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瑞云、李杨主编的这本教材是针对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形态计量和图像分析学》教学而编写的,是各位教员从事教学经验和科研活动工作的总结,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该领域*进展和新技术。内容分图像分析和形态计量学、医学体视学和生物医学图像信息技术三篇。篇介绍形态计量和图像分析学的诞生与发展、基本概念、形态计量学的理论和实践、定量病理学及其应用、形态计量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第二篇介绍体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体数据的预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三维重建、体图形学、体视化硬件与典型体视化系统等。第三篇介绍图像信息基础理论、生物医学图像基础知识、生物医学图像采集、处理、分析和管理技术等。《形态计量和图像分析学》内容丰富翔实、实用性强,是从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乃至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等
本书参考了相关领域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对FGF21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的研究新进展做了详细的介绍。本书共有九章,在靠前章和第二章分别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和FGF21的研究近况做了简要介绍。第三章介绍了核转录因子- B(NF- B)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以及NF- B信号通路阻断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关系。第四章介绍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氧化治疗。第五章介绍了TH17及其效应因子IL17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风险增高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身高变矮、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发生部位为脊柱、髋部及前臂。以髋部骨折为例,骨折后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30%的患者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骨质疏松症和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是全球中老年人所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亦是中老年人口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患病人数多。根据《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2008年)》显示,2006年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者约6944万人(男1534万,女5410万),骨量减低患者约2亿人,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脆性骨折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