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医经典著作的*整理版本,经多版本精心汇校而成,供广大中医从业者及爱好者参考。
本书是一本初学中医的参考读物。 为了使初学中医者对中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了解,本书按中医的体系,分为理、法、方、药四个部分,依次叙述中医的基本理论、生理、病因、诊法、治疗法则,以及方剂和药物的组成运用等。由于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在学后对中医治病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特就中医的医疗特点“辨症论治”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供目前一般初学中医者作为入门读物之用。 本次出版,对书中“辨症”、“某证”等术语未作改动,以供学习中参考。
赵锡武先生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分34个专题介绍了赵老的医疗经验,所涉及内容则以内科为主,包括27个病证。书中阐释病机多从《黄帝内经素问》等中医经典医籍出发,步步深入,有理有据,且易懂易学;辨治疾病则多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依据,充分反映了赵老自己的经验体会,并选取了他亲治的典型医案,提供了疗效确切的治法、效方。 本书体现了赵老用重剂治大病的风格,展示了他擅用经方化裁及抓主证、选用力宏效专药品的治疗特点,是一本理论简要明晰、切合临床实用的参考书,对学习中医学理论和继承老中医经验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家江涵暾撰。4卷。全书从诊法、五脏六腑、儿科、女科四方面论述疾病的证治,尤其是将脏腑用药分为补泻猛将,次将,十分方便临床医生辨证选药治疗。全书内容浅显,论述简要,切合临床,是一部流传甚广,颇有影响的医学入门读物。对当今中医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四年 (1834)刊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书前撰有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学习和查阅。
岳美中先生是我国现代 的中医药学家,在中医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本书分列80余项专题,涉及多种疑难病症如慢性肾炎、尿毒症及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较全面地介绍了岳美中先生宏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医案详明,按语精当,读者通过学习,可细心揣摩先生临证思维的智慧,可掌握先生对一些经方与时方的运用体会和宝贵的用药经验,对提高辨证论治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郭士魁先生是我国现代**的中园临床家,深受患者爱戴。本书由整理者根据郭士魁先生讲述的医疗经验及部分手稿编写而成,反映了郭老关于30余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其中郭老擅长的病种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着墨尤多。书中所论,侧重临床,在疾病的辨证分型和方剂的加减变化以及单味药的使用等方面阐述颇详,对郭老所拟的经验方也有较为系统的介绍。本书可供广大中医工作者阅读,尤其对临床人员提高辨证论治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黄文东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濒湖脉学》是中医脉学专著中的一部名著,为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所撰。刘文龙编著的《濒湖脉学白话解(第5版)》由七言脉诀和四言举要两部分组成。用歌诀形式,依照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的次序,具体表述27种脉的形状、部位、频率、节律特征等。全书以韵语文体编成歌诀,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是初学中医脉学的入门读物。由于所著用韵语文体,文辞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一书,深受读者欢迎,屡印不衰,已成为最经典中医歌诀白话解之一。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我社对《濒湖脉学白话解》一书进行了多次修订,现已至第5版。本次修订在4版基础上,更为详尽地进行注释、语译,以期准确反映原文主旨。《濒湖脉学白话解(第5版)》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是现代研究脉学的
本书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 全书共6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 ,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 由于本书所有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本书中所创制的一些方剂如“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本书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本书由清代 医家江涵暾撰。4卷。全书从诊法、五脏六腑、儿科、女科四方面论述疾病的证治,尤其是将脏腑用药分为补泻猛将,次将,十分方便临床医生辨证选药治疗。全书内容浅显,论述简要,切合临床,是一部流传甚广,颇有影响的医学入门读物。对当今中医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四年 (1834)刊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书前撰有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学习和查阅。
