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代表著作,对我国医药、炼丹、道教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不便阅读,此次出版由葛洪研究会经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并对此二书进行全面白话文翻译。全书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抱朴子内篇》的翻译:二部分是《肘后备急方》的翻译;三部分是有关葛洪的研究探讨文章。
《玄隐遗密〉由《九真要》《九常记》《黄帝内经》(太乙版)《阴阳大论》四部分组成。皆是以自然现象、天地形物的变化来探究、阐释人体脏腑功能,用天地之理讲医学、讲人体的古典医学。皆是在道家、道教医学人士中,主要以口口相传、师徒相传的形式保存下来,至今未有刊行。其中〈黄帝内经〉与现在通行本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篇幅、内容,环是理论观点都有颇多差异。再如〈九常记〉所论之脏腑,是中医脏器学的开始,是五脏六腑说形成之前对人体器官认识的雏形。学习研究本书,可以使读者知晓在现在通行的中医理论学说之外,不同的学说和认识。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匮要略》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篇,是根据先师李阳波在广西中医学院所作的五个晚上讲座整理而成;第二部分是附录,附录一是先师根据运气七篇的内容所作的运气提要,这个提要基本将运气七篇中带“常数”性的内容提摘出来,可以方便查找。提要中所列出的时相模式,先师在讲座中都有介绍。附录二是先师部分信件的摘录,从这些信任可以看到先师的平生志愿、治学态度、治学范围及思想深度。因此,我们认为这部《导论》不但是运气学的《导论》,也是整个中医学的《导论》,同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传统文化的《导论》。
本书为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塚敬节先生秉承“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大塚敬节受创元社编辑部长保坂富士夫氏的要求,写下了该书稿,既作为《伤寒论》入门讲义,也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用书。 在《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深奥难解者居多。但大塚敬节先生认为“这本解说书,我可以自负地认为是至今刊行的《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最平易的一本。” 本书的前编是概论部分,后编是正文解说。在概论部分综合地论述了阅读《伤寒论》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正文解说部分则以《伤寒论》原文为中心对于认为在临床有重要价值的各条文进行解说。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研究者、教学者阅读。
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大量彩图介绍了临床常用针灸镇痛的经络和穴位,包括针灸的方法、入针深度和要点,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三分之一;后半部分以大量解剖示意图的形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全身扳机点的分布以及镇痛范围,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三分之二。书后附录部分除了对扳机点、常用镇痛穴位等进行索引外,还介绍了针灸穴位定位方法等。
本书讲述了广东省中医院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惨淡经营发展到如今成为中国中医界的一面旗帜。 本书分八章,分别为 公与私 内与外 质与量 承与启 中与西 软与硬 上与下 大与小 ,与中医的辩证思想相契合。书中列举了广东省中医院近四十年发展中一些典型故事,从传承中医与中西融合、坚持公益与激发活力、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等角度,生动叙述解读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经验,对广东省中医院的管理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 本书适合医院管理人员和对中医文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为42章,从中医护理实际出发,详细介绍了41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如刮痧技术、拔罐技术、隔物灸技术等)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书中对每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逐一解读,并配有技术操作流程图及考核评分标准,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操作说明规范详细,为海南省内shou bu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规范说明的著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和中医护理技师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中医护理技术指导。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是当代经方研究者娄绍昆医师的一部重要著作。