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 十三五 规划教材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是系统讲授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材,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精神、经络、病因和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相较于上版教材,本教材突出了引导性和启发性,每章开篇专设导学部分,内容包括引言、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名词术语,让读者带着问题和重点展开学习。在每章篇末增加知识拓展,围绕本章内容推荐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论文,突出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时代发展和特色。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不仅能为本科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学习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也是爱好中医药学的国内外人士学习和掌握中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入门教材。本教材适用于中医学(包括养生康复、中医营养学、全科医学
《汤头歌诀》是清代医家汪昂编撰的方剂专著,全书选方三百余首,以韵文编纂,朗朗上口,便于诵记,对后世影响颇大,被尊为 四小经典 之一。此次出版的是现代版的《汤头歌诀》。把一些艰涩、生疏的古文歌诀加以白话释意,并在程度上对古文版《汤头歌诀》中的用药剂量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和换算,以全新、科学、实用的药书面貌展现给世人。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诊断综合应用等内容,并附有中医古籍经典原文摘录。全书体例简明,层次分明,内容通俗,重点突出。
《跟师赵绍琴侍诊笔记 二十年师徒传心录》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李刘坤以当年跟师赵绍琴时的临证笔记为基础,分门别类整理而成。书中真实展示了三代御医之后、首批*名老中医、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中医终身教授赵绍琴对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病案,可使人们真切而全面地了解一代名医对疾病的诊疗过程。本书还简要概述了每种病证的病因病机和中医常见证型及治法,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每例病案的证候及治法要点,并对赵老的诊疗思路、治法及用药特色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赵老的诊疗经验。本书是广大中医从业者非常值得拥有的高级临床指导用书。
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或借助辅助器具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整人体生理、病理状况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推拿学是研究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与应用规律的一门系统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治疗方法和适用范围等。本教材由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四部分组成。上篇为基础篇,主要介绍推拿的发展历史、临床运用基础、经络腧穴(包括小儿推拿穴位)和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等基础知识;中篇为技能篇,主要介绍了推拿功法和推拿手法;下篇为治疗篇,主要讲述伤科、内科、妇科、五官科和儿科疾病中推拿疗效较好的53种疾病的治疗;下篇为附篇,主要讲述保健推拿,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在使用本教材时,建议以讲授、操作示范和功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和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各科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临床各科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教材分为三篇。上篇为总论,是对针灸治疗学理论的总体论述;下篇是治疗各论,介绍了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附篇是参考资料,包括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本教材以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底本,参考钱超尘、郝万山2005年整理出版的《伤寒论》原文。内容取自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至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共计10篇,398条,113方。全书分总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九个部分,书后设附录及索引。本教材使用于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推专业本科班的《伤寒论》教学。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探讨经方用药,即在经方理论指导下,探讨怎样临证用药,以实现有是证,用是药,以体现方药对应。通过分析161味药分别在方证中的作用,探明该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探讨每一药味与方证的关系及与六经的关系,以达到正确熟练运用该药。《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第一讲论述经方用药特点;第十讲概说六经用药;第二讲至第九讲论述经方常用药味,具体论述分以下四项为纲目:【药物基本知识】、【解析所在方证】、【解读药味特点】、【药物功用述要】。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参阅。
《类聚方》是选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220首方剂,按类编次,并集原书中各篇中应用,每方的辨证立法条文列于该方之后,后附作者的考证及按语。按语部分多为原文中症状特点的解释,其大部分又为方证内涵的解析。
《中医的脚印》 丈量中医的长度和厚度,感受生命的广度和温度,这是本书作者试图追求和表达的意愿。 中医作为一种维护人类健康的理论和实践学问,2000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想象力:经络与穴位的缠绵,气血与五脏的相守,我们无数次地发问:为什么会有经络?很神奇的穴位在哪里?中医的五脏有边界吗?艾灸燃烧的是什么? 气 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相信中医者,轮回在《内经》的思辨里;质疑中医者挥舞着 科学 的大棒。在人类上演的两场医学大戏中(中医和西医),始终没有看到 王者归来 的结局。本书跳出传统的套路,努力地去挖掘这些中医核心元素背后的原始故事,以进化的视角、文化的隐喻和医学的目的揭示了我们今天的 人 是如何构建的,展现了一个充满温度和魅力的中医。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诸多命题和论点都反映了作者对待生命和
《四圣心源》是黄元御一生之大成,该书理、法、方、药论述极为全面,书中所载各方,多为治本之方,其弟子陕西名医麻瑞亭更以书中下气汤扬名于世。因黄元御学说稍有矫枉过正,彭子益特别重视其中的偏过之处,对书中所列各方给予了注解与评点,以发前人未尽之意,使其更趋完美。供中医科研人员、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
本书医案是作者从每年诊治的上万人次患者中,收集较完整的医案139例,涉及40种皮肤病,不求齐全,但求真实。本书推崇回归中医经典,以经方立规范、古为今用;全书体现"证病兼辨,首辨阴阳,谨守病机,因人制宜,表里同治,针药并施"的临床主线,追求医案"理、法、方、药、量、效、真、益"的统一。本书适用于中西医临床医师、医学院校师生及科研工作者使用。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本书的成书年代,据多人考证,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 本书共二十四卷,分八十一篇(原缺“刺热论”、“本病论”两篇,今据别本补入,附于书后)。本书内容丰富,包括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疗、预防、养生以及入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该书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的医学成就,综括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者的古典医书。 本书可供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黄帝内经素问》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著。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头,是现存中医文献中*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博大精深的医学思想、系统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药学数千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内经选读》是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教学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医基础理论》之后的提高课程。本教材所选《素问》原文依据明代顾从德刻本,《灵枢》原文依据明代赵府居敬堂刻本。原文中凡与其他版本有重要出入或义理难明之处,均在【校注】或【按语】中说明。全书按照《内经》之《素问》《灵枢》的篇章顺序,选取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的原文五十九篇,在选篇的顺序、校注及按语等方面尽可能地展现《内经》原貌及其本义,注意原文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阐释原文力求做到既原汁原味又准确无误,同时吸收了近年的研究成
朱耀环主编的《零起点看图学刮痧》内容包括刮痧疗法基础知识、内科常见病刮痧疗法、外科常见病刮痧疗法、妇科常见病刮痧疗法、儿科常见病刮痧疗法、皮肤科常见病刮痧疗法、五官科常见病刮痧疗法、亚健康症状刮痧疗法、五脏六腑养生保健刮痧疗法。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书中通俗的穴位讲解和操作图片,使读者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就能进行实践,做到 从零开始,看图轻松学,一看就会,会了就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