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医 内证 的领域。 这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1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病;还有杂疗和食物禁忌等3篇。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书设有介绍《金匮要略》沿革、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以及学习方法的“导读”。
本书是《中医学笔记系列丛书(第3版)》中的一本,结构概括为“两栏四框”:①板书与教案栏:针对现行中医各种考试参照教材不一的情况,本书与现行**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相配套,综合浓缩教材精华,省去记录及相互参照时间,使学习效率倍增;②测试与考研栏:采众多中医院校、研究院所考研真题及中医综合历年真题,迅速提高考研应试技能,帮助成就高分理想;③医著精要框:介绍古典医籍中中医理论的名言名句,拓展知识结构,提高应试能力;④轻松一刻框:精选中外幽默笑话,激活麻痹和沉默的神经。
井穴通络法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古今医家实践基础上,以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为指导,以揿针等为工具刺激体表井穴,开窍醒神、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改善人体不适症状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该方法以揿针为主要针具(揿针由承淡安先生受皮内针启发创制和发明),较好实现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以及对澄江针灸学派学术的挖掘整理和守正创新。 该方法根据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按照承淡安先生“精简疏针”要求,利用“同气相求”原理,对穴位取用、 作步骤等进行 大程度的简化,很多常见症状利用手部指尖6个穴位即可完成 作,充分体现了简单、安全、易学、方便、实用特色。 井穴通络法体现了本人多年来对传统文化、中医理论的研习心得与临床实践经验,在 作形式上突出了至简至易的鲜明特点,在 作规范上
本书详解了手掌3大主线、20余条辅线,以及手掌九宫、五行、星丘等变化,并附有600余幅插图作参考,为你揭开手掌奥秘,可谓手诊真奇妙,健康早知道!
本书在北京中医药 薪火传承3 3工程 王道坤名医传承工作室三年的建设基础上,传承王道坤教授数十年的经验,在临床中应用发挥,在实践中守正创新。本书结合具体的病和症进行编写,既有名老中医的验方惠疾,又有遵循经典,悟而所得的灵感效用;既有疑难证候的巧思妙解,又有中西协同客观指标治疗前后的大相径庭。本书运用形象的语言予以阐述,重在突出中医的思维,同时在医案的书写中,特别点睛式强调了组方中关键药物的应用。全书述传承而不拘泥,重思维以启迪,可供即将步入临床工作的中医医学生,以及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
董氏奇穴针灸学是董氏先祖创立的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包含针法甚广,诸如耳针、头皮针、手针、倒马针、放血疗法等,内容不但丰富异于传统,且治法简便而疗效显著,是台湾本土所独有的针法。 杨维杰编著的《董氏奇穴针灸学(第2版)》穴位数目及部位、主治仍以《董氏正经奇穴学》内容为主,不做增减。原书每一穴位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依旧照列,特加括号区别,在此之前则按肌肉、血管、神经补人实际之解剖。手术、应用方面根据实际仅做部分变动。说明及发挥原为《董氏奇穴针灸发挥》一书中心所在,系董师口授心传及个人临床心得之精华,此次特将初编遗漏之部分资料,并根据近十年间之领悟补人更完整之内容。为便于更迅速、更准确地寻找穴位,穴位图片亦较《董氏奇穴针灸发挥》一书更为详明清晰。
《自疗还是治疗? 抑郁症就医、陪护指南》是一本科普指南书,旨在指导抑郁症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得到专业的帮助。 《自疗还是治疗? 抑郁症就医、陪护指南》作者在前两章介绍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心理机制和症状表现,让患者和家属对抑郁症具备基本的了解;第三章介绍了我国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的从业现状,并指导患者寻求专业帮助,消除患者和家属的常见误解;第四章指导家属在居家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照料抑郁症患者,学会与抑郁症患者相处;第五章自杀预防,自杀死亡是抑郁症患者死亡的专享原因,作者在该章中介绍自杀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预防自杀。
本讲稿突出了对《内经》有关医理部分的讲解与诠释,在“理论阐释”项下,采用条分缕析的方法,指出某理论中所包函的若干要素;并联系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由此及彼地相互印证,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前提下,抓住其要领,为临床运用打下基础;以生动而浅近的古今医案为论据,讲解“临证指要”。其中贯穿着本人的临证心得与体会,多数医案理法方药兼备,不仅可以验证有关理论,也可以直接用于临证实践。