娄绍昆医师多年来致力于仲景学说的临床研究,注重《伤寒论》方证辨证及日本汉方在临床医学中的运用,擅长针灸等外治法与方证辨证内治法相结合治疗疑难病证。作者用浅近平实的笔法来叙述经方医学的丰富内涵,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走进中医的大门。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活龙活现地把一百多个典型病案的诊治经过,多方面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了解到经方医学重经验、重实证的鲜明特色。 面向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给喜爱经方的人去魅解惑;可以让临床医师了解不同的诊治思路与疾病治疗的秘诀;也可以给文学者提供一个民间中医师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的样本。 也是面向没有医学知识但关心自己健康的人群,读者可以从轻松的阅读中发现
自2017年在灵兰开设了专题语音课“一方一针解《伤寒》”,已有近3000人订阅,反响热烈,很多读者要求出版纸质书。由此产生的纸质版书籍可以方便中医人和爱好学习,具有较大的受众群体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主要内容: ①初学《伤寒论》,不要纠缠在398个条文里,有些是后人演绎添加的。 ②临床时,别陷入那种中医对疾病分类辨证的固有思维模式中。 ③学经方要回到 “前经方时代”,不类经、要类方。 ④临床用经方,需要“默会知识”和“随证治之”,方能效如桴鼓。 ⑤《伤寒论》的疾病总论思维,可以提供一套高效的针灸取穴方法。
[日]冈西为人(1898 1973),医学博士,本草学权威,蜚声国际。17岁来华,在中国生活长达34年,从编辑、教授成长为著名中医药研究专家,为中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生撰写多部著作及论文,具有重要影响力,为东亚及欧洲传统医药研究界所瞩目。
说到汉方医学与中医学,有人认为目前日本的汉方医学就是中国的中医学;但是也有与此截然不同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今天的日本已经不存在中医学,不应该将汉方医学与中医学在概念上相互混淆、等同视之;还有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是 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的关系,尽管各自的体系已经分立,但是彼此还存在相当多的相互包涵并且不断交融的部分。其实,所谓汉方医学,也常被表述为 源自中国传统医学体系而经过日本化的医学 ,主要是指运用生药(中药原料)的诊疗体系。 鉴于汉方医学与中医学 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的关系,本书主要借鉴发生学与比较医学手法,以汉方医学 证 的学术研究轨迹作为一条主线,着重就汉方医学体系形成以来各个主要流派的诊疗特点及其演变加以考察。本书首先对汉方医学体系形成前日本有关 证 的研究进行回顾。继而将理论上
中医学从1500多年前传入日本,在日本闭关锁国的江户时期(1603 1867)进入独自发展的阶段,产生出许多与中国中医学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也出现了活跃的学术争鸣与人才辈出的名医群体。可以说,与中国中医学有所不同的日本 汉方医学 就形成于这一时期,日本医学与中国中医学的分流也开始于这一时期。 近年来,在日本的医疗中,约90%的西医医师或多或少地依照不同的临床思维和方法论而应用中药(汉方药),有148种汉方成药制剂以及构成这些制剂组方的137种中药饮片可以纳入日本医保体系而被使用,这可以说是展现在中国域外的一幅独特的 中医学 景致。 要了解日本汉方医学的应用特点、现状以及成因,需要溯流从源地梳理和考察日本接受中医药的历史及其演进的流变过程。而从考察古今的名医医案入手,不失为最为便捷的一条路。 本书的主体内容,是由
本书作为国内首本“经方扶阳”实战教程,主张经方的根本理念就是“扶阳”,经方治病的基本原理也是“扶阳”。 本书认为:任何疾病的治疗,均需从太阴调集能量。只有直接从太阴入手治疗,待太阴机能恢复后,太阳、少阳病有可能不治而愈,若不愈再采取相应的治法。这是张仲景反复强调过的,也是经方扶阳派立论的核心。 本书提出经方扶阳派的六经观,重新解读伤寒论三阴三阳病结构体系,形成融伤寒、温病乃至杂病证治为一体的仲景六经辨证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经方大家胡希恕运用“六经一八纲一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经方医学,大道至简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成就,以《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为指导,摆脱《伤寒论》研究目前的某些误读,又紧密联系临床实践,解读《伤寒论》每条条文和方证,并进一步探讨每一方证的六经归属,使读者能够读懂《伤寒论》
扶阳派历经近200年的传承,探索,总结和升华,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扶阳医学理论体系,以及用之于临床实践而皆效的理法方药。扶阳医学的学术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理法方药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理论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河洛、易、内、难以及伤寒一脉相承的。 在临床实践中,扶阳医学重视阳气,强调扶阳。以火立极,扶正护阳是扶阳医学的理论核心;善用姜、桂、附,是扶阳医学的显著特点;坎离既济,延年益寿是扶阳医学的终极目标。 扶阳医学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其受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十年来学习扶阳医学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
