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森感染病学》译自在全球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哈里森医学系列之感染病学分册Harrison s Infectious Diseases(3rd edition),原著由Dennis L. Kasper教授、Anthony S. Fauci博士主编,197位感染病学及微生物学、免疫学等感染病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共同编写。 本书分为9篇,从3个不同角度对感染病进行分类介绍:首先是感染病总体论述,包括人体微生物组、感染机制、环境和人类行为与感染病的关系、疫苗等;其次为感染病相关症状及系统、器官相关感染;*后则论述了不同病原体导致的感染病,包括各种常见及罕见的细菌、病毒、真菌、朊病毒、原生动物、蠕虫、节肢动物,以及动物所致毒伤、咬伤等。全书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角度,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遗传因素、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多角度阐述了各种感染病。同时配有典型的临床病例图片、表格及相关诊
感染性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明确的病原,并有传 染性、流行性和病后的免疫性等特点。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 结核等都是感染学科的研究范围。感染性疾病可以引起全身各器官各 系统的疾病,其病原直接或间接地侵犯 / 影响机体,药物不良反应等可 引起不同类型的眼部病变。如在艾滋病的病程中,有 45% ~ 75% 的 患者会合并眼部病变,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严重者可丧失视力; 5% ~ 8% 的梅毒患者会产生眼部症状,梅毒可侵犯眼球的前后节引起 角膜、巩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及视神经等多部位的疾病,且常 双眼受累,对患者视力损害严重。此外,眼部病变也可以是感染性疾 病的首发症状,如大约 2% 的艾滋病患者首发症状表现在眼部。 感染相关眼病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如艾滋病相关眼病包括 血管性病变、感染、肿瘤、免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泌尿系统合并感染性疾病病例 精解》一书有 4 个章节,共 30 多个病例,主要包括常见泌尿系统疾 病的临床思路分析、常用诊疗技术和手术操作等内容。本书在介绍泌 尿系统常见疾病的过程中,强调以病例为线索,以临床分析为导向, 阐述典型病例合并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工作中的诊治思路,以不同的形 式介绍有关知识点,整个过程将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思路进行梳理, 并通过手术视频更加清楚直观地介绍手术过程。在病例分析部分,可 见就诊过程、治疗思路分析、多学科讨论及治疗方式的简述;在病例 点评部分,我院专家着重引用近些年的文献及资料,进行相关疾病的 分析及梳理,强调了临床工作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及疾病诊疗方式 的标准化程序和新进展。 我们相信,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中,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宗旨,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其中传染较 强、可引起宿主间相互传播的疾病称为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是人类 最常见的一大类疾病,病原种类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还有 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如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其中人类免 疫 缺 陷 病 毒(human immunodeffciency virus,HIV) 自 20 世 纪后期至 21 世纪传播以来,形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f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已成为人 类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疾病之一,HIV 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缺 失,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其感染类型和病理基础 错综复杂,使诊断更为困难。因此,提高对影像征象的识别,以及对 每种疾病影像特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对 诊断疾病将更有把握。近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实用传染病学(第4版)》共分为26审,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感染病的基础研究、新出现的新发/再发感染病、感染病的防治及各类病原体所致感染等基础和临床进展。现将《实用传染病学(第4版)》内容分述如下
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订各学科临床诊疗指南,目的是为了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和提高医疗质量。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为此组织全国各地有名的传染病专家,根据靠前外有关传染病的理论、知识、临
西方现代医学教育之父、加拿大籍著名临床医生 William Osler 博士作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创始人之一,对于病理学在 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曾有一句经典论述 As is pathology, so is our medicine(译作病理是医学之本) 。可见在美国的医学教育中,病 理学的学科内涵、应用范围和诊疗价值被充分认可。 沉舟侧畔千帆 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病理学不断积累知识和新技术,如光学显微 镜、电子显微镜形态学技术,以化学酶促反应和抗原抗体结合为基础 的 200 多种组织化学染色(histochemistry stain)和上千种免疫组 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以及融合核酸杂交 检测和 PCR 技术衍生出的原位杂交技术(in-situ hybridization)和 原位 PCR 技术。通过上述方法,病理学检查在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 病、肿瘤性疾病的病因探讨中,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例如,在 2020 年新
