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让对科技不够了解的人也能读懂科技。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用非专业术语解释等方式,本书简要介绍了创建一个网站必经的步骤和移动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提到了反映趋势的科技术语,如区块链、元宇宙、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即使不打算创办互联网公司,我们也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本书根据北京邮电大学成人教育“计算机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而成。 全书共有6章:章概述,第2章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第3章局域网第4章Inter,第5章广域网技术与网络互连,第6章网络安全与管理。 本书的特点是:结构清晰,概念准确,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并注重体现计算机通信网技术的实用性和快速发展的特点。 本书可以用于成人教育的本科学生学习,也可以用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面向存储网络产品的工程设计人员,特别是针对企事业单位存储网络规划、配置和存储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人员的需求而编写,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有实际意义的图表介绍了存储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并重点讨沦面向企事业单位的存储网络应用技术、解决方案、设备配置和维护管理。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注重实用知识的介绍和有据可循的解决方案,可提高读者参加实际网络产品开发和配置使用的能力。 本书可供存储网络技术人员和设备工程师作为技术参考资料,也可用作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大学高年级的教学参考书。
2009年10月30日晚l8时,北京细雨霏霏。 中国联通与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在北京世贸天阶隆重举办了iPhone手机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上市首发仪式,数百人从下午开始就围在世贸天阶门口,看着彩排,等待着进场。 本次发布会,也吸引到了全国上百家媒体的记者参与采访。第二天,北京开始有大量iPhone粉丝排队购买联通版iPhone手机。但直到当年的12月份,联通iPhone的并不如人意。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联通的款iPhone手机缺少关键的WiFi功能。 作为一款已经发布超过2年的高端智能手机,iPhone的WiFi功能,可以说是吸引人的一个关键功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内容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无限传感器网络中的基本理论和支撑技术,并总结了当前开发领域的研究成果。《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共分为13章,分别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协议、物理层、MAC层协议、拓扑控制技术、安全技术、定位技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跟踪技术、时间同步技术、硬件平台设计、nesC语言及TinyOS、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桥梁检测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方法》按照自顶向下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在系统地讨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互联网应用、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以及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网络应用与应用层协议、网络应用体系结构与应用软件设计方法,在网络应用系统对传输层及低层提供的服务功能与协议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的概念与技术,并对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无线网络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讨论。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考虑到本科生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与就业考试的需要,编写了与主教材配套的例题解析与同步练习辅导教材。任课教师可以参考辅导教材,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课后作业,学生可以主动地结
汤全武主编的《信号与系统》主要讲述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的时域分析和变换域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和特性,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和变换域分析,以及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法。《信号与系统》根据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近年来多所院校教学改革的成果,按照先输入-输出描述后状态变量描述,先连续后离散,先时域后变换域的结构体系。内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以MATLAB作为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工具,给出大量实例,注重典型题目的分析。自测题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其他
本书共分为12章。全书首先介绍了局域网技术基础、局域网交换机体系结构和Catalyst交换机体系结构,然后重点介绍第2层网络技术基础和Catalyst软件,最后又分别讨论了多层交换、交换机配置、服务质量、组播和生成树等内容。对于希望掌握局域网交换基础的读者,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和配置示例,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实用性。 本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不仅适合希望理解Cisco Catalyst交换机的体系结构、配置和操作方法的初学者和中级工程人员阅读,也是网络工程师、网络设计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学习局域网技术基础的参考书。