筋骨复心法,依 养、防、医 原则,将人分性心身三界。 就身体而言, 人之所有者,惟血与气耳 。血气喜温而恶寒,且有自己运行的通道(即经脉)。血气盈畅,则百病皆消。按跷、针灸、汤药,皆丰盈疏通血气之方法。《素问 著至教论》至道之要云: 病伤五脏,筋骨以消 ,筋骨即气血也,疏筋养骨即盈通气血也。 就心性而言,要去习性,化秉性,圆满天性。我们认不是、找好处,拨阴返阳、出其病气,健康身心,圆成大道。《周易》云: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复心即由有私心复公心,由人心复道心,即复其天地之心也。其心复则身心康泰,万事顺意。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爽时逢喜事。 总曰:筋骨以消五脏之病,复心以灭疾病之因。 本书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将人作整体之理解,分性、心、身三界而可以沟通医、儒、释、道诸家之精义。 2.重点阐发《
本书是作者的临床医案集(2019年至2022年),共90例医案,详细地记录了辨证立法处方系统治疗经过,充分展现了郑卢扶阳医学临床学术思想精粹,即以人为本、病脉症舌并治的核心学术思想。郑卢扶阳医学有三大特色,即三法治万病、脉法药一体论、治病次第论。特别是扶阳治病次第论,作者总结出:祛邪、建中、填精六字真言,始终贯穿于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之中。本书医案按照病症、处方、处方排序、法药意解、按语与治病次第格式书写,特别是法药意解,再现了卢铸之学术思想与思维方式,是作者学习感悟之精髓。本书适合于各级临床医生、在校大学生,以及扶阳医学爱好者学习与临床参考。
本书收集历代名医用茶本草及茶方防治疾病之经验精华,历经三载编写而成。全书分历代茶论、各科茶方、茶疗医案三章。茶论按唐、宋元、明、清、民国排序,茶方按内、妇、儿、外、五官科及养生分类,茶案按内、妇、儿、外、五官科及嗜茶排列。本书可使医师者用茶之偏,养生者趋茶之利,爱茶者明茶之性,嗜茶者避茶之害,充分发挥茶叶防病治病与食疗功效,使茶回归药、食、文化本位,为今后研究茶疗打下基础,也为开发相关新药提供参考。
经络和穴位的传说其来已久,其源已昧,是中医最基础、最深奥、最神奇的知识,占据《黄帝内经》近半篇幅,且文辞古奥,其中的原理至今云山雾罩,令人望而喟叹,但以此为基础的海量临床实践又证明了经穴之奇效,四海皆知,令人无限神往。宝山隐于云雾之中,而如何拨云见路,将各位读者引入其间,满载而归,正是本书之初衷。 中医江湖,医者如侠,对于初入江湖的少侠们,本书就是最简捷实用的秘籍,熟读精思,自能游刃江湖而有余。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着重应用技巧,旨在介绍常用治病穴位及技巧,犹如武功招式,专注临敌应急,故名《外治法剑诀27式》;下卷重在经穴原理,好似内功心法,培元固本,能助少侠早日变为大侠,故名《经络学心法18篇》。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专业为骨,科普为肉,对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针灸从业者来说,不啻入
近来,仲景书院经方精英传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何庆勇教授,在全国各地开展 何庆勇经方经药 专题研修班、讲习班,这不但是祝之友老教授和我在仲景书院反复宣讲 经药概念 和 经药理论体系 的成果之一,更是 北京-河南-南阳 仲景书院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因为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像何庆勇教授这样的仲景学术精英、 经方 、 经药 传人,竭力开展 经方 经药 学术传承。再推中医药 经方热 经药热 新高潮,再续中医药 经方热 经药热 新辉煌! 精研经典弘扬国粹,创新汉方惠泽苍生。 这是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的题词,也是《当代名中医专科专病经方薪传临床绝技》丛书所有的编者们数十年如一日在学习与临床实践中遵守的准则。熟读中医药经典,夯实中医药基础理论,传承《神农本草经》华夏先民原创治病用药经验精华,探解《黄帝内经》中医药道法自然、天人
1.第一部分简要叙述陈其华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2.第二部分介绍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多种疾病的辨证思路、用方规律、用药特色。3.第三部分收集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医案。4.第四部分举例名老中医药专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许多疗效显著的经验方或特色技术。
王居易教授是有名经络医学专家,从事针灸临床、研究、教学工作50余载,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经络医学诊疗思想,为经络医学理论发展做出很好贡献,特别在经络理论的临床实践与应用方面颇有建树,在靠前外经络医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由王居易教授亲自讲解其具有代表性的125例针灸医案,兼有其入室弟子的学习心得。每则医案按照不同诊次进行介绍,其中初诊以主诉、症候、经络诊察、辨经、选经、选穴的思路给予详细介绍,并在每个医案后加以解读。在具有共性特点的一类疾病医案后附有诊后絮语,内容涉及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某些特殊诊疗方法、某些穴位的特殊循摸方法、对主症症候结构的分析要点或诊疗过程中的趣闻轶事等。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医案记录翔实,解读精彩,内容丰富,适合针灸科医生、针灸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