丙型肝炎是 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约1.8亿人罹患丙型肝炎。中国报告的丙型肝炎病例逐年上升,部分地区丙型肝炎的报告率甚至超过了乙型肝炎,中国丙型肝炎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降低丙肝流行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助力实现 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危害目标;指导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丙肝筛查和检测工作。内容包括我国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丙型肝炎筛查对象及策略,丙型肝炎检测,丙肝病例的报告、转诊和转介,丙肝抗病毒治疗;信息的管理、分析与利用。本书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丙型肝炎筛查策略和检测技术指导,为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危害提供技术指导,针对筛查情况提供后续医疗服务指导,为后续丙肝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本书以219例艾滋病机会 染患者918幅X线、CT、MRI、B超等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为主要内容,辅以艾滋病机会 染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系统介绍。本书内容丰富、题材新颖、资料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对预防医学及相关管理工作者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作者及其团队长期工作在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防治第一线,积累了较多诊疗经验, 性强,可供 感染病科、性病艾滋病科临床医护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作为艾滋病防治专项培训教材使用。
感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挑战,重症感染和耐药菌感染是临床诊治的难题。提升对疑难细菌、真菌感染的诊治水平是目前感染病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对从事感染病相关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本书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团队临床实践中的113例疑难、复杂细菌/真菌感染病例,按症状将其归类,通过对诊治过程的梳理,展现细菌/真菌感染的疾病演变过程及对应的临床诊疗思路。本书内容以临床诊疗过程为主线,以病原微生物判断为核心,融合国内外感染病相关近期新指南、前沿技术,内容权威、先进。编者对病例的梳理和分析突出了“感染-感控-微生物”三位一体和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的感染病诊治近期新理念,使本书临床视角别具一格。本书编写形式新颖,要点清晰、突出,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兼备,对于临床医师,尤其是经常处理
《莱姆病:基础与临床》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外有关莱姆病研究的进展。内容不仅涉及莱姆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技术、治疗方法和预防等详细内容,还分专题深度介绍了莱姆关节炎、神经莱姆病和莱姆心脏炎等,最后分章节介绍了莱姆病研究领域的一系列主要进展。
本书是 上一部经典、 的关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控)的专著,由 上 影响力的感控专家William R. Jarvis主编,并邀请了世界各地该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与编写。本书是英文版第7版(中文版第2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 新了医院感控的基本知识、循证证据,并介绍了 进展,以及与COVID-19相关的内容。 本书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首先。全面阐述了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几乎涵盖了所有医院感控相关领域,包括重点部门、易感人群和重要病原体感染等,紧扣医院感控领域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侧重于临床实践,并涵盖了该领域 上 的研究进展。其次,本书采用大量的循证实践的案例数据,对临床中常见的一些医院感控相关问题进行了 解读,强调 干预所基于的循证证据,并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 医院感控已经成为 各个 共同关注和努力的焦点,
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艾滋病防治政策,正确认识艾滋病。”为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政策的教育,满足各地党政干部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法规、政策的需要, 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组织编写《新时代防治艾滋病干部 》,对促进各级干部对艾滋病的认识、提高对防治工作的重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来,艾滋病防治 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全面准确认识这些新变化,对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保护人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是一本适合广大党政干部的通俗读物,内容包含序言、三个主要章节和附录。三个章节中,一是艾滋病基本知识,二是艾滋病流行现状与影响,三是艾滋病防治政策与策略。要求各级领导聚焦重点,落实各项防治策略,真抓实干,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引导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以下简称 地坛医院 )是一 家以感染性疾病诊治为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学科建设逐步完 善和发展,内分泌科和肾脏内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成长并发展 起来的。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人类命运共 同体面临感染性疾病带来的风险前所未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影响了 整个世界,必将带来世界范围内关于感染性疾病预防治疗体系的变革。 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出现功能改变,而内分泌代谢紊乱又可伴随或促 发某些感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 大流行期间,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可以直接或 间接引起内分泌系统异常,包括下丘脑功能障碍、垂体前叶功能不全、 肾上腺或睾丸功能衰退、胰
本书以219例艾滋病机会 染患者918幅X线、CT、MRI、B超等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为主要内容,辅以艾滋病机会 染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系统介绍。本书内容丰富、题材新颖、资料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对预防医学及相关管理工作者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作者及其团队长期工作在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防治第一线,积累了较多诊疗经验, 性强,可供 感染病科、性病艾滋病科临床医护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作为艾滋病防治专项培训教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