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大的一座寺庙,规模浩大,有各种建筑400余座,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佛教气息浓郁。王宝库等撰文的这本《中国精致建筑100:五台山显通寺》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宣传、介绍了显通寺的起源和历史,建筑形制、风格与构造等。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详细宣传、介绍了为抗击日寇对我国的侵略和骚扰,自明代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山东、浙江、安徽、福建、广东等地修建的抗倭城堡、瞭望台、烽火台、敌楼、炮台等军事设施;弘扬了戚继光等民族英雄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等。 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首先重点对客家围龙屋产生、演变的过程、围龙屋的基本型制、结构、组成和建造方法进行论述。围龙屋一般由堂屋、横屋、化胎、围屋、风水塘、晒谷场等部分组成,并由各部分的连接处形成天井、天街。因建造地形、时代、家庭经济情况等原因,每个围龙屋的形态和房间数量会有差异。之后,全书对客家围龙屋内部装饰手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首先是装饰风格中多以谐音来表达被象征的吉祥内容,这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普遍的一种表达方法;其次是装饰多集中在位于建筑中轴线的堂屋和建筑外立面上,尤其是在围龙屋的上堂屋和祖龛处,两侧的横屋和围屋装饰较少;*后是随着年代的推移,装饰手法越来越多样,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建筑上的石雕木雕也越来越精美。
自德国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Aby Warburg,1866一1929)在《意大利艺术与费拉拉无忧宮中的国际占星术》(1912)-文里提出图像学研究方法以来,图像学就一直在建筑学研究中运用于辨别作品的更深层意义或内容,即它的观念上的或象征的意义。本书运用图像学的原理,试图在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情境中探究围龙屋的建筑形态及装饰图像潜在的观念和思想。 在客家民居众多建筑类型中,围龙屋是较为典型的一种。毫无疑问,它是客家人宗族观念、神灵意识、生活方式甚至是整个族群文化面貌的一个反映。历来关于客家文化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围龙屋的成因及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围龙屋的成熟形态而言,围龙屋通过将圆和方的形态分解成半圆及若干千方形元素,依照不同的功能要求组织而成,其组成部分一般包括
本书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宣传、介绍了浙西南古镇廿八都的来源历史、古刹名胜、民居老街、宫观楼阁、民俗风情,以及民居的形制、内部空间、外部造型、村镇结构布局等。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由杨昌鸣、谢国杰、张玉坤撰文的《军事村落--张壁》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宣传、介绍了位于山西省绵山北麓龙凤镇的军事村落张壁。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袖珍小城,建在仅0.1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却已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其地上和地下的城堡式建筑,是目前我国现存较为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等为一体的 城堡式建筑 。堡内拥有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时期挖设的地道、元代戏台、明清民居以及反风水的建筑风格等。本书介绍了它完善的军事防御功能、山地形态、村落的空间布局、巷道构成、民居格局、多元的宗教文化等。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
汪永平、程里尧编*的《唐模水街村/中国精致建筑100》以简要文字和大量精美图片,宣传、介绍了位于安徽黄山,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唐模水街村。介绍了它的源流、历史演变、地理环境;村落的选址布局与规划,宗祠、民居、书院、牌坊群、各式的石桥等古建筑的风格及形制;唐模村的祠堂文化、水口文化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本书可供建筑师,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国内广大读者和国外读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