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和商业的创新源泉,越来越多的信息和计算能力正被移向云端,它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了无比的便利和效率。从学术界到企业界,都一致判断,未来必是云计算的时代。相比于传统计算方式,云计算有着颠覆性的优势,它更灵活、更安全,成本远低于传统计算方式、效率却是传统计算方式的数倍。如果不懂得运用云计算的力量,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被勇于创新、敢于采用新技术的竞争对手甩在身后。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每个人都需要向云端转型,让业务变得更具弹性。 《零基础读懂云计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云计算的概念和逻辑,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读懂。通过大量案例和分析,本书帮助读者学习云计算的各项优势,深刻理解云计算如何成为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帮助企业和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云计
郭雅、李泗兰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普通高等教育 规划教材实验指导书)》是与谢希仁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本书根据《计算机网络》教材的特点组织实验内容。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使之既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本书内容涵盖诠释网络原理、应用组网技术和实施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实验项目,合计23个,实验内容翔实,步骤详细,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本书由几所高校中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联合编写,内容全面、难度适中、分析由浅入深,论理清晰,逻辑性强,举例说明,结合实际应用。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道的基本特征、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同步原理和差错控制编码。每章均附有习题以及实践项目,有利于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给出部分习题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的应用型本科生教材或研究生参考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的教材,还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定位于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TCP/IP协议和网络构建的基础原理,书中介绍了如何构建TCP/IP因特网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如何在此基础上实现TCP/IP协议,从而实现全球因特网,并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舍弃了某些过时的内容,讲解了最新网络技术概念。
《手绘揭秘通信电路和传感器电路》以工程师手绘笔记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电子技术世界,书中先对通信电路进行了介绍,之后带领读者学习了重要的传感器,诸如太阳电池、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效应器件和磁控开关等,之后用传感器搭建了电路,实现了工程应用。这些电路和工程能够对热、压力、光、触碰、水、拉力、闪电和磁体做出响应。
李和平、吴水平主编的《通信终端产品检测项目化教程》遵循职业性和实践性的高等教育理念,以手机识图与手机故障检测能力与职业素养为重点,与中国电信、蓝天通讯手机售后服务中心等企业合作,按行业规范、元件识别、手机拆焊、电路识图、信号测试、故障检测六个典型项目,构建十六个学习任务,按照接受任务、自主学习、操作示范、同步实践、拓展提高五步法组织教学。
本书作为科普性读物,在内容上尽可能简明扼要,尽量让非专业人士也能有通俗易懂的读感。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沟通交流在人类社会竞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中的通信概要。第2章介绍了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第3章主要是科普无线通信基础中的电波。第4、5章主要介绍5G的作用,同时对中国、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大国的5G通信概况进行了分析和简要阐述。第6章介绍5G之后各国已经开启研发竞争的6G技术。第7章介绍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生物医疗技术、量子技术应用等技术的发展。第8章主要讲述包含通信在内的人类生活过程中能量能源的重要性和有线通信的作用。第9章幻想6G+时代的生活方式。 0章畅想未来高超技术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如何赋能人类。 本书适合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对通信行业感兴趣、想了解在5G方面中美
《手绘揭秘通信电路和传感器电路》以工程师手绘笔记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电子技术世界,书中先对通信电路进行了介绍,之后带领读者学习了重要的传感器,诸如太阳电池、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效应器件和磁控开关等,之后用传感器搭建了电路,实现了工程应用。这些电路和工程能够对热、压力、光、触碰、水、拉力、闪电和磁体做出响应。
刘威、李莉主编的《无线网络技术(第2版)》力求以全新的角度全面、深入地向读者介绍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无线网状网技术和IEEE 802.16 WiMAX技术,包括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网络维护和管理以及无线网状网的典型应用。 第1章为无线基础知识;第2、3章对无线IEEE 802.11技术进行了描述;第4章介绍了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的规划及应用,第5至第9章对无线网状网进行了描述,并详细介绍了无线网状网的规划与设计:无线网状网的测试方案和工具;无线网状网的工程实施,包括现场场勘、设备安装和配置:以及无线网状网的管理与维护等, 0章和 1章对无线IEEE 802.16WiMAX基础知识和组网应用进行了描述。本书内容完整、新颖、实用,可作为高等及高职院校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自学用书,也可作
本书作为科普性读物,在内容上尽可能简明扼要,尽量让非专业人士也能有通俗易懂的读感。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沟通交流在人类社会竞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中的通信概要。第2章介绍了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第3章主要是科普无线通信基础中的电波。第4、5章主要介绍5G的作用,同时对中国、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大国的5G通信概况进行了分析和简要阐述。第6章介绍5G之后各国已经开启研发竞争的6G技术。第7章介绍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生物医疗技术、量子技术应用等技术的发展。第8章主要讲述包含通信在内的人类生活过程中能量能源的重要性和有线通信的作用。第9章幻想6G+时代的生活方式。 0章畅想未来高超技术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如何赋能人类。 本书适合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对通信行业感兴趣、想了解在5G方面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