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全国肿瘤学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编写,共24章,基于循证医学和各种诊治指南的基本原则,梳理了常见恶性肿瘤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对诊断要点、疾病分期、治疗策略进行了详细而又简洁的介绍,方便临床医师查阅和掌握。第5版在秉承以往风格的基础上,特别邀请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的专家参与,增加了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帮助一线临床医师更好地掌握处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能力。
脑卒中引发的偏瘫通过康复训练能够恢复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本书共5章,以图解形式介绍了康复训练技术、社区训练治疗效果简易评定、偏瘫患者常见并发障碍、常用康复评定方法及康复训练器材。本书在第2版基础上对内容进行部分修订,使其更形象易懂、实用性强。本书附有13个视频文件制作成二维码,介绍康复师指导偏瘫病人康复训练(观看视频扫描二维码)。
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介绍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及普查、诊断与治疗方法;第二篇详细介绍全身各系统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第三篇介绍肿瘤的各种合并症。书后附录分别为标准病历、化疗药物一览表、疗效评估标准、化疗毒性反应分级标准等。
本书主要介绍心理疏导疗法在强迫症等障碍中的应用,以强迫症为主体,从介绍症状、疏导疗法开始,分为“认识症状、克服症状、预防反复”三个主要部分,以6~10个典型个案贯穿始终,方便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本书还将配套黄爱国老师进行团体心理疏导治疗的现场实况录音,很有现场感和操作性。由于理治疗的疗效与疗法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了文化适应性修改,心理疏导疗法具有中国特色,特别适合中国人群,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全书共5章,其中临床路径部分按照WHO国际诊断分类标准系统ICD-10,制订了双相情感障碍分段临床路径,包括双相情感障碍轻躁狂发作临床路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临床路径、疑难危重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伴躯体疾病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此外还重点解释了双相情感障碍规范化诊疗过程中重要检查治疗的必要性。 本书全面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突出双相情感障碍的规范化诊疗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条理性。
*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涵盖咀嚼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生理和病理学。它既是口腔医学基础学科,又是口腔临床的应用学科。 本书综述了胎学的渊源及其发展。对殆学界一个世纪以来的不同观点和争论作了介绍。对新的论点及方法作了较详尽的阐述。 本书共分11章,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学发展的历史和研究现状以及争论的热点;深刻地讲述了抬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胎学的临床应用部分及其结合点;描述了殆学与临床口腔医学各分支学科横向的结合,并给出了*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术语的权威性注释。从解剖生理到病理生理,从功能到形态,从病因到治疗,都在各章节中加以体现,图文并茂,是一部高水平的*学专著。
心理治疗师总会遇到这样一群来访者――他们“滴水不进”,任何技术和方法都对他们没有效果,但他们身上又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治疗师坚持不懈地对他们治疗。他们,就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来访者。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中所介绍的移情焦点治疗,就是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来访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其优势在于: 可以较长期地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和依恋模式; 可以在个体治疗的情况下进行; 在治疗过程中,以自由交谈为主。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的作者John F.Clarkin,Frank E.Yeomans以及Otto F.Kernberg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团队,其中Kernberg是边缘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制订者之一,这使得本书更具权威性。相信本书能为治疗师们在边缘性人格障碍领域提供一份切实有效的指南。