杨宏志教授结合40多年的临床实践,以十问歌为纲,以《伤寒论》原文为准,从中挑选出有临床鉴别意义的症状50余个,将类似症状放在一起对比、讨论、分析,如自汗、汗出、微汗,大汗、多汗,依据临床实际,提取主要症状,并结合伴随症状、关联条文明确诊断,从而落实到疾病的辨证施治,对提高临床疗效有较大帮助。本书以传统问诊“十问歌”为纲,分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胸腹等8个章节,结合《伤寒论》原文,挑选《伤寒论》中典型症状进行分类整理,以表格形式分列主症、伴随症状、证候、条文,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确定病属何经何证,并附有作者临床诊治实例与辨证思路解读,从而指导应用。
《 伤寒借治论 解读》由吕志杰编著
本书为清代医家林珮琴编著,首刊于咸丰元年,是一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参考书。。 全书8卷,设卷首一卷。除卷首为论述医理外,其他各卷主要载内科、杂病、外科、五官科及妇科的各种疾病。每一病下概要而明晰地论述了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脉象及选用的治法和方药。同时每病大多附有医案,提供了自己的临床心得,其中有的是与他人同治一人,同用一方,而只是药量稍力日变化,收效却相当显著,充分揭示了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中医“活”的灵魂。同时证候翔备,用药精当,全书理法方药通融一体。近代医家曾誉之为“实用内科学”、“教科书”,这不难看出它的独到之处。 兹以初刻本为底本,又广搜校本,整理刊行,以飨读者。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本书以明·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
作者于2009年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零起点学中医》,8年来重印15次,销量超过7万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书为该书的修订版,在初版通俗讲解中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修订了个别错误,增减了部分案例,并对“
上版《中医体质学》创新教材2005年在人卫社出版至今。此间中医体质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概念、原理、实践应用等方面都产出了新理论和新成果。2012年成为中医学二级学科和中管局重点学科,课程选修人数逐年增多,亟需教材 新和出版。此次全面修订, 新了部分章节,增加了新的成果,突出专业性、科学性、实用性,适合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及从事中医体质研究人员使用。 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概论、理论渊源、体质的形成、体质生理、体质分类、体质辨识、体质与病证关系、辨体与治疗、体质养生与预防、现代研究进展与展望等内容。根据近年来教学大纲和课堂反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理完善,使之 适应课堂教学,突出专业性、科学性、实用性特点。
蒲辅周先生是我国现代 中医药学家,在中医界享有极高声誉。本书分论述、医话、方药杂谈、医案四部分。前三部分主要收载了蒲老关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学知识及部分疾病治疗经验的论述,第四部分收载蒲老经治的内、妇、儿科疾病及其他杂病案例110余则,并附有简明按语,对读者理解蒲老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可供广大中医工作者阅读,尤其对临床人员提高辨证论治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中医妇产科学源远流长,专著众多,名家代出,在浙江尤为大观。编者在整理浙江历代医籍中,发现未经刊刻的妇产科著作多种,经查核这些著作在有关书目文献中未见收,实为世之孤本。其编撰者或佚名,或不见经传。然书中颇多实践经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对中医妇产科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陈佳园等编著的《妇科秘书八种》精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妇科秘方》《妇科问答》《张氏妇科》《妇科秘书》《钱氏秘传产科方——试验录》《产后十八论》《家传女科经验摘其》《毓麟验方》等八种,进行点校,整理出版。
怎样在寒暑交替、减衣添食中,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所有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很容易生病。这就要求父母要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 一书在手,好父母胜过好医生。本书全面介绍了孩子成长发育、疾病防治、安全保护、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可使家长有足够的信心应对孩子身体、情绪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健康知识贴合中国家庭实际,让家长在照顾孩子时少一点手忙脚乱,少一点焦虑。读完这本书父母完全可以做好孩子的护理师、急诊师、营养师和按摩师,轻松成为孩子的私人医生。