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琼,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乳腺疾病护理、肿瘤护理和护理管理。裘佳佳,护理学硕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本书从高级护理实践角度,全方位、全过程、全面阐述针对乳腺癌患者群体的专科护理工作。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自乳腺癌诊断、治疗和康复整个期间的评估、信息支持、情绪支持和协调沟通等专科护理;二是专科护士临床个案管理实操和展望;三是针对复发转移、年轻和老年等特殊乳腺癌患者群体的护理。本书为实践性操作书籍,主要用于指导临床护士开展乳腺癌个案管理的专业书籍。
本书以妇产科专业住院医师规培训要求为纲,针对妇产科临床实践过程中遇 、到的实际病例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妇产科学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过程和处理规范。 、本书通过95 例典型病例讨论,旨在培养读者 密切联系临床,举一反三 的临床思维能力。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妇产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也可供临床医学本科生、 妇产科研究生、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的医师及其他专业的医师使用。
北京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学是国家*命名的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命名的国家重点专科。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作为巧稚妇产科研究中心、全国妇产科疑难杂症诊治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妇产科继续教育基地,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学相结合,具有综合优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每天都会有很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除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外,更重要的是要面对大量的罕见病、少见病、难治病和未知病,有一些可能是首次碰到,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与预后都需要不断地探索;有一些可能是多种疾病混杂在一起,处理起来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本书中的这些病例均来自临床一线,是我们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主治医师、教授们在临床工作中的积累和总结,也是大家的宝贵经验和学习心得的记录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是我国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危害女性自身的健康,而且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孕产妇感染可引起母婴传播,导致胎儿出生缺陷、畸胎、流产、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死胎等一系列不良妊娠后果,从而直接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本书简要介绍了妇产科领域常见的各类感染性疾病及其危害,女性生殖道的微生态学与感染;重点描述了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学分类及其致病特性,实验室新诊断技术如基因诊断技术、质谱分析法、宏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研究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子宫颈癌曹泽毅2018观点》出版还不到 2 年时间里,子宫颈癌的筛 查、诊断和治疗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进展,有的甚至是颠覆性 的变化,本书在原书的基础上对近2年来关于子宫颈癌的一些 新进展做了一些补充和修改,重点是子宫颈病变的筛查和预 测、子宫颈癌新的分期、子宫颈癌保留生育手术、新辅助化 疗、腹腔镜子宫颈癌广泛手术的改进(将以视频的方式给大家 呈现),并对 HPV 疫苗应用等方面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1)为什么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不准确?一 些使用中的数据从何而来?很多是局部地区、医院的门诊筛查 数字,甚至有些是国外的估计数字,为什么我国没有全国准确 的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患病率?因为我们没有做全国统一的子宫 颈癌普查,所以拿不出全国统一数据,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2)子宫颈癌筛查使用的方法有待改进,一
本书精选产科临床典型病例,深入剖析权威专家诊疗思维及诊治技巧,全面系统阐述常见病、疑难病及罕见病等诊疗方案,以不断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技巧。本书通过展现作者从接诊病人到患者出院全过程的诊疗思维,启发和引导读者建立起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
本书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参考了国内外其他组织和学术权威机构技术指南和康复服务模式,结合了目前我国产后康复领域的临床和医疗管理实践要求,吸取了祖国医学中关于产后康复的宝贵经验,并突出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的指南实用性和通用性,力求使本书在产后康复学术发展领域具有代表性,能体现目前产后康复专业的技术前沿,以及发挥中医药在产后康复中的传承与发展,以满足我国产后康复服务的实际需求。
本书甄选来自全国各地妇科肿瘤常见疑难病例,每一个病例分别从病例信息、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并发症处理等进行了详细讲解,以期通过这些病例的学习,能快速提高妇科肿瘤医生的诊疗水平,规范妇疑难疾病的诊疗思维和治疗方案。
本书是根据双语教学课程的需求,参考国家卫健委 十三五 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9版)而编写的中英文对照《简明妇产科学》。共分24章介绍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妊娠、产前检查与保健、正常分娩、异常分娩及妇产科疾病。本书以中英文对照、条目的形式编排,帮助读者学习掌握的妇产科相关英语知识,并在每一章节末附有重点关键词汇、练习题等以便读者复习。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研究,从基础和临床方面对围绝经期这一年中的临床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对国内外大型会议上的近期新报告和近期新研究进行了客观分析,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临床参考书。
围绝经期是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过渡到非生殖期的年龄阶段,亦是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目前,我国围绝经期妇女已达1.2亿人,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50岁以上的妇女人数将增加到2.8亿。在围绝经期阶段,伴随着卵巢的衰老,约70%的围绝经期妇女会出现由性激素变化引起的潮热、失眠、情绪波动、骨关节痛、头痛、头晕、心悸、听力下降、血压波动、皮肤蚁走感、性交痛、泌尿系和阴道感染、高脂血症、盆底功能障碍等百余种症状,总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上述症状可持续3~5年时间,有人甚至持续10年时间,严重影响了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本团队一直致力于围绝经期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本书汇总了团队成员发表的论著,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包括潮热的发生机制研究、听力损伤的机制研究、血浆蛋白功能的变化研究
本书紧紧围绕“乳腺癌分层治疗的理念”进行阐述,内容包括乳腺癌国内外指南解读、会议报道及乳腺癌诊疗领域近期新进展文献综述等,涵盖乳腺癌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液体活检等。采用“标题即观点”形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