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医 内证 的领域。 这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脉经》为晋?王叔和撰,成书于公元210-259年之间,是中国现存早的中医脉学专著。王叔和,名熙, 性度沉靖,尤好著述,博通经方,精意诊处,洞识修养之道(宋?林亿等进呈劄子语) ,他利用做太医令时搜求的各种脉学文献,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脉学方面的论述,旁征博引,采摭群论,然后根据自己的临床体验,按照 百病根源,各以类相从 的方法,若网在纲,依类编排,精心梳理,终于完成了《脉经》这部伟大著作。全书共十卷,九十八篇。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卷三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四诊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五述仲景、扁鹊脉法;卷六列述诸经病证;卷七至卷九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卷八为杂病,卷九为妇产科、小儿
《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第4版)》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读者在心无旁骛、反复诵读之中,能开悟仲景医圣的 字外之义 。 《 伤寒杂病论 大字诵读版》适合中医学子、经方临床者、研究者阅读。本书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原文合刊。为方便读者诵读, 本书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 对具体方药采取小字排版, 以当前教材通行的赵开美复刻宋版本为蓝本。
“阳虚时代”的深度解析;中集为作者在体悟阳气中写下的散文集;下集收载李老同道、学生及读者的纪念文字,重温李老精彩语录。
刘清泉教授,长期从事中医急诊及危重症救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非典及新冠疫情流行期间,他一心赴救,为国家抗疫专家组成员。 本书为刘清泉教授中医救治危重病医案集。书中案例大多是刘清泉教授在ICU会诊的病例。书中汇集刘教授诊治的29例病案,还涵盖了常见危重症。书后海附了数则其学生在老师学术思想指导下所诊治的危重症医案。 ICU的历史较短,至今尚未见ICU中医医案专著出版。对于ICU的中医医案如何整理,还缺乏可供借鉴的标准。ICU的疾病是危重且复杂的,治疗是综合且动态的,如何真实地呈现ICU场景,是医案整理的难点。在医案的整理中不可能回避现代的医疗救治技术、治疗药物,因为没有它们便不能游刃有余地去救治病人。此病案的介绍就是在取舍之间,摸索前行!
成书于1174年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所著。此书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的病因学理论,创立了病因分类的 三因学说 。并以病因为纲,脉、病、证、治为目建立了中医病因辨证论治方法体系。实践了其 因脉以识病,因病以辨证,随证以施治 , 分别三因,归于一治 ,由博返约,执简驭繁的治学思想与学术理念。全书共18卷,类分180门,收方1050余首。其书卷1至卷7 是以外感六淫为主的外所因性疾病(五运六气在其中);卷8至卷14的前半部分是以内所因性为主的疾病(比如脏腑寒热虚实诸病);卷14的后半部分开始至本书18卷结束,依次介绍外科、五官科、妇科、小儿诸病。本书不但对学习中医治疗富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探讨中医病因学说,更属必要参阅读物。
本书包括《串雅内编》四卷、《串雅外编》四卷、《串雅补》五卷,合称《串雅全书》。该书是一部整理走方医经验的著作,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秘方、验方、单方等,突出了廉、验、便三大特点。本书对于研究民间医药知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次整理精选佳本,且保持底本原貌,不做任何删改。本书可供中医各科各级临床医师参阅。
在温病教学与临床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前人论述言简语略,后人也多避而不注,因之有些概念不确,争议犹存;有的则被忽视,直接影响温病学术和临床水平的提高。 为了探讨上述问题,曾考究古籍,问道今贤,切磋于同人,验之于临证。作者历数载,略有所悟,遂即撮录,渐已成章。合而阐温病之理,分以述细微之处,力求切合临证实际,以提供学习与研究温病理论与临床者参考。
全书系统介绍了王万林教授的从医经历和学术精华,总结了王教授对常见乳腺疾病的独特中医诊疗思路及经验;书中从常见乳腺疾病(乳癖、粉刺性乳痈、乳岩)出发,对王教授常见疾病及常用方药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为读者在日常诊疗中提供了指导。并且书中还着重介绍了王教授的典型医案及跟师手记,还原了王教授诊治疾病的思路及遣方用药的依据。王教授以 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病证结合 思想贯穿治疗各种乳腺疾病的始终。结合乳腺位于体表,又提出 整体与局部结合,内外并举 的治疗大法,以及 经乳同调,以通为用 的独特视角,对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晚期乳腺癌等乳腺疑难病种进行了独特的诊疗视角分析及总结。纵观全书,既有王教授诊治乳腺疾病提纲挈领的学术理论,也有细致入微的遣方用药心得,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了王教授的医家风
本书为中医经典文库丛书之一,作者是元代营养学家兼医学家忽思慧,共三卷,集饮食学、药物学、养生学、康复学、心理学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卷一载有三皇圣纪、养生保健、饮食避忌、聚珍异馔、妊娠食忌和乳母食忌。卷二主要记载了诸般汤煎、食物治病、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的救治等。卷三分门别类选录了丰富的食疗营养天然食品,如米、谷、果、菜、鱼、禽、兽以及料物等,详细叙述了每种食品的性味、功能、适应病症以及有无毒性等内容。
