式与三层交换原理;第9章介绍生成树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几种生成树协议的操作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应用。全书共分为8个项目,内容包括初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入门、了解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通信、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管理、网关技术应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联网领域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工具书。
本书是《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项目实训》(第3版)的修订本。每个模块以 问题提出 引出教学主题,以 相关知识 讲述教学内容,以 技能训练 提出能力训练标准。全书共8个训练项目23个训练模块,其中,工程项目基础介绍计算机网络相关基础知识;设备到货验收与初始配置介绍交换机与路由器外形结构、基本配置等;构建小型局域网介绍交换机工作原理、VLAN技术及802.1Q标准等;局域网冗余策略介绍STP、RSTP及端口聚合技术等;构建中型局域网介绍静态路由、RIP及OSPF动态路由协议等;构建广域网介绍PPP协议配置、PAP及CHAP验证等;局域网接入Internet介绍静态NAT、动态NAT及NAPT等;局域网安全与管理介绍交换机安全端口、标准ACL、扩展ACL及基于时间的ACL等;无线局域网(WLAN)介绍WLAN的相关知识、胖AP与瘦AP的相关配置;网络工程综合案例包含1个完整应用实例,介绍网络工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进行分数阶系统稳定、镇定、同步等控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系统论述了分数阶系统自适应控制、有限时间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全书共12章,主要阐述分数阶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详细介绍分数阶系统镇定、同步、有限时间控制、自适应镇定控制等控制策略,即分数阶实混沌系统和复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控制研究、基于滑模控制技术的分数阶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镇定控制研究、基于反步控制技术的分数阶系统的自适应镇定控制研究、具有死区非线性输入的分数阶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间同步控制研究、含有未知参数和非线性输入的分数阶陀螺仪系统的有限时间滑模控制研究、受非线性输入影响的分数阶能源供需系统的自适应镇定控制研究、受饱和非线性输入影响的分数阶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镇定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变革。网络经济环境下,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分离使移动互联网企业的价值网络开始进行重构,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视角》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分析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的变化规律,构建移动互联网企业价值网络重构模型和三类不同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深入剖析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提出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并基于NK模型建立了兼具诊断和风险防范功能的创新评价体系。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视角》适合高校教师、在校研究生和研究机构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者和互联网从业者阅读使用。 《移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
本书针对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类专业的需求,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的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分为5篇共17章,包括:绪论、物联网体系架构、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智能设备及智能终端、无线传感器网络、因特网、宽带无线接入网、移动通信网、物联网数据融合与管理、云计算、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的测试技术、智能电网、智能工业、智能交通及智能建筑等内容。 本书引入了物联网的*研究成果,特别包括了作者参与ISO/IEC JTC1 WG10物联网工作组的*成果,融入了应用系统研发的相关案例,既体现了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又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本书结构紧凑,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可读性强,便于自学。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作为专业
本书以TCP/IP协议族中构建Internet所必需的、与我们交互直观的协议作为主题,详细讨论了TCP/IP的体系结构和基本概念。书中涉及的主要协议包括PPP、ARP、RARP、IP、ICMP、UDP、TCP、NAT、RIP、OSPF、BGP、IGMP、BOOTP、DHCP、DNS、SNMP、HTTP、MIME、POP、IMAP、FTP、NVT、Whois、NTP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网络协议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网络工程师教育丛书》第5册,在讨论网络互连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采用这些设备进行网络互连、配置的技术,同时讨论移动互联网。全书分为6章。其中,第1章介绍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网络互连设备;第3章讨论如何利用网络互连设备构建网络;第4、5章介绍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第6章介绍移动互联网。为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应对认证考试,各章均附有小结、练习及小测验,并对典型题型给出解答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