李龙、杜明华主编的《检验核医学(供医学检验专业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检验核医学》本科教学的基本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篇,共22章。 在上篇内容中,简要介绍了与检验核医学密切相关的核物理基础、放射卫生防护、放射性测量、稳定性同位素分析和核素示踪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着重介绍了体外放射分析和非放射分析等主要技术的原理、方法和质量控制等内容。在分析技术选材上,遵循以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为原则,既收录了传统技术的精华,也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收录了近些年来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各种新的分析技术。在内容叙述方面,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要求,兼顾临床医学实践的需求,做到了全面展开与重点介绍相结合。 在下篇内容中,按被检测物质的性质和类型,简洁明
《许又新文集(第2版)》收集了从1955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起,到2006年年初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总共52篇,30多万字。其中大部分无须说明什么,但有些却要作一点解释或补充,至少要有所交代。 关于中医,从领导号召学习中医的时候起,我就想了解一下中医文献里有关精神病学的历史。我感兴趣的主要不是理论,也不是治疗,而是精神症状的描述。从秦汉到唐朝的中医文献里面确实有不少可贵的历史资料,这使我写了两篇文章。但宋、金、元时期的中医书籍却使我失望,描述性精神病理学的东西很少,多的是对经典的复述,并且“医者,意也”的观点大行其道,我也就不再往下看,把这项丁作放弃了。也许,我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根本有问题,但这对于我也早已成了历史。 《许又新文集(第2版)》中有两篇关于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的文章,可以看出,当时我是用
本书可作为学习临床操作的实验教程,指导学生和年轻医生学习规范临床操作,是现有教课书的补充。本书优选特点使用临床操作分步图片(400余幅),采用图解方式介绍儿童口腔科常用临床技术,向读者直观地展示技术细节,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临床操作技术。
针对口腔修复近期新临床技术进行操作介绍及技术规范,主要内容包括美学修复的四级预告技术规范、口腔放大镜与显微镜的临床实操规范、口内数字化扫描与数字化面部扫描的临床实操规范、虚拟与实体禾架、虚拟种植技术、口腔手术导板的三维打印规范、数字化瓷贴面修复技术规范、数字化瓷嵌体修复技术规范、数字化瓷全冠修复技术规范、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护理常规与器械管理、赝复体修复治疗的术前统筹与术后修复规范、食物嵌塞的修复治疗、上颌窦底提升术、骨增量术、美学种植修复中的调禾、美学种植修复中的牙周问题、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技术等。以口袋书分册的形式,每步操作图文并茂地介绍,一步一步学好口腔修复临床技术,使得口腔医生快速熟悉口腔修复近期新的临床技术,力求实现高水平的口腔修复效果,最终修复效果更加稳定有效。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于术治疗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外科分期、评价系统的建立,为手术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临床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学》系统阐述现代骨肿瘤手术学的基本理论印知识,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与评价,以期有助于提高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手术水平。 本书分15章,主要包括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分类、活检、外科分期、治疗原则、手术人路、手术方法、放化疗等内容,以及四肢、脊柱、骨盆等部位肿瘤的手术治疗及若下骨肿瘤的微创治疗。 该书适于从事骨与软组织肿溜及相关学科从业人员参考学习.亦可用于高等医学院校科研、教学及学生各考学习。
本书主要介绍了双相障碍这种精神类疾患的科普性知识,包括双相障碍的识别、诊断、治疗、护理以及康复五个方面的知识,辅以生动案例,较为系统地解读了双相障碍的诊疗与康复内容,对于医学临床工作者、患者及家属均具有一定的借鉴学习作用。
《整合皮肤性病学研究初探》一书共分三篇二十二章。篇为整合皮肤性病学总论,包括章到第六章。该篇运用整体整合医学理念,从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出发,提出整合皮肤性病学的概念、内涵,构建了整合皮肤性病学的理论体系,厘清了整合皮肤性病学与系统科学、精准医学的关系,指出了整合皮肤性病学的实践探索方向。第二篇为整合皮肤性病学各论,包括第七章到第二十章。该篇主要论述了运用整合皮肤性病学理念研究和治疗各种疑难皮肤性病的实践探索,包括白癜风、老年性皮肤病、复杂性皮肤病、银屑病、红斑狼疮、慢性炎性皮肤病、荨麻疹等,还深入论述了皮肤和心脏的联系、皮肤性病与营养膳食、皮肤健康管理等较复杂的皮肤性病学相关内容,后探讨了整合皮肤性病学的教育问题。第三篇为整合皮肤性病学发展趋势,包
医务工作者及与医务相关的工作者都不能离开病例书写。病历的书写是一个医师 重要的基本功,从病史采集到书写,可以看出这个医师的经验水平,素质与修养。口腔专业是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分支。本书旨在给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医务工作者提供一本内容全面的病例写作范本,具有实用性和参考意义。本书为《口腔医学病历书写教程》的再版,该出2016年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好评,已重印6次。此次再版 新了部分内容,以期为读者带来 多的帮助。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 、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 本书作者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凝练出一套有效、易行的护眼之策,创立了4L疗法综合防控体系,帮助家长和学校及近视防控从业人员全面掌握近视防控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进展,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技术进步,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高发势头。