本书主要介绍从古至今的中医器具,分为中医药用器物、中医医用器物和中医场所器物三个部分。首先,章分别介绍了药铲、药镰、药篓、药臼、药刀、药盆、药流等药用器物,并配以图片,方便读者对照阅读。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医用器物,如砭石、针具、刮痧工具、火罐、串铃、熏炉等。第三章重点介绍场所器物,如经络图、针灸铜人、医学经典书籍、牌匾、招幌等。书稿整体阅读起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对于弘扬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具有很好的作用
《血证论》是清朝唐容川最有价值的代表著作之一,成书于1884年。全书8卷,综合了各种血证的论治,包括血证总论和170余种血论,选方200余首。论证用药颇有独到之处,是中医学目前有关血证的首创专著,其血证治疗的经验和原则,特别是血证治疗的四大法则,即“止血”“消瘀”“宁血”“补血”,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其中尤以“干血”的提出最有特色。在治疗上,唐氏提出“内有干血,犹须峻药去之,则其虚未成者,更不可留邪为患。故实证断不可用补虚之方,而虚证则不废实证诸方”。唐容川十分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于血证深入探讨,颇有成就;同时由于当时西方医学的传入,他也以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学,进行中西医理论的汇通,其革新、发展的思想是可贵的。本次整理,点评专家结合自己多年学习《血证论》的体会与临证心得予以阐述
配套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的内容,紧扣教学大纲,在上一版《易学助考口袋丛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调整,将每门课程中需要掌握的要点、重点、难点等核心关键内容提炼浓缩,使学生易学易记。
本书收录李阳波先生多年来临床经验,分为望手、望手形、望手指、望指甲、望指纹与手质、望掌指峰、望手掌纹等12讲。
这套《中医经典文库》的出版,正是为了给广大中医学子阅读中医经典提供一套系统、精良、权威,经得起时代检验的范本,以倡导研读中医经典之风气,引领中医学子读经典、用经典,为提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打牢根基。本套丛书选择在现存版本中精选其中的*善者作为底本,让读者读到*好的版本。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 汤头歌诀 分册。
《走近中医》 地对中医进行了解构,开篇就痛快淋漓地回击了歪曲、误解中医的观点,同时又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反思中医内部存在的偏差。 上篇解释基础知识,中篇阐述理论,下篇则介绍方法。难能可贵的是,全篇保持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色,生动而有趣,活泼而自然。但以中医的博大精深、浩瀚微妙,区区二十多万字又岂能说尽道明?本书能做到的,只是在人们心中打开一扇门,一扇通往历史精华的门。
井穴通络法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古今医家实践基础上,以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为指导,以揿针等为工具刺激体表井穴,开窍醒神、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改善人体不适症状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该方法以揿针为主要针具(揿针由承淡安先生受皮内针启发创制和发明),较好实现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以及对澄江针灸学派学术的挖掘整理和守正创新。 该方法根据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按照承淡安先生“精简疏针”要求,利用“同气相求”原理,对穴位取用、 作步骤等进行 大程度的简化,很多常见症状利用手部指尖6个穴位即可完成 作,充分体现了简单、安全、易学、方便、实用特色。 井穴通络法体现了本人多年来对传统文化、中医理论的研习心得与临床实践经验,在 作形式上突出了至简至易的鲜明特点,在 作规范上
中医妇科学包括产科在内,是研究女性生理现象、病理改变与防治的一门科学。《国医大师张志远妇科讲稿/国医大师张志远临证70年经验录系列》为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关于妇科的讲稿,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是张老上承家传师授,下积70年临证、教学及科研实践经验之精华,内容丰富,切于实用,可供中医临床者参考使用。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需要有牢固的中医学相关理论基础,熟悉、掌握中医经典内容,有助于将来在从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学经典背诵手册》一书,汇集了针灸推拿学及中医内科学经典理论知识,能满足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内容丰富、表述精炼、言简意赅、实用性强的特点。具体内容如下: 十四经穴分寸歌、特定穴歌诀、小儿推拿三字经、针灸医籍选必背、推拿医籍选必背、针灸推拿常用中药必背、针灸推拿常用方剂必背, 濒湖脉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医宗金鉴 选读必背
《康治本伤寒论》是最小的伤寒论版本,因为精简,适合拿来构建伤寒论思维框架。但是康治本65条之间较为零散,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便为构建框架带来障碍。本书基于康治本框架,分类、补充出一个新的66条的新版本,这是一条快速接近 中医经典理论医学 的捷径,为此出版此 口袋书 ,方便更多人随时翻阅、口诵心悟。《康治本伤寒论》是最小的伤寒论版本,因为精简,适合拿来构建伤寒论思维框架。但是康治本65条之间较为零散,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便为构建框架带来障碍。本书基于康治本框架,分类、补充出一个新的66条的新版本,这是一条快速接近 中医经典理论医学 的捷径,为此出版此 口袋书 ,方便更多人随时翻阅、口诵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