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医 内证 的领域。 这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代表著作,对我国医药、炼丹、道教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不便阅读,此次出版由葛洪研究会经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并对此二书进行全面白话文翻译。全书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抱朴子内篇》的翻译:二部分是《肘后备急方》的翻译;三部分是有关葛洪的研究探讨文章。
《走近中医》全方位地对中医进行了解构,开篇就痛快淋漓地回击了歪曲、误解中医的观点,同时又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反思中医内部存在的偏差。上篇解释基础知识,中篇阐述理论,下篇则介绍方法。难能可贵的是,全篇保持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色,生动而有趣,活泼而自然。但以中医的博大精深、浩瀚微妙,区区二十多万字又岂能说尽道明?本书能做到的,只是在人们心中打开一扇门,一扇通往历史精华的门。
针灸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治疗等内容。全书分为绪言,包括针灸学发展简史、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篇经络腧穴,包括经络总论、腧穴总论、经络腧穴各论,具体介绍经络腧穴的相关知识;中篇,刺灸法,包括刺灸法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刺灸法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下篇总论,包括针灸治疗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针灸治疗作用、原则、针灸临床诊治特点、针灸配穴处方和内科、妇儿科、皮外科、五官科、急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附篇参考资料,包括针灸现代研究概况、古代人体部位释义、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针灸歌赋选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全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舌脉的诊察。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名为《辨症冰鉴》等书名。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匮要略》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本书为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塚敬节先生秉承“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大塚敬节受创元社编辑部长保坂富士夫氏的要求,写下了该书稿,既作为《伤寒论》入门讲义,也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用书。 在《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深奥难解者居多。但大塚敬节先生认为“这本解说书,我可以自负地认为是至今刊行的《伤寒论》注解书籍中最平易的一本。” 本书的前编是概论部分,后编是正文解说。在概论部分综合地论述了阅读《伤寒论》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正文解说部分则以《伤寒论》原文为中心对于认为在临床有重要价值的各条文进行解说。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研究者、教学者阅读。
本挂图绘制了董氏奇穴与经穴在人体的详细位置,采用奇穴与经穴左右对照的形式,且对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的穴位单独绘图。董氏奇穴虽不像十二经络之循环不断,相接无端,但亦有一定脉络可寻,本挂图设计简洁明快,便于读者查找穴位。同时,董氏奇穴穴位的分布,在功效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本挂图配有说明书,对董氏奇穴的定位、主治及针法也进行了介绍,力图简单实用。 本挂图分为三个独立挂图,不易混淆,方便系统学习,且尺寸大,穴位清晰、准确,易于取穴。说明书中的解释说明文字基于临床,疗效肯定。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是伤寒论的诸多传世版本之一,系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先生的家传秘本,“相传共有十三稿……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后张氏将该书传于桂林左修之(盛德)。左于同治三年,在岭南遇到其师张学正(即张绍祖),张自称为仲景的四十六世孙,传授左盛德仲景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盛德将此书传于同邑罗哲初并为该书作序,且冠以“桂林古本”名。 该书论述详尽,内容丰富,文辞畅达,说理真实,用之有效。既可补宋本文献之缺失,又能借以订正不少条文因错简讹脱所致之谬误。如通行本太阳篇下谓:“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按脉证不合,其理难通。长沙古本作“表有热,里无寒,白虎汤主之。”此说似较为胜。而本书作“里有热,表无寒,白虎汤主之。”比长沙本就更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篇,是根据先师李阳波在广西中医学院所作的五个晚上讲座整理而成;第二部分是附录,附录一是先师根据运气七篇的内容所作的运气提要,这个提要基本将运气七篇中带“常数”性的内容提摘出来,可以方便查找。提要中所列出的时相模式,先师在讲座中都有介绍。附录二是先师部分信件的摘录,从这些信任可以看到先师的平生志愿、治学态度、治学范围及思想深度。因此,我们认为这部《导论》不但是运气学的《导论》,也是整个中医学的《导论》,同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传统文化的《导论》。
本书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840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
本书为中医医案汇编图书,是中医专家根据多年临床诊疗经验,结合大量中医文献编写而成。全书介绍临床中医常见案例的诊疗过程,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临床思考融会贯通,医案描述准确,诊疗过程详尽生动,可供中医临床医师或相关医务工作者学习参考。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病机方机解伤寒”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本书讲述了广东省中医院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惨淡经营发展到如今成为中国中医界的一面旗帜。 本书分八章,分别为 公与私 内与外 质与量 承与启 中与西 软与硬 上与下 大与小 ,与中医的辩证思想相契合。书中列举了广东省中医院近四十年发展中一些典型故事,从传承中医与中西融合、坚持公益与激发活力、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等角度,生动叙述解读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经验,对广东省中医院的管理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 本书适合医院管理人员和对中医文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本书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美容秘诀,强身健康秘诀,食物药性大览等。本书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美容秘诀,强身健康秘诀,食物药性大览等。本书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美容秘诀,强身健康秘诀,食物药性大览等。
本书首先以增强生命活力、完整有序的动静功法系列和系统的真气运行法理论,构建了真气运行学说的基本体系;其次穷究“三圣道”理论、天人一际的哲学底蕴,将真气运行学说根植于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化之中;*后,以数据翔实的临床总结、实验研究和病例实践、体会为验证,上下呼应,前后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