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木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及趋势、材料选用、结构设计、结构抗震抗风设计、建筑防火设计、防护与维护设计、建筑舒适性与节能、装配式与信息化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等。结合现行 标准和 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结构用木材及工程木制品、构件与连接设计方法、结构体系选型与设计原则、结构抗风与抗震设计和建筑防火设计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现代木结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以及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还可用于本科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的指导用书。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同济大学学术专著(自然科学类)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地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孙钧院士学术团队近十年来主持承担各类重大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若干创意性成果,包括:海底隧道制定*小埋深及其衬砌结构设计、软基盾构法越江隧道纵向三维数值计算、水工输水隧洞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衬砌相互作用及其深大竖井基坑围护结构静动力分析、地下工程施工变形预测与控制的人工智能方法、地下水封油库围岩块体稳定分析与渗流控制等方面所作的较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一些地下结构设计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方面,也体现了多项学术上新的突破,如:桥梁桩基础的群桩效应和工后沉降、桩基三维非线性抗震动力分析与试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幸承担了丛书中《宏构如花一奥运建筑总览》等四卷的编撰任务,我们感到光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BIAD)成立于1949年,一贯秉承“建筑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已有近60年的体育建筑创作生涯。从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座专业体育馆(现北京体育馆)到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从1966年的首都体育馆到1990年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建筑,BIAD见证了新中国体育建筑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趋于完善的艰辛历程。BIAD的马国馨院士参与的北京奥林匹克规划设计项目获得了国际奥组委主席萨马兰奇首次颁发的“国际体育 休憩 娱乐设施协会银奖”;不仅如此,BIAD人还在北京奥申委的指导下全力参与了北京的两次申奥工作,承担了北京申奥几乎全部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的设计文件编制及规划研究工作。在奥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和工程案例汇编》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组织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共同编写完成。本书系统地梳理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介绍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案例,并邀请业内专家对入选案例逐个点评,能够为各地选用不同类型的技术体系、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超高层建筑不断突破新的高度,各种新型复杂体型及复杂结构体系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结构工程师开始接触到复杂高层、超高层及其他超限工程的设计。这些超限工程,无一例外,给设计工作尤其是抗震设计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自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承担并完成了全国范围内许多重要的设计项目,在超限工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享有*高的行业声誉。本书为BIAD近年来参与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实例汇编,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为高度超限工程(包括28个工程实例),下册为特别不规则及大跨屋盖超限工程(包括27个工程实例)。每个工程的介绍包括四个方面:(1)工程概况与设计标准;(2)结构体系及超限情况;(3)超限应对措施及分析结论;(4)专家审批意见。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