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园林建筑、仿古建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很多从业人员迫切需要了解古建筑基础知识。本书以宋《营造法式》、清《工程做法则例》、吴《营造法原》三本历史著作为基础,讲解古建筑中所涉及的常用名词,剖析古建筑构造的细节内容。体系清晰,层次分明,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全书共分八章:中国古建筑文化特征;中国古建筑台基与地面;中国古建筑木构架;中国古建筑屋面结构;中国古建筑砖墙砌体;中国古建筑斗栱;中国古建筑木装修;中国古建筑油漆彩画。本书可供古建筑设计、施工、预算和教学人员参考阅读,是一本随用随查的知识手册。
本书以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发展进程为脉络,详述从原始建筑、夏商周建筑、秦汉建筑,直至明清建筑以及延续传统的近代乡土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活动特点。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实例和技术、艺术成就,采取列词条的写作体例,分项逐条展开深入细致的阐述。全书精选墨线图500多幅,史料翔实,图文并茂。文字阐述简练精要,版面编排紧凑充实,学科信息浓缩密集,是建筑院校学生学习中国建筑史课程的对口参考用书,也是建筑学专业与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应试和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参考书。本书也可以作为文化、艺术、旅游等部门的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桥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特色门类,其独特的技术和艺术特色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本书重点关注桥梁建筑的艺术特色,重点介绍了桥梁出入口、桥上建筑、桥栏、桥上雕塑、泥塑、彩绘等各种装饰内容,较为形象地显现了我国古代桥梁的装饰艺术特色。
本书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宣传、介绍了佛塔的起源、传播、种类,我国早期佛塔塔刹的形制、不同材料制作的塔刹形制的演变、组成塔刹不同元素的演变、佛塔塔刹的民族特色及地方特色等,显示了佛教建筑艺术由外来逐步汉化的历程。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王贵祥主编的《明代城市与建筑--环列分布纲维布置与制度重建》以七个部分,从城市史与建筑史的角度,对明代城市和建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研究。明代是一个制度重建的时代,明代的城市、宫殿、王府、第宅、衙署、坛壝、祠庙等很多方面,与其前的唐宋辽金元时代有很大的不同。系统研究明代的城市和建筑,有助于理解清代的城市与建筑,对理解明代以前的城市、建筑的空间、尺度、分布格局等也会有一些帮助。《明代城市与建筑--环列分布纲维布置与制度重建》对建筑历史、城市历史的研究者、考古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和相关研究人员具有较好的参考阅读作用。
对于中国传统时期的营建活动来说,除了气候、地形地貌、资源、经济和技术等客观因素外,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审美心理等社会思想观念层面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本书希望对影响中国传统营建活动的思想和观念做一概要梳理,尝试描述今天所见的中国传统时期建成环境的物质实体是在一种怎么样的思想观念与逻辑体系之上建立起来的。上篇 营建之道 侧重于传统时期意识形态、精神信仰、社会文化、审美心理等因素对营建活动的影响,下篇 营造之器 则侧重于这些思想观念是如何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营造体系中各个环节的基本逻辑之中的。
《中国古代建筑精粹:民间古堡》中中国福建土楼是独一无二的民居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古堡,特别是其中的圆土楼,以其特立独行的形态引发世人好奇,人们*好奇的问题是:圆土楼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而设计出来的?
本书以中国古建筑栏杆设计为专题,收集整理了近300例古建筑栏杆设计方案图,分成4个部分,以AutoCAD矢量图的形式展现给读者,即走道栏杆、楼梯栏杆、维护栏杆和坐凳美人靠。随书附送的AutoCAD矢量图光盘,与书的内容完全对应,读者可将选中的设计方案修改后直接下载打印成图纸用于工程中,非常方便。 本书可作为数据库,为从事古建筑设计、维修和仿古装饰装修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服务。其实用、方便、快捷的特点,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田永复主编的这本《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快速入门 与技巧(附光盘)》为“工程预算编制快速入门与技巧 丛书”之一,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仿古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5—2013及《仿古建筑工程定额基价表》等为依 据进行编写。全书共五章,包括仿古建筑计价计算光 盘操作,仿古亭子建筑“项目清单”编制,仿古亭子 建筑“项目清单”计价,仿古房屋建筑的清单编制与 计价以及仿古建筑基本知识。在书后附有计价计算光 盘,光盘中列有三套实用表格,只需按章所述方 法输入建筑基本参数(长、宽、高或单价等),就可以 立刻得到计算结果,使复杂的预算计算工作变成简单 的填表作业。 《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快速入门与技巧(附光盘)》 可作为仿古建筑工程预算、施工、管理人员工作用书 及专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大专院
本书提出了 消耗型快感 与 生产型快感 的二元理论,并以中国古典空间(山水、园林、建筑)里的宴饮、游赏、情色、藏书为四大快感主题展开有关情境叙事,通过观察晚明空间中这些传统元素所折射的一种普遍性,深入到人的欲望、生命政治以及哲学人类学层面展开思考,进而探讨南宋与晚明为什么未能从 近代的拂晓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出 近现代文明 (资本主义的兴起)。
本文基于全国性的研究视野梳理统计江西会馆建筑在全国的空间分布,确定了江西会馆建筑分布的特征和规律。在动态研究上,通过建筑文化传播性的研究角度切入,研究江西本土地域建筑文化和他乡江西会馆建筑之间的动态关联,在概念上通过 原乡 和 他乡 的空间文化概念, 原型 和 类型 建筑概念,予以实现。在静态研究上,从会馆建筑类型的 普遍性 和江西会馆建筑的 特殊性 两条线索两个方面并行论述分析江西会馆不同的建筑类型。 普遍性 对应会馆建筑的典型特征, 特殊性 对应江西会馆的地方性特征。对明清江西会馆建筑类型的具体深入研究上,本文从 士农工商 四民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不同人群和会馆建筑类型之间的关联和类型之间的区别。 本文分析确定了会馆建筑的历史演变分期以及在全国背景之下江西会馆的建筑历史演变特点。确定全国会馆
城池的兴建起于防御功能,中国历代王朝无不耗费大批人力物力兴筑坚固的都城,以巩固王权。无论是边塞重镇,或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均各自成为一个完备的御敌系统。长城横亘于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与都城及边塞构成千里江山万里城的多重防御体系,是中国历目前一项极为伟大的军事工程。本书由长城开始,详细介绍这一伟大建筑工程,再循华北、华中、华南、东北、西部地方等次序,逐一介绍各地的城墙与仅余残址的防守遗迹。
本图册在编集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专业贴近生活。即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标准规范,又收集了大量的实践资料和能人图例。在图册编排上,按照建筑室内空间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分类,即:门窗、墙面;顶棚、照明;楼梯、地面;家具、陈设。在各个基本要素中有从设计原理的基本知识到材料构造的基本知识进行介绍。并通过一些工程实例和经典实例来生动地再现。 本书适用于相关专业设计、技术人员。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北留镇境内的郭峪村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落组团受山脉走势、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科第仕宦等历史人文因素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格局和空间形态结构。本书分述了郭峪古村的历史文化、空间格局、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以及其装饰艺术。书稿内容是作者多次亲赴实地考察、测绘以及记录得来,具有一手的可参考性。整体文图片精美,文字晓畅,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本书适合于建筑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