克里斯托弗?R.马特尔、索娜?迪米杰恩、露丝?赫尔曼-邓恩著的这本《抑郁症的行为激活疗法(临床医生手册)》全面细致地描述了行为激活治疗,每一章都明确地阐述了特定的主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并解读了哪些行为可能促进治疗过程。作为行为激活治疗的著名专家,几位作者对于该治疗取向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具有使用该技术的先进经验。 本书用于训练行为激活治疗师,供实习医生使用,研究者也可用于评估治疗师各种治疗技术培训的有效性。
本书是《全国乡镇(社区)医护人员培训试用教材丛书》中的一个分册。该书共分二十章,包括精神病学基础部分和各论部分。精神病学基础部分为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绍精神病学的任务、发展、概况与其它学科关系,精神障碍的神经生化基础、遗传学基础、病因学、精神障碍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各论部分为第五章至第二十章,主要介绍各种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及相关知识,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自杀行为与危机干预。同时还介绍精神药物治疗、电抽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重点介绍各种急、慢性疼痛的诊疗技术,涵盖头面部、颈肩部、上肢、胸背部、腰骶部和下肢等全身多个部位疼痛,并对内脏疼痛、周围血管性疼痛、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性疼痛、软组织和骨关节疼痛、周围神经疾病疼痛、特殊疼痛以及非疼痛性疾病的疼痛科诊疗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全面介绍了疼痛科的常用药物。本书条理分明,简明扼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实用性,适合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疼痛科、骨科、康复科、神经科、麻醉科、外科医生使用。
本书分系统介绍了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和前景,内容包括免疫治疗机制(如细胞毒性作用和免疫逃逸机制、PD-1/PD-L1免疫治疗机制、CTLA-4免疫治疗机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如抗CTLA-4单克隆抗体、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外周血指标)、免疫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如癌症疫苗、细胞因子、过继性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反应)等。
《手部湿疹的诊断与治疗(湿疹皮炎与皮肤过敏反应诊疗系列丛书)》精心挑选了120余幅手部湿疹照片,在查阅新文献的基础上,对手部湿疹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系统介绍。该书从手部解剖与生理特点开始,详细介绍了手部湿疹的病因、皮肤屏障特点、临床表现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分类治疗和预防等。该书依据临床表现特征,按照角化过度性手部湿疹和水疱大疱性手部湿疹两大类型,结合国内外新诊疗进展以及指南共识,梳理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手段,以期对广大皮肤科同行和手部湿疹患者有所裨益。 《手部湿疹的诊断与治疗(湿疹皮炎与皮肤过敏反应诊疗系列丛书)》适合各级皮肤科医师、变态反应工作者、全科医师及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作为患者参考书。
翁永振主编的《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第2版)(精)》分8章,前5章介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6~8章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康复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精神分裂症的全程治疗和康复,精神疾病康复学:有关临床社会学的探索,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维持治疗,精神障碍的家庭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与康复,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程式;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程式,回归社会技能训练程式。本书自从 版出版以来,所介绍的内容受到读者的认可。 为可贵的是,读者们向编者指出不少缺点和错误并提出宝贵的改正意见。在本书第二版修订过程中,编著者们以怀着感激的心情慎重考虑读者们的建议和意见,在新版中予以体现。同时,自本书 版出版以后,近几年来精神病学有很多发展,在新版的书中页有所编入。全书保持内容简明实用的风格,便于读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