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功能受损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要的特征症状,也是阻碍患者完全康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社交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缺陷,提高其社会功能。本书提供了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训练的原理、具体实施的逐步操作方法、建议和相应工具表格等。本书理论框架清晰、用语简洁、操作性强。正如原著作者所述:“我们实现了编写一本‘亲手实践’书籍的目的,无论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都可以使用这本手册来组织有效的技能训练团体。”
全书内容包括周围神经解剖概述、神经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异常疾病声像图、典型病例图解和神经成像新进展。既可作为学习神经超声检查的入门图书,也可作为学习典型神经疾病的专科教材,适合超声、骨科、神经内科、麻醉、疼痛、康复理疗等专业医师学习使用。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是国冢大力推行的社会服务,目前,社会工作如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还处于探索阶段。本学术论文集以精神障碍者的社会融合为主题,阐述了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师生如何运用社会工作实践研充的方法,探索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开展康复服务,帮助精神障碍者回归家庭,融入社区的历程。从研究视角看,涵盖了问题视角与研究视角;从服务领域来说,涵盖了家庭服务、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从服务手法看,综合运用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 研究发现,社会福利供给中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服务的缺乏,导致了精神卫生资源短缺,增加了家庭照颐困难,医疗体系、家庭支持和社会福利供给三者中的问题互相制约,降低了对精神病患者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力度;通过开展专业化的精神科社会工作服务和社区康复服务,可以强
整合系统治疗作为关于个体、伴侣和家庭心理治疗的元构架,旨在帮助各个流派的咨询师整合所学的众多理论和技术,将之有觉察地组织有序, 好地为己所用。 本书是整合系统治疗的实践指南,有助于读者将其理念落实到每一次咨询实践中,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整合系统治疗的 资源。本书不仅详细阐述了整合系统治疗的具体操作步骤,还能帮助咨询师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做出恰当的治疗决策。它概述了一种实用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方法,强调在治疗过程中综合考虑来访系统的优势和文化背景,同时整合来自不同治疗模型的有实证支持的治疗方法。通过学习,咨询师能 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临床需求,为个人、伴侣和家庭提供 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服务。
本书分8章,前5章介绍基本理论基本技能,6~8章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康复操作的步骤。具体包括:精神分裂症的全程治疗和康复,精神疾病康复学:有关临床社会学的探索,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维持治疗,精神障碍的家庭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治疗与康复,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程式;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程式,回归社会技能训练程式。 本书自从版出版以来,所介绍的内容受到读者的认可。更为可贵的是,读者们向编者指出不少缺点和错误并提出宝贵的改正意见。在本书第二版修订过程中,编著者们以怀着感激的心情慎重考虑读者们的建议和意见,在新版中予以体现。同时,自本书版出版以后,近几年来学有很多发展,在新版的书中页有所编入。 全书保持内容简明实用的风格,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RDI,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是近年来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Steven Gutstein博士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提出的训练方法。在美国有30年历史。是发展疗法的代表。Dr. Gutstein认为,虽然孤独症孩子症状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动态智能(孩子独立去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的缺失。而孩子动态智能的发展,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正向引导关系,在有效活动中发展出来的。RDI复刻了典型发育儿童认知习得和心智发展的原理,利用大脑可塑性,通过为家长赋能,帮助家长跟孩子建立长期有效的正向引导互动关系。强调为家长赋能,做到生活既干预。从而激活孩子内在成长性需求,修复孤独症孩子的核心障碍,打下坚实的地基。RDI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谱系人士,针对的是孩子的核心障碍,修复的是孩子的引擎,帮助孩子在有效互动中重塑
药物治疗实施的是大脑修复术,心理治疗是观照灵魂的镜子,精神病学中存在着既对立又相辅相成的两大路径——精神动力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可是,当情绪治疗药物得到显著发展,管理式医疗的介入迫使 多医护人员选择药物治疗而非谈话疗法时,拥有一颗可修复的大脑真的能弥补丧失灵魂所付出的代价吗?人类学家T.M.鲁赫曼通过对美国医疗保健转型时期精神科的考察,揭示在两种模式的影响下,医生如何接受培训、诊疗患者,患者如何看待自身的疾病,医疗政策和保险行业如何处理难以量化的精神痛苦, 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与文化如何解释这些疯狂、苦难,以及个体应肩负的道德责任。这既是对精神病学历史的见证,也是对精神病学世界的审视,包含着对人类心灵的深邃思索。
《智能的结构》一书于1983年出版后,多元智能理论全球,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促进了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它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加德纳初次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人类具有的八种智能,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维且系统的介绍,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和流行的智商测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加德纳依据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初次提出了“智能”的概念,并确认符合“智能”的八个判据,详细逐一地描述了七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博物学家智能,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因此在世界一举成名! 这是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也是用心的
从《强迫症改变人生》到《谁在强迫我的人生》,再到《摆脱强迫的人生》,知名强迫症专家孟刚老师的人生系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鲜为人知、令人匪夷所思的世界,他在强迫恐惧的牢狱中摸索了二十年,自救成功之后又助人无数,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往幸福人生的密径。
《天坛神经病学病例精粹与点评》系列丛书由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组织编写。自2020年起,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建立了定期的亚专业疑难及典型病例收集制度,并精选其中的 病例编辑成册,与全国同道交流分享。本书 辑出版后,获得了良好的反响。第2辑根据 辑出版后的读者反馈和需求建议,进一步改进了内容编排和病例选择等,40个精彩病例全面涵盖血管神经病学科、神经感染与免疫疾病科、神经肌肉病学科、运动障碍性疾病科、认知障碍性疾病科、癫痫科、头痛科等亚专科疾病。本书可以协助培养规范的临床诊疗思路,提高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疗水平,开阔临床视野。
《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共分6章35余万字,分别介绍常见脑血管疾病80余种动物模型,包括脑缺血、脑出血、血管性认知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每种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主要包括模型制备的基本原理、实验材料、方法步骤、观察指标、模型特点、注意事项、模型评价和参考文献8个方面。各种疾病在介绍基本概念和经典动物模型的基础上,注重该领域的 进展,尽可能地收录新方法、新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制备与指标评价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动物模型、自发性或遗传性疾病模型、微创介入技术等。尽量详细地列出原始参考文献并在相应部位加以角注,以便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查阅、参考与对照。该书适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及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行脑血管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诊断与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