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5章,其中临床路径部分按照WHO国际诊断分类标准系统ICD-10,制订了双相情感障碍分段临床路径,包括双相情感障碍轻躁狂发作临床路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临床路径、疑难危重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伴躯体疾病双相情感障碍临床路径。此外还重点解释了双相情感障碍规范化诊疗过程中重要检查治疗的必要性。 本书全面介绍了双相情感障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突出双相情感障碍的规范化诊疗与临床路径的实施,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条理性。
本书是山东省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本书介绍了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心理健康知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围绕中职生人格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讲授、案例的分析、活动的训练、测量的运用及心理调适方法的操作以及实训指导等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职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BR》本书共9章,分别讲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自我意识发展与培养;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学习心理;恋爱心理;职业适应与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实训指导。
作为一种非传统的失眠治疗方法,认知行为治疗经过了临床经验验证和试验数据证明。该疗法多年来的良好疗效,促使我们编订一本简明实用的治疗手册以供使用。手册需要在“怎样治疗”和“为什么治疗”两个方面提供准确的指导,并给试图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的临床医生提供指导。本书恰好满足了上述要求。 本手册内容周全,通俗易懂,从不同领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帮助。对于那些刚开始学习这一方法的初学者来说,有助于他们掌握准确的和有效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作者还为睡眠行为医学执业医生提供有助于他们改善和(或)扩展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的信息。最后,作者希望为那些正在进行临床实践的人士提供优选的方案来实施标准化治疗。 本书由7个部分构成:失眠的定义;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框架;治疗的组成;失眠的认知行为
医学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宗旨在于为医院、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培养能够掌握扎实心理学理论、方法、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医学理论与技能的专兼职心理学工作者。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其重要特色是将医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进行有机结合,达到心身共治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套教材力争达到上述目标,同时制作融合教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对实践技能培养 。
林贞年的《超级催眠术入门》以诱导方法为重点,对每种催眠方法都结合实例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对于即使完全不了解催眠术的读者,《超级催眠术入门》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催眠术,记住方法只是学习催眠术的第一步,是基础。《超级催眠术入门》是为了让你能够掌握催眠的方法。
传统健身房能让我们身材更美好,身体更健康。 心理健身房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它可以改善情绪、管理压力、提升认知能力、改进人际关系,甚至可以治疗精神疾病! 多年前,梦想成为母亲的作者却在生完个孩子后深陷产后抑郁,一次偶然的散步让她无意中发现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此后,她一直在从事相关研究,并亲自指导许多来访者通过锻炼改善了心理健康。作者立足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依托大量真实案例而写就本书。读完本书,你可以学习到通过锻炼改善心理健康的具体知识、技能和工具;还能打开对锻炼的想象力并避免不利于心理健康的锻炼方式。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让愤怒化为力量的技巧,宽容才是王道!坏脾气是健康的杀手、人际关系的红灯、成功的绊脚石。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但不要忘记,献给你,献给我,献给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怒气的所有人。本书《一生气你就输了》实践案例,有针对性地总结出如何避免妒忌、纠结、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帮助读者以淡定的态度识别和处理人和事,即刻摆脱坏情绪的困扰。 本书《一生气你就输了》分别从七个方面详尽分析了生气对人生各个方面的危害。如何有效管理你的坏情绪,同时阐述了怎样处理坏情绪以及提高自控力的各种方法。正面阐述了不生气的智慧,改善人际关
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倦怠"(burnout),其心理学术语为"心理倦怠",即长期、单调、高压力的工作引发的力竭性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和体力的耗尽感、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下降。 倦怠是21世纪的职场感冒。埃尔克 海拉特为职业倦怠者开出一剂良方:投资心智,运用大脑策略促进心智升级。心智升级有助于增强心智愈合力,进而可以有效应对压力、倦怠和危机。 心智时代已经来临,向内借力才是趋势。
所谓自我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自我边界是看不见的,但却真实存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的许多问题与矛盾,都是边界不清造成的。 ·经常被人“带跑”,面对压力无法坚持自我。 ·不懂拒绝,觉得自己必须对每个热的要求说“是”。 ·大包大揽,容易对别人的感受和问题负责。 ·专注于爱与无私,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底线。 以上都是自我边界不清晰的表现。 自我边界的建立能帮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与权利范围,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在本书中,心理学家乔治·戴德以边界理论为支撑,结合心理学知识与治疗实践,帮助读者放下边界不清带来的压力与情绪波动,收获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