《难经》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它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对汉以后的医学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用问答的体裁,辑为八十一难。内容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特别是对脉诊的论述,尤为精要,有创造性的立说。对三焦和命门的学说,提出了新的论点,并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与病症以及五腧穴、原穴、俞穴和募穴在针刺治疗上的作用等。本书,对深入研究中医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蒲辅周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本书是根据蒲辅周先生部分门诊和会诊的病案进行整理的。全书共四部分,力求反映蒲辅周先生治病的特点――特别强调辨证论治,治病务求其本和以胃气为本,并抓住季节气候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临床证候的分析综合这两个主要环节;立法用药上贯彻“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凉而毋凝,温而毋燥,补而毋滞,消而毋伐”的原则,配方严谨,药味少、剂量小、价格廉、效果好。每个病案下的按语则体现了蒲辅周先生的具体治疗思路。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施今墨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陈邦贤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本书为内科专著,由明代胡慎柔编撰,成书于明崇祯九年(1636)。分师训、医劳历例、虚损、痨瘵和医案5卷阐述。其中以论述虚劳类病症为主,兼及其他杂病证治。作者论治虚劳、杂病多宗李东垣脾胃学说,有论、有方、有医案,其中颇多作者的独到见解,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如:认为损病 终传至脾肾,劳病 终传至脾肺,二者不可混治等,对当今仍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价值。本次整理采取 精良的版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为中医内科医生所 ,也可供其他中医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本初学中医的参考读物。 为了使初学中医者对中医的体系,分为理、法、方、药四个部分,依次叙述中医的基本理论、生理、病因、诊法、治疗法则,以及方剂和药物的组成运用等。由于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在学后对中医治病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特就中医的医疗特点“辨症论治”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供目前一般学习中医者作为入门读物之用。本次出版,对书中“辨证”、“某证”等术语未作改动,以供学习中参考。
全国 老中医张赞臣先生,既有深厚的中医家学渊源,又师从过多位医学大家,具有精湛的中医临床诊治技术,并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他擅长临床各科,尤其对五官科有很高的造诣。本书的主要内容即收录了张氏于l962—1967年问的部分有相当医学价值的诊疗记录,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学习、参考。 全书分医案、论述和验方三个部分。医案部分以五官科病案为主,兼有外、内、妇科医案,大部分医案记载比较详细,每案之下另加按语,阐述了治疗的辨证要点、立法依据及用药经验。论述部分,则根据张氏平时讲解医疗经验的记录整理而成,涉及面较广,包括诊断、个人临证体会及对某些药物的鉴别、 制、应用等。所载验方,是张氏临证常用效方,包括外治方80首、内服方11首,或为自订,或在古方基础上化裁而成。全书充分体现了张赞臣先生的学术特色,
《温热论》(另一传本为《温证论治》)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编撰。内容简短,仅四千余字,却对温病理论与临床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部切合临床实用的温病理论性著作。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和辨舌辨齿辨癍疹的诊断方法,对后世的温病学说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是临床辨治外感温热病最为常用的临证辨治方法。本书是从事中医温病医、教,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中医各科临床医生均有参考价值。 鉴于本书有《温热论》与《温证论治》两种传本,且两书的文字表述有较大的差异,故本次整理以《温热论》为主,其后附录《温证论治》。前者以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卫生堂刻本为底本,后者以乾隆五十七年 (1792)吴门唐氏问心草堂刻《吴医汇讲》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
《中华中医昆仑》是为我国近百年来150位著名中医药专家编辑出版的传记丛书,是一套具有历史、学术、文化、实用和典藏等多重价值的精品力作,对于广大中医师坚定专业思想、传承中医精髓、提高医德医术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本集记载了张泽生的生平事迹,阐发了其学术思想、医术专长、医风医德和突出贡献。
《老老恒言》又称《养生随笔》,清代 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是汇集清以前各家养生思想,并结合作者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编纂而成的养生学专著。分别从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运动导引、服药卫生、预防疾病等方面,阐述老年养生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作者养生理论始终贯穿“道贵自然”的思想,主张养生应顺应自然,生活习惯应合四时阴阳,并且紧密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特点,把养生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之中。全书共5卷,前4卷涉及饮食起居及日常用品的保健措施。第5卷为粥谱,粥分上、中、下三品。作者 重视养静和顾护脾胃的重要性,并力推粥食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所述内容具体生动、切实可行。本次是以清乾隆三十八年癸巳自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为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全书的内容,撰写了导读,并于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以便查阅。
全书分五章,分别对中医儿科学基础知识及新生儿疾病、常见疾病、时行疾病、小儿杂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其他疗法及其预防等,作了系统而又重点突出的阐述。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和教学大纲。
《内外伤辨惑论》约成书于1232年,刊于1247年,凡三卷,二十六论。卷上十三论,详细论述了内伤病与外感病的区别。卷中五论,方23首,提倡饮食劳倦脾胃内伤者,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温其阳,并创立了补中益气汤。卷下八论,方23首,论述内伤饮食之消导药的用法。本书是“补土派”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和理论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