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从医60年潜心积累的宝贵资料。全书共35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并配有1400余幅图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700余种皮肤性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少见病、疑难病,包括皮肤病基本损害和不同原因所致的各类皮肤病,以及美容皮肤科等内容,并尽可能纳入皮肤科最前沿的观点、进展和疗法。
本书分4篇,共65章,是一部内容较为全面的皮肤科治疗方面的著作,涵盖了各种先进治疗理论和方法。第一篇为绪论。第二篇为皮肤病诊断和治疗,精心编入了500余种皮肤病,本篇的特色是对治疗内容做了解析和分割,将每种疾病的治疗分成治疗原则、基本治疗、治疗措施、循证治疗步序、治疗评价和预后等进行阐述,介绍了皮肤科治疗的程序和步骤。本书第三、四篇编入了皮肤科治疗药物学及各种皮肤科治疗技术。 BR 本书在皮肤病治疗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遵循循证医学方法,力图呈现给读者完整的治疗理论和体系、完整的治疗思维和程序。此外,本书写作方法新颖,内容实用,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还精心编入了700余幅彩色图片,从而使读者能更好地掌握皮肤病的本质及治疗方法。
中国人口有13亿多,其中约半数为女性,由于皮肤病的损害位于体表,极易影响外在美观、社会交往,乃至就业,从而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也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由于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从事几乎所有行业的工作。
本书主编经验丰富,内容简明、实用。本手册清晰地、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皮肤外科解剖学基本原理、概论、术前准备、评估、诊断和手术技巧,以及术后护理,提出了一个易于使用的方式,对学生及临床医生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2版)》涉及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球菌性皮肤病、杆菌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生殖器部位非性传播疾病、动物性皮肤病、皮炎与湿疹、荨麻疹类皮肤病、药物不良反应、神经与精神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日光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角化萎缩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营养缺乏性及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大疱及疱疹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黏膜病、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色素减少性皮肤病、皮下脂肪疾病、皮肤肿瘤、全身性疾病的皮肤表现等,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规范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用书,指导临床实践。
《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书是一部新颖、具有创意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用书。本书由全国3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和三级甲等医院40余名专家教授撰写,150余万字,彩图1 000余幅。全书分30章,前3章介绍了皮肤性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概述内容,后27章编入了常见和少见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处理。 本书突出的特点是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强调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完整程序和思维方法。诊断方面分别以诊断的基本资料、诊断思路、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四个方面论述;鉴别方面,分别以主要鉴别的疾病、次要鉴别的疾病、伴发疾病和专家提示鉴别的疾病四个方面论述。 《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书反映了当今皮肤性病的诊治水平,全彩色印刷出版,图文并茂,资料新颖实用,可供皮肤性病科中高级临床医师、高等医学院校师生
本书是一本关于头发和头皮疾病治疗方面的指南,简明全面,主要讲述了头发类型、形态和种族如何影响头发疾病和治疗。本版是在 版基础上进行 新和修订,增加了皮肤镜学、如何果将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及年老相关性头发病变等章节。
布萨姆所著的《皮肤病理学(精)》共分为4篇, 正文共19章,第I篇讲述皮肤组织学,第II篇为非肿 瘤性疾病,第III篇为肿瘤,第IV 篇为Mohs手术切片的病理学评估,涵盖皮肤肿瘤和非 肿瘤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知识要点。书中共有1100多 幅高质量彩色显微照片,总结了很多实用表格,帮 助读者掌握皮肤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 断等方面的关键特征。 本书是一本优秀的皮肤病理专著,经过精心设计 ,结构紧凑,切合临床实际。希望本书能为广 大的医务工作者学习皮肤病理和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 帮助,其既可作为实用诊断工具书,也可作为病理 学诊断教材之一。本书适用于大外科病理医生、皮肤 专科病理医生、病理科进修医生、皮肤科医生以及 在校病理专业学生、研究生,可供参考、学习和深入
《中西医皮肤性病学》是一本大型专业型著作,“十三五” 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书组织全国中西医皮肤科界100 余名专家共同编写,历时2 年。本专著200多万字,其中含病种近600 种,涵盖了皮肤科临床常见疾病、部分少见病、少数罕见疾病。本专著有几个突出优势:①内容丰富,有传承、有创新,亦有突破。②图文并茂,便于读者一目了然认识疾病。③中西并重,从中医之“辨证”谈到西医之“辨病”,以“病证结合”的诊疗思路,将中医与西医融汇贯通,促进中西医互相学习。本书的出版,为提高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医疗力量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提高我国皮肤性病学科的学术发展水平和 医疗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在1992年版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1996年版杨国亮与王侠生主编《现代皮肤病学》、2005年版王侠生与廖康煌主编《杨国亮皮肤病学》的基础上,广泛汲取近年来皮肤科学界随着医学免疫学、遗传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众多诊疗新技术的发展而取得的对诸多皮肤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新认识,随着一些新的影像诊断和无创检测技术的问世而获得的对不少皮肤病诊断水平的新提高,以及一些新发现的皮肤病病种、新的治疗药物与新的疗法等编纂而成。全书包括皮肤病学基础、皮肤病学临床及皮肤病学防治三大部分,合计55章、300多万字,涵盖病种2000余种;另附《中国皮肤科学简史》1篇、中文病名索引与外文病名索引各一,以及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罕见或表现特殊的皮肤病彩色图片154幅。全书内容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既反映了当前
由王宝玺主编的《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皮肤病学)(精)》的内容包括皮肤的结构功能,皮肤的生理病理,皮肤病的诊断、治疗、保健,以及各类皮肤病等。全书广博浩繁,涵盖了皮肤病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从常见多发病,到少见罕见病,全面展示了当今对各种各类皮肤疾病的认识成果,体现了百科全书的系统性、全面性。是了解皮肤病学知识的良好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