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绪论,概述谱系编制的背景、意义与方法;第二部分为序图,展示与残疾研究相关的我国地理、人口、社会经济因素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为中国残疾分型谱系,从总计及分性别的角度,分别展示我国总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的粗现患率与年龄标化现患率的分布状况。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帮助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了解我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现状,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为下一步政策制定和管理工作提供循证依据,实现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在2015 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编写工作的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写了《2020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报告数据范围和来源 《报告》重点围绕我国内地二级以上医院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截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如下。 (一)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填报的数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含港澳台地区)抽样选取的6832家医疗机构(含公立和民营
【1】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当前消化道早癌早诊早治的热门技术,正在我国大力推广;【2】本书主编和团队在我国该项技术的实践病例数量和经验总结居于权威地位;【3】本书图、文和视频相结合,讲操作细节、
《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2023))》是互联网医院蓝皮书系列聚焦互联网医院发展的第一本综合报告。本报告注重专业性、实证性、前瞻性、时效性、热点性,基于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和大量一手调查数据,分析互联网医院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报告旨在传播互联网医院成功发展经验与创新模式,引导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报告对于了解互联网医院产业进展,制定互联网医院区域和项目发展规划,推动互联网医院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推进互联网医院发展是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报告聚焦互联网医院发展路径和主要领域、区域具体的发展环境,有助于推动互联网医院发展;同时本报告为政府互联网医院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拓展业务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帮助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 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了解我国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现状,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 平,为政策制定和管理实践工作提供循证依据,实现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持续改进,在 2015 2020 年 《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编写工作的基础上,我局组织编写了《2021 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 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数据范围和来源 《报告》重点围绕我国内地二级及以上医院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截取 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如下。 (一)《报告》调查数据。对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含港、澳、 台地区)进行调查数据填报,调查范围
全书分4篇,分别是绪论、基础、临床、预防。介绍结核病的历史(结核病流行的变迁、关于结核病发病认识的演变、结核病诊断及早期发现方法的发展、结核病治疗的历史、防治发病对策的历史、肺结核分类的历史、结核病控
《古今中医名家论疫病》一书力图通过挖掘和梳理先秦、两汉、晋、唐、宋、金、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及当代,对疫病治疗有突出贡献的历代中医名家有关疫病论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以求反映中医疫病防治的学术沿革。全书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医家及其著作为脉络,以年代为序,以医家姓名(或字、号)作为章目,以便读者了解中医疫病学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企望为今后从系统性、理论性和临床指导性等方面完善中医疫病学术体系提供借鉴。 全书以人名作为章目,共111章,始自以华佗为代表的著名中医药学家共113位。每章目在医家名之后,分别附上其代表著作一两部,以便读者检索原著和参考阅读。全书每位医家之下的内容包括【生平传略】【学术思想】【著作考】【遣方用药】【医话与轶事】【医案选介】有详有略,各栏目不求俱全。 本
《中国食物中毒细菌》包括上篇、中篇、下篇3篇26章内容,共记述了在我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12个菌科(Family)、24个菌属(Genus)、116个种(Species)及亚种(Subspecies)或血清型(Serovars),以及未确定种的细菌。上篇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与食物中毒细菌"共2章,中篇为"食物中毒的革兰阴性菌"共18章,下篇为"食物中毒的革兰阳性菌"共6章。在每个菌属中,均记述了菌属的定义与按伯杰(Bergey)细菌分类系统的分类位置、食物中毒概要;对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菌种,均较系统记述了发现历史简介、主要生物学性状、病原学意义(以食物中毒为主)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方面的内容。编写中,作者努力争取能使此书的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尤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尽力使读者既能较全面地认识在我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种类及其基本特征、引起食物中毒的情况概